天天看点

司马昭听大臣的劝告改立司马炎为太子,结果西晋葬送在司马炎手里

司马昭听大臣的劝告改立司马炎为太子,结果西晋葬送在司马炎手里

司马昭有两个让他引以为豪的儿子,长子司马炎和次子司马攸。这两个儿子都很优秀,各有千秋,所以司马昭临死前拿不定主意,到底是让哪个继承自己的事业呢?

司马攸是司马昭的次子,幼而聪慧,生性温和,博览群书,有治理才能,因司马师无子而过继给司马师。

司马昭晚年想立司马攸为太子,并说王位本来就是哥哥司马师的,应该传位给司马师的“儿子”司马攸。但遭到部分大臣反对,大臣说司马炎有帝王气象,双手过膝,头发拖地,不是人臣之相,应该立司马炎为太子。司马昭无奈,只好传位给司马炎。

司马昭听大臣的劝告改立司马炎为太子,结果西晋葬送在司马炎手里

公元265年,司马炎袭父司马昭的爵位:晋王,数月后又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给自己,定国号为晋,建都洛阳,并改元泰始。司马炎成为晋朝开国之君。

历史证明传位给司马炎可能是司马昭犯的最大的一个错误,司马炎作为皇帝在一个重大决策上很失败,这个错误还引起了“蝴蝶效应”。那些拥立司马炎的大臣,都被司马炎的长胳膊、长头发骗了,看来还真是人不可貌相啊,或者说真应了“头发长见识短”?

鉴于魏国皇帝曹丕大肆削减曹姓亲王兵权,导致高平陵之变后曹氏宗亲居然没有兵力护驾勤王,司马炎建立晋朝当上皇帝后,就担心如果本朝发生类似兵变可能司马姓亲王也会束手无策。于是司马炎大封同姓诸王,以郡为国,并让他们招募士兵,希望他们之间互相制约,如果朝廷有紧急情况也可以拱卫朝廷。但司马炎没想到,这么多拥兵自重的亲王,是需要一个强悍的皇帝才能镇的住的。这为后面的“八王之乱”埋下了重要隐患。

司马昭听大臣的劝告改立司马炎为太子,结果西晋葬送在司马炎手里

怕什么来什么,司马炎死后继任者是他懦弱无能的儿子司马衷,于是晋朝就乱成一锅粥了。

在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社会,选好接班人至关重要,否则就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世袭制度下遴选接班人,就像在一群特定的羊里非得选一个比较好的羊出来不可,非常难,不是谁都能生子当如孙仲谋的。

但比选接班人更重要的是怎么在自己临死前成功把皇位传给接班人,秦始皇处事不当,让儿子胡亥窃取扶苏的继承权就是例子,导致秦朝葬送在胡亥手里。而司马炎的优柔寡断,在死前立谁继承皇位,已经被大臣和外戚把持,最后让傻儿子司马衷成了皇帝。

司马炎算是不错的皇帝,在位期间出现了“太康盛世”。但无论生前多么励精图治,多么治国有方,如果传位不得其人,一切都是徒劳。因此与其说西晋亡于司马衷,不如说是亡于司马炎。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