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崇祯被“曝屍”後,弄哪裡去了?結果不算太差

崇祯被“曝屍”後,弄哪裡去了?結果不算太差

崇祯被“曝屍”後,弄哪裡去了?結果不算太差

崇祯帝,明朝最後一個在大一統時候的皇帝,關于他怎麼把明朝弄沒的 ,很多書籍都有叙述,大抵歸罪于他的性格,四個字——剛愎自用。崇祯在歪脖子老槐樹下自缢時,在自己的衣服上寫了最後一道诏書,在诏書裡他把大明滅亡歸罪于大臣身上,就是那著名的四個字:“諸臣誤我”。在這份诏書裡,崇祯還提到六個字:“任賊分裂朕屍”。

崇祯在自缢前,肯定認為闖賊恨自己入骨,一定會把自己挫骨揚灰,是以才寫了這六個字。然而可能因為李自成跟崇祯帝沒有個人直接的沖突,是以在李自成找到崇祯帝後,并沒有挫骨揚灰,而是曝屍示衆,作為懲罰。

李自成先找到周皇後的屍體。周皇後在崇祯勒令下,和多位崇祯的嫔妃先一天自盡,但由于這時喊殺聲已經遠遠可以聽到,是以崇祯也來不及搞什麼皇後的後世,大順軍輕易就找到了她的屍體。等第二天,才在煤山找到了崇祯的屍體,李自成懸着的心,放下來了。命人将崇祯帝、周皇後屍體放在門闆子上,放東華門曝屍示衆。并沒有像崇祯帝預測那樣“任賊分裂朕屍”。

在崇祯帝最後的幾天,身邊已經是衆叛親離,大臣們都在打自己的小算盤,甚至崇祯親自去敲成國公朱純臣的門,居然無人理他。朱純臣在幹嘛,他正在計劃投靠李自成呢。到了這個節骨眼,掌印太監曹化淳居然說:“(魏)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顯然,在這個太監眼裡,崇祯的能力不如魏忠賢。

崇祯被“曝屍”後,弄哪裡去了?結果不算太差

崇祯和周皇後在曝屍的時候,不少明朝遺臣進宮朝賀新主子李自成時,就從崇祯屍體旁走過,他們都睥睨而過。即便是有一點同情心,也不敢有所作為。李自成為了拉攏明朝遺臣,在明朝一些尚不怕死的大臣建議下,答應讓崇祯入土為安。

但是崇祯帝并沒有為自己提前修陵墓,李自成還要忙于應對清軍,哪裡有什麼真心誠意去真的入葬崇祯。是以一時怎麼入葬崇祯,成了麻煩事。後有人建議不如把崇祯帝葬入田貴妃的地宮裡,李自成順水推舟,就答應了,這樣的确可以省不少事。

崇祯的田貴妃,生前頗得寵愛,1642年死後,崇祯還把她和母親劉太後的畫像一起放在長椿寺供奉。田貴妃在1644年正月才入葬,是以離崇祯死才兩個月,難怪有人想到把崇祯葬入田貴妃的陵寝。田貴妃的陵寝是崇祯在内外交困情況下,倉促修建,規模可想而知,肯定很寒酸,此時地面建築還沒有修呢。

李自成是不可能親自派人的,他讓明朝遺民去幹這個事。最後在各方推诿下,終于把田貴妃的地宮打開了。等打開田貴妃的地宮後,把田貴妃的棺椁從棺床上推到右邊,崇祯的放在中間,周皇後的放左邊。由于倉促,更因為沒有人真的對崇祯想做點什麼報答他,是以竟然沒有人為他打造椁,隻一副薄柳木棺材。有人一看田貴妃的棺材外面有椁,就順手把這個椁取下來,套在崇祯的棺材上。總算是感念舊恩了。

崇祯被“曝屍”後,弄哪裡去了?結果不算太差

很快李自成被清軍趕走。清朝入主中原後,為收買人心,将這座葬有崇祯帝、周皇後、田貴妃的陵墓命名為“思陵”,并營建了地上建築。成為明朝十三陵之一。古人是很重視身後事的,風光大葬是很多人想享受的哀榮,但是對于崇祯來說是不可能的。他本預料自己會被分屍(“任賊分裂朕屍”),不過最後結果不算太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