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良奇計不如陳平多,為何劉邦高看張良而不是陳平,因為格局

說到劉邦最為重要的謀士,我們想到的肯定是張良和陳平,還有一個俪食其,不過他沒有見到劉邦稱帝,在韓信攻打齊國的時候,他就被韓信給害死了。

這裡我們重點說張良和陳平。

在劉邦争奪天下的過程中,他們都為劉邦出過很多計策。很顯然陳平奇計更多一些,可是,為何劉邦更看好的人是張良呢?

我們通過他們的計策,來看看為何劉邦會對他們有差別對待:

先說張良的計策----光明正大戰略高度

張良奇計不如陳平多,為何劉邦高看張良而不是陳平,因為格局

劉邦人生中最大的一個低谷期,就是在他打了彭城之戰後,因為彭城之戰,劉邦帶領的56萬大軍,被項羽的3萬騎兵打敗了。

可以說這一次失敗,讓劉邦意識到項羽是不可戰勝的。自己帶領的士兵是項羽的20倍,但是,結果被人家打敗了。

這個情況下怎麼可能跟項羽争霸天下呢?劉邦真的不知道,如何才能戰勝項羽了。

劉邦問計他的謀士,這個時候張良告訴劉邦,現在漢王還沒有失敗,項羽也并非不可戰勝,但是,必須要争取三個人和漢王聯合。

這三個人分别是:韓信、彭越和英布!

張良的意思就是說你劉邦是打不過項羽,但是,項羽隻有一個人,我們分兵幾路去攻打他,三個臭皮匠還頂一個諸葛亮呢?這樣打敗項羽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這一句話點醒了劉邦!

關鍵是這個政策可行!韓信是劉邦的部下,隻要給他重利就可以讓他給自己拼命,彭越本來就是支援劉邦的,也不用刻意去争取。

最難的是争取英布,英布可是項羽帳下第一猛将,還被項羽封為了王,這樣的人豈是劉邦能争取到的?

關鍵時刻又是張良告訴劉邦,英布和項羽已經有了隔閡了,是可以争取的。原因就是齊國的田榮叛亂,項羽去讨伐想讓英布一起去,英布沒有去。項羽很生氣,甚至想要讨伐英布,是範增阻止了他,不要讓他四處樹敵了。

但是,這不代表項羽對英布沒有恨意了,這個情況英布也是知道的,他是擔心項羽會秋後算賬的。現在派一個謀士去說服英布還是有希望的。

最終英布被劉邦的謀士随和說服,他決定叛變項羽,跟随劉邦。

後來我們知道劉邦得天下,就是靠着韓信、英布和彭越這三個将軍。劉邦當了皇帝後,還把他們封為了王。

這就是張良給劉邦提的建議。

陳平的計策----損人利己不是君子所為

張良奇計不如陳平多,為何劉邦高看張良而不是陳平,因為格局

楚漢争霸時期,劉邦在荥陽被圍困,眼瞅着荥陽城就要被攻破了,劉邦就要被項羽殺了,這個關鍵時刻陳平站出來了。

陳平告訴劉邦,為今之計。大王若是想要逃命,隻有找一個跟你相似的人,假裝你乘車逃亡,逃亡的時候還要帶2000個少女。

為何要帶2000個少女呢?

因為這樣的逃亡,是可以吸引項羽的楚軍的,他們聽說有大規模的少女出沒,還有漢王逃跑,肯定是會蜂擁過來的。

無它,想要捉漢王立功,想要看看2000個少女。這樣隻要楚軍聚集在一個地方,其它地方的兵力就少了,我們就有機會從另一個門逃生。

劉邦聽了陳平的建議,讓紀信充當了劉邦,坐上劉邦的座駕,帶着2000個少女就出了東門,項羽的大部隊聽說劉邦在東門逃跑了,還有幾千少女,都圍攻了過來。

結果紀信被項羽抓住,發現是假的劉邦,項羽就把他給烹了,2000少女也是下場很慘!

