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李世民一直到晚年,才意识到自己对父亲李渊的亏欠,可惜已来不及

童年时,父母在我们的心中就是英雄,成年后,面对父母成天不厌其烦的唠叨,逐渐开始叛逆,觉得父母顽固守旧且不解风情,等到自己慢慢老去,也为人父母的时候,才终于慢慢理解父母,可惜很多时候,当我们终于恍然大悟,却发现一切早已来不及。

不仅普通人如此,就连掌握着天下生杀大权的皇帝,也一样难逃命运的捉弄。李世民作为历史上最厉害的皇帝之一,也曾如你我一般有过叛逆、有过任性与不理解,等到他恍然大悟的时候,发现不仅一切已来不及,自己还活成了曾经父亲的模样,悲伤欲绝,却又无可奈何。

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一直到晚年,才意识到自己对父亲李渊的亏欠,可惜已来不及

在唐朝建立之后,曾经追随父亲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的李世民,很失落地因为自己不是长子,而无缘于太子之位,这个时候正处于青壮年的李世民,对父亲李渊还是有一些不满之情的。

随着自己权力和野心越来越大,李世民身边的追随者也越来越多,李世民更加对李渊曾经立李建成为太子一事十分不解,从而与李建成之间发生矛盾。原本亲密无间的兄弟,在皇权面前,突然就变成你死我活的仇人。

李渊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想试图改变一些什么,从而就出手帮助太子李建成,稀释李世民的权力,希望这一场即将来临的悲剧能够有所改变,可惜最终李渊发现自己确实老了,已经比不上年轻有为的李世民,因此最终李渊徒劳无功一场,却迎接来了惨绝人寰的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一直到晚年,才意识到自己对父亲李渊的亏欠,可惜已来不及

在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杀掉了哥哥李建成以及弟弟李元吉,并且逼宫李渊,让李渊交出皇权,垂垂老矣的李渊,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瞬间显得束手无策,毕竟自己的儿子长大了,能力已经超过了老子,李渊一边为儿子的成就自喜,一边又为自己的将来担忧,选择退位以明哲保身。

李渊希望李世民不要继续杀戮,留下李建成以及李元吉的儿子,免得以后自己的子孙后代效仿李世民的行为,当时年轻气盛的李世民,并不明白李渊的意思,对李渊的劝诫视而不见,派人去把李建成以及李元吉的10个儿子全部杀了。

至此,李世民终于取得了玄武门之变的完全胜利,可以安然上位治理国家,并且在李世民兢兢业业的治理下,国家蒸蒸日上,出现了唐朝的第一个盛况贞观之治,李渊看着李世民取得的成就,内心终于有了一丝慰藉。

蓦然回首情已远,身不由己在天边

李世民一直到晚年,才意识到自己对父亲李渊的亏欠,可惜已来不及

处于权力的顶峰,李世民觉得自己也算是一个成功人士了,周围多了一些阿谀奉承,少了很多真话,李世民在逐渐迷失自我,开始觉得父亲其实能力一般,所以李世民在继位初期,对李渊的很多政策进行批评,还对李渊任用的大臣裴寂等都进行批评。否定父亲的成就,在某种意义上而言,是李世民为了证明自己的成功,更为了对父亲曾经选择哥哥李建成一事进行报复。

此时无声胜有声,李世民无言的攻击,对李渊而言就是最大的伤害,可是李渊作为一个父亲,看着自己的儿子逐渐超越了自己,有着欢喜,也有心酸,这种悲喜交加的感觉,李世民当时无法感受得到,因为他还处于人生的上升期。

当证明了自己确实比父亲强大,并且证明了父亲当年选择哥哥李建成当太子是一种错误之选后,李世民发现似乎李渊对这些事情并不在乎,似乎有些无动于衷,还主动从太极宫搬到自己当秦王时住的弘义宫,李世民有些搞不懂父亲的想法,只觉得这是父亲对自己的畏惧,暗自窃喜。

