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古代都城的选择有何讲究?

纵观整部中国史,我们就会发现,古代对于首都的选择,也是很有讲究的。

而且,以北方城市居多。

不知道为什么,定都在南方的王朝总是短命。而历史上最繁荣昌盛的时代,都城的选择也不外乎就是这三个地方:河南,陕西,北京。

古代都城的选择有何讲究?

其实也很好理解,因为我国最早的人类主要聚集在黄河流域一带,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因此在夏商时期,都城的选择通常都在黄河支流附近。比如商朝的殷位于黄河的支流洹水之滨。西周的镐京,地处沣水和渭水的交汇之处。这里是关中平原中央,是关中平原最为开阔的地带,享有水上交通的便利,可以与诸侯国进行便利的经济文化往来。

到了汉唐时期,由于战乱等原因,逐渐形成了“东西二京”的格局。《千字文》里就有这么两句:“都邑华夏,东西二京。背邙面洛,浮渭据泾。”描述的就是长安和洛阳的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华夏最主要的两座都城,就是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前者是西汉的首都,后者是东汉的首都,两地相距不远。“背邙面洛”描述的是洛阳,洛阳城背靠北邙山,南面是洛水。“浮渭据泾”说的是西京长安,左面有渭水,右面有泾河。可见,汉唐时选择都城主要看的还是周围地理环境,有山有水为佳。

古代都城的选择有何讲究?

其后的五代十国和两宋时期,中华大地呈现割据的混乱局面。严格来说宋不能算做一个独立的朝代,尤其南宋,大半领土都被其他少数民族政权所占据。因为形势比较复杂,这段时期国都处于一种游离状态。自唐后期五代起,南方成为经济重心所在。南方由于经济地位上升,政治上的重要性也不断上升,开封靠近江淮,也便于控制作为国家经济重心所在且容易闹分裂的南方地区。

南宋虽然名义上的都城还是汴梁,实际上的都城却是杭州,偏安一隅之下,致使宋后期对于游牧民族的打击毫无还手之力。

古代都城的选择有何讲究?

元朝之后,北京终于成为了全国最为重要的政治中心。北京位于东北大平原、华北大平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地理单元的接洽处,先天具有优良的地理环境优势。其后的明朝先是定都南京,后来迁到北京,主要原因还是北方是整个国家最难防守的区域,为了威慑北方的游牧民族南下骚扰。如果定都南方,可能导致朝廷对于边境地区掌控力不足,相对来说更加危险,也因此,定都南方的王朝都比较动荡。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