劉邦就是趁着這個機會逃跑的。

陳平的計策很成功吧,畢竟救了劉邦一命。但是,不得不說這個計策有點太損了。是犧牲了别人,來成就了劉邦,最可惜的是2000個少女。

這個格局未免太小了,不是大丈夫所謂。

反過來看看張良的計策,他是給劉邦從戰略的高度,指明了方向。光明正大的跟項羽争霸天下。

但是,陳平不一樣,陳平的計策都是小聰明。

張良奇計不如陳平多,為何劉邦高看張良而不是陳平,因為格局

為了更好差別張良和陳平的計策,我們再多說幾個:

劉邦當了皇帝之後,分封了第一批重要的人。沒有被分封的人,這個時候就開始不幹了,他們覺得劉邦封侯,動辄就是萬戶侯,大幾千戶,這樣分下去,根本輪不到他們,天下的土地就要分完了。

于是,他們商量要謀反,劉邦能謀反當皇帝,他們也行。

有一天劉邦和張良登高看到士兵三五個站成一群,在讨論事情。劉邦就問張良,他們在幹什麼呢?

張良說他們在商量謀反!

劉邦大驚問張良為何這樣說呢?

張良就實話實話了,他們嫌棄自己沒有被封侯,即便是封到自己可能也要沒有土地了,他們當然要反了。

這事不是小事呀!

劉邦問張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張良說你最痛恨的人是誰?這個人也必須要是所有将士們熟知的,知道你跟他是有沖突的。

劉邦說是雍齒,這小子當年出賣過我,所有人都知道。

張良說趕緊把這個人封為侯,這樣其他士兵聽說之後,他們就放心了。因為連雍齒這樣叛變過劉邦的人都被封侯了,其它的人難道比雍齒還差嗎?所有的人都放心了,就這樣張良幫助劉邦解決了這個大問題。

這又是從戰略高度,解決了劉邦封侯先後的問題。

張良奇計不如陳平多,為何劉邦高看張良而不是陳平,因為格局

再看陳平:劉邦想要打敗項羽,必須要除去範增,因為他是項羽唯一的謀士。陳平也懂這個道理,他告訴劉邦,這個問題交給他了。

因為陳平早年是跟着項羽混的,還做到了高官的職務。他對項羽,範增等重要人員,都是了解的。

他利用對項羽軍隊人員的了解,使用了離間計,用各種方式散布謠言,讓項羽認為範增和鐘離昧兩個人要投奔劉邦了。

這樣的謠言,被項羽聽多了,他不得不懷疑,最後不讓範增參加重要會議了,奪了鐘離昧的軍權。

範增看到了項羽在懷疑自己,他就說自己老了,要回老家。項羽準許了,之後範增死在了回家的路上。

鐘離昧不被重用,項羽在和劉邦打仗的時候,就被動的多了。這就是陳平反間計起到的效果。

看看是不是陳平的計策,都是陰謀詭計。都是見不得人的,針對某一個人和某件事的,而且絕對是損人利已的。

張良奇計不如陳平多,為何劉邦高看張良而不是陳平,因為格局

總結:

在劉邦争霸天下的期間,這樣的事迹還有很多,可以說隻要是張良提出來的計策都是帶有戰略性的,都是短時間内看不到效果的,但是,長時間内來看就會覺得張良真是太高明了。

陳平就不一樣了,他的奇計能夠在短時間内見效,能夠很快幫助劉邦擺脫困境,隻不過手段有點太卑鄙了。

劉邦白登山被匈奴四十萬大軍圍困,也是陳平去賄賂人家匈奴單于的妻子,最終人家才放了他們一馬的。

......

兩個人相對比,劉邦更欣賞張良。是以,他說張良是漢初三傑之一。

劉邦對陳平的評價,這個人可以當宰相,但是,不能重用,當宰相也是當副宰相。他是會在關鍵時刻,可能出賣任何一個主子的人。

就好比劉邦死後,為了讨好呂後他出賣了劉邦,呂後死後,為了讨好劉邦的子孫,他把呂後家族給滅了。

這就是陳平,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參考資料:《資治通鑒》《史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