在这个时候,李世民开始对李渊有过短暂的报复,比如李世民去打猎,不管大臣怎么劝诫,李世民也不愿意带上李渊,李世民去避暑,明明知道李渊在弘义宫很热,李世民一样不愿意带上父亲一起去避暑,这一切行为都是李世民对父亲的短暂报复。

李世民一直到晚年,才意识到自己对父亲李渊的亏欠,可惜已来不及

终于经过几年的折腾之后,李世民感觉李渊对这一切似乎没有反抗,也没有什么表现,所以李世民觉得厌倦了,心中对李渊的那些仇恨,逐渐散去,父子之间的那份真情逐渐显现,是啊,李世民不管怎么说也是李渊的儿子,李渊始终还是李世民的父亲,父子之间,有过意见分歧,有过短暂争执,可最后毕竟还是打断骨头连着筋,世间只有彼此才是唯一。

李渊云淡风轻暗自忍受了那么多年,终于看到李世民长大了,李渊心中是窃喜的,看着李世民从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到现在终于成熟稳重下来,李渊明白,作为父亲的自己,这一生值得了。

可是李世民呢?当他终于从一个懵懂少年逐渐成熟,打算邀请李渊去打猎,邀请李渊一起去避暑,甚至打算为李渊修建一个新的宫殿大明宫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这个曾经叱咤风云、不可一世的父亲,已经垂垂老矣,当李世民大明宫修建完成,李渊早已悄然离世,李世民再也来不及,好好孝敬一番这个曾经自己与之争斗的父亲了。

也许父子之间就是这样,总是不喜欢沟通交流,不喜欢坐下来好好聊一聊,更加喜欢用行动证明自己,喜欢让父亲看到自己在逐渐成长,逐渐变得强大,甚至超越父亲,可是当自己真正超越了父亲之后,却发现父亲早已垂垂老矣,想要做些什么表示自己对父亲的尊敬,早已没有了机会。

黯然神伤,才明白为人父母难

李世民一直到晚年,才意识到自己对父亲李渊的亏欠,可惜已来不及

李渊去世后,李世民确实有些伤心,只是这个时候,李世民还没有办法深刻领悟当年自己在玄武门之变中以及之后对父亲的那些态度,给父亲带来的伤害到底有多深。直到李世民的儿子都长大了,面对皇权的诱惑时,他们逐渐显现出自己的野心。

老大太子李承乾,阳奉阴违,让李世民很是揪心,老二李泰,总是对太子之位有想法,恰似当年的自己,终于老大忍无可忍,一不做二不休,李承乾联合侯君集等人发动了造反,李世民在镇压造反之后,黯然神伤。

结果李泰立即去表忠心,说要杀掉自己的儿子,以后传位给弟弟李治,这一切行为,像极了当年的玄武门之变,李承乾造反逼宫,李泰想要杀掉亲生儿子,你看,一切多么似曾相识,李世民突然想起自己父亲当年的话,悲伤欲绝。

直到这个时候,李世民终于理解了父亲当年的心情,也逐渐明白自己曾经做的那些事情,对父亲伤害有多大,可是李渊早已入土,一切愧疚悲伤,李世民藏在心底,无人诉说。

李世民一直到晚年,才意识到自己对父亲李渊的亏欠,可惜已来不及

结语

人总是这样,在自己年少的时候,总会觉得自己的父母不如别人的父母,总会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遇到一些生活琐事,总会莫名其妙对父母生气或者怪罪父母,我们总以为还有很多时间,可以慢慢坐下来陪伴父母,总以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

直到有一天,我们终于为人父母,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很多行为都似曾相识,这个时候我们才恍然大悟,想起父母的种种好处与父母曾经说过的话,擦干泪水想要去抱一抱父母,却发现只有一个影子而已,一切早已来不及。

所以,在拥有的那些光阴里,学会静下心去想一想,学会多反思一下自己,与父母在一起的那些短暂时光,多一点理解与包容,多一分心平气和的交流,你会发现,其实父母也挺可爱,你会发现,当自己老去的那一天,内疚与悔恨就会少一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