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张良奇计不如陈平多,为何刘邦高看张良而不是陈平,因为格局

说到刘邦最为重要的谋士,我们想到的肯定是张良和陈平,还有一个俪食其,不过他没有见到刘邦称帝,在韩信攻打齐国的时候,他就被韩信给害死了。

这里我们重点说张良和陈平。

在刘邦争夺天下的过程中,他们都为刘邦出过很多计策。很显然陈平奇计更多一些,可是,为何刘邦更看好的人是张良呢?

我们通过他们的计策,来看看为何刘邦会对他们有区别对待:

先说张良的计策----光明正大战略高度

张良奇计不如陈平多,为何刘邦高看张良而不是陈平,因为格局

刘邦人生中最大的一个低谷期,就是在他打了彭城之战后,因为彭城之战,刘邦带领的56万大军,被项羽的3万骑兵打败了。

可以说这一次失败,让刘邦意识到项羽是不可战胜的。自己带领的士兵是项羽的20倍,但是,结果被人家打败了。

这个情况下怎么可能跟项羽争霸天下呢?刘邦真的不知道,如何才能战胜项羽了。

刘邦问计他的谋士,这个时候张良告诉刘邦,现在汉王还没有失败,项羽也并非不可战胜,但是,必须要争取三个人和汉王联合。

这三个人分别是:韩信、彭越和英布!

张良的意思就是说你刘邦是打不过项羽,但是,项羽只有一个人,我们分兵几路去攻打他,三个臭皮匠还顶一个诸葛亮呢?这样打败项羽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一句话点醒了刘邦!

关键是这个策略可行!韩信是刘邦的部下,只要给他重利就可以让他给自己拼命,彭越本来就是支持刘邦的,也不用刻意去争取。

最难的是争取英布,英布可是项羽帐下第一猛将,还被项羽封为了王,这样的人岂是刘邦能争取到的?

关键时刻又是张良告诉刘邦,英布和项羽已经有了隔阂了,是可以争取的。原因就是齐国的田荣叛乱,项羽去讨伐想让英布一起去,英布没有去。项羽很生气,甚至想要讨伐英布,是范增阻止了他,不要让他四处树敌了。

但是,这不代表项羽对英布没有恨意了,这个情况英布也是知道的,他是担心项羽会秋后算账的。现在派一个谋士去说服英布还是有希望的。

最终英布被刘邦的谋士随和说服,他决定叛变项羽,跟随刘邦。

后来我们知道刘邦得天下,就是靠着韩信、英布和彭越这三个将军。刘邦当了皇帝后,还把他们封为了王。

这就是张良给刘邦提的建议。

陈平的计策----损人利己不是君子所为

张良奇计不如陈平多,为何刘邦高看张良而不是陈平,因为格局

楚汉争霸时期,刘邦在荥阳被围困,眼瞅着荥阳城就要被攻破了,刘邦就要被项羽杀了,这个关键时刻陈平站出来了。

陈平告诉刘邦,为今之计。大王若是想要逃命,只有找一个跟你相似的人,假装你乘车逃亡,逃亡的时候还要带2000个少女。

为何要带2000个少女呢?

因为这样的逃亡,是可以吸引项羽的楚军的,他们听说有大规模的少女出没,还有汉王逃跑,肯定是会蜂拥过来的。

无它,想要捉汉王立功,想要看看2000个少女。这样只要楚军聚集在一个地方,其它地方的兵力就少了,我们就有机会从另一个门逃生。

刘邦听了陈平的建议,让纪信充当了刘邦,坐上刘邦的座驾,带着2000个少女就出了东门,项羽的大部队听说刘邦在东门逃跑了,还有几千少女,都围攻了过来。

结果纪信被项羽抓住,发现是假的刘邦,项羽就把他给烹了,2000少女也是下场很惨!

