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崇祯被“曝尸”后,弄哪里去了?结果不算太差

崇祯被“曝尸”后,弄哪里去了?结果不算太差

崇祯被“曝尸”后,弄哪里去了?结果不算太差

崇祯帝,明朝最后一个在大一统时候的皇帝,关于他怎么把明朝弄没的 ,很多书籍都有叙述,大抵归罪于他的性格,四个字——刚愎自用。崇祯在歪脖子老槐树下自缢时,在自己的衣服上写了最后一道诏书,在诏书里他把大明灭亡归罪于大臣身上,就是那著名的四个字:“诸臣误我”。在这份诏书里,崇祯还提到六个字:“任贼分裂朕尸”。

崇祯在自缢前,肯定认为闯贼恨自己入骨,一定会把自己挫骨扬灰,所以才写了这六个字。然而可能因为李自成跟崇祯帝没有个人直接的矛盾,所以在李自成找到崇祯帝后,并没有挫骨扬灰,而是曝尸示众,作为惩罚。

李自成先找到周皇后的尸体。周皇后在崇祯勒令下,和多位崇祯的嫔妃先一天自尽,但由于这时喊杀声已经远远可以听到,所以崇祯也来不及搞什么皇后的后世,大顺军轻易就找到了她的尸体。等第二天,才在煤山找到了崇祯的尸体,李自成悬着的心,放下来了。命人将崇祯帝、周皇后尸体放在门板子上,放东华门曝尸示众。并没有像崇祯帝预测那样“任贼分裂朕尸”。

在崇祯帝最后的几天,身边已经是众叛亲离,大臣们都在打自己的小算盘,甚至崇祯亲自去敲成国公朱纯臣的门,居然无人理他。朱纯臣在干嘛,他正在计划投靠李自成呢。到了这个节骨眼,掌印太监曹化淳居然说:“(魏)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显然,在这个太监眼里,崇祯的能力不如魏忠贤。

崇祯被“曝尸”后,弄哪里去了?结果不算太差

崇祯和周皇后在曝尸的时候,不少明朝遗臣进宫朝贺新主子李自成时,就从崇祯尸体旁走过,他们都睥睨而过。即便是有一点同情心,也不敢有所作为。李自成为了拉拢明朝遗臣,在明朝一些尚不怕死的大臣建议下,答应让崇祯入土为安。

但是崇祯帝并没有为自己提前修陵墓,李自成还要忙于应对清军,哪里有什么真心诚意去真的入葬崇祯。所以一时怎么入葬崇祯,成了麻烦事。后有人建议不如把崇祯帝葬入田贵妃的地宫里,李自成顺水推舟,就答应了,这样的确可以省不少事。

崇祯的田贵妃,生前颇得宠爱,1642年死后,崇祯还把她和母亲刘太后的画像一起放在长椿寺供奉。田贵妃在1644年正月才入葬,所以离崇祯死才两个月,难怪有人想到把崇祯葬入田贵妃的陵寝。田贵妃的陵寝是崇祯在内外交困情况下,仓促修建,规模可想而知,肯定很寒酸,此时地面建筑还没有修呢。

李自成是不可能亲自派人的,他让明朝遗民去干这个事。最后在各方推诿下,终于把田贵妃的地宫打开了。等打开田贵妃的地宫后,把田贵妃的棺椁从棺床上推到右边,崇祯的放在中间,周皇后的放左边。由于仓促,更因为没有人真的对崇祯想做点什么报答他,所以竟然没有人为他打造椁,只一副薄柳木棺材。有人一看田贵妃的棺材外面有椁,就顺手把这个椁取下来,套在崇祯的棺材上。总算是感念旧恩了。

崇祯被“曝尸”后,弄哪里去了?结果不算太差

很快李自成被清军赶走。清朝入主中原后,为收买人心,将这座葬有崇祯帝、周皇后、田贵妃的陵墓命名为“思陵”,并营建了地上建筑。成为明朝十三陵之一。古人是很重视身后事的,风光大葬是很多人想享受的哀荣,但是对于崇祯来说是不可能的。他本预料自己会被分尸(“任贼分裂朕尸”),不过最后结果不算太差。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