刘邦就是趁着这个机会逃跑的。

陈平的计策很成功吧,毕竟救了刘邦一命。但是,不得不说这个计策有点太损了。是牺牲了别人,来成就了刘邦,最可惜的是2000个少女。

这个格局未免太小了,不是大丈夫所谓。

反过来看看张良的计策,他是给刘邦从战略的高度,指明了方向。光明正大的跟项羽争霸天下。

但是,陈平不一样,陈平的计策都是小聪明。

张良奇计不如陈平多,为何刘邦高看张良而不是陈平,因为格局

为了更好区别张良和陈平的计策,我们再多说几个:

刘邦当了皇帝之后,分封了第一批重要的人。没有被分封的人,这个时候就开始不干了,他们觉得刘邦封侯,动辄就是万户侯,大几千户,这样分下去,根本轮不到他们,天下的土地就要分完了。

于是,他们商量要谋反,刘邦能谋反当皇帝,他们也行。

有一天刘邦和张良登高看到士兵三五个站成一群,在讨论事情。刘邦就问张良,他们在干什么呢?

张良说他们在商量谋反!

刘邦大惊问张良为何这样说呢?

张良就实话实话了,他们嫌弃自己没有被封侯,即便是封到自己可能也要没有土地了,他们当然要反了。

这事不是小事呀!

刘邦问张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张良说你最痛恨的人是谁?这个人也必须要是所有将士们熟知的,知道你跟他是有矛盾的。

刘邦说是雍齿,这小子当年出卖过我,所有人都知道。

张良说赶紧把这个人封为侯,这样其他士兵听说之后,他们就放心了。因为连雍齿这样叛变过刘邦的人都被封侯了,其它的人难道比雍齿还差吗?所有的人都放心了,就这样张良帮助刘邦解决了这个大问题。

这又是从战略高度,解决了刘邦封侯先后的问题。

张良奇计不如陈平多,为何刘邦高看张良而不是陈平,因为格局

再看陈平:刘邦想要打败项羽,必须要除去范增,因为他是项羽唯一的谋士。陈平也懂这个道理,他告诉刘邦,这个问题交给他了。

因为陈平早年是跟着项羽混的,还做到了高官的职务。他对项羽,范增等重要人员,都是了解的。

他利用对项羽军队人员的了解,使用了离间计,用各种方式散布谣言,让项羽认为范增和钟离昧两个人要投奔刘邦了。

这样的谣言,被项羽听多了,他不得不怀疑,最后不让范增参加重要会议了,夺了钟离昧的军权。

范增看到了项羽在怀疑自己,他就说自己老了,要回老家。项羽准许了,之后范增死在了回家的路上。

钟离昧不被重用,项羽在和刘邦打仗的时候,就被动的多了。这就是陈平反间计起到的效果。

看看是不是陈平的计策,都是阴谋诡计。都是见不得人的,针对某一个人和某件事的,而且绝对是损人利已的。

张良奇计不如陈平多,为何刘邦高看张良而不是陈平,因为格局

总结:

在刘邦争霸天下的期间,这样的事迹还有很多,可以说只要是张良提出来的计策都是带有战略性的,都是短时间内看不到效果的,但是,长时间内来看就会觉得张良真是太高明了。

陈平就不一样了,他的奇计能够在短时间内见效,能够很快帮助刘邦摆脱困境,只不过手段有点太卑鄙了。

刘邦白登山被匈奴四十万大军围困,也是陈平去贿赂人家匈奴单于的妻子,最终人家才放了他们一马的。

......

两个人相对比,刘邦更欣赏张良。所以,他说张良是汉初三杰之一。

刘邦对陈平的评价,这个人可以当宰相,但是,不能重用,当宰相也是当副宰相。他是会在关键时刻,可能出卖任何一个主子的人。

就好比刘邦死后,为了讨好吕后他出卖了刘邦,吕后死后,为了讨好刘邦的子孙,他把吕后家族给灭了。

这就是陈平,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史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