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马汀:从昌国城到乐毅店

清乾隆间《淄川县志·山川》记载:“地理志曰:‘德会水,出昌国西。’按德会水,即今丰水也。”提到猪龙河畔的又一更古老的历史遗迹——昌国城遗址,即现在的张店区沣水镇昌城村之所在。当今309国道穿越淄博中心城区段改称昌国路,就是由此而得名。昌国城其悠久历史,据清乾隆间《淄川县志》转述《史记》记载:“燕昭王封乐毅于昌国,号为昌国君。正义曰:‘故昌城在淄州淄川县东北四十里也,今故址犹在,土人呼为昌城。南曰乐店,有竖旗石,孔广数寸,相传乐毅曾破齐兵于此。’”这便是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公元前284年)燕国上将军乐毅统领赵、魏、秦、韩、燕5国联军攻伐齐国,大败齐军的历史。由于乐毅战功卓著,燕昭王把昌国之地赐予乐毅,封其为昌国君。这便是昌国城的来历。城址虽已不存,但两千年以后的明清时代曾有不少人写过一些关于昌城的怀古诗,实录几首简析如下:

昌城怀古 明·王暏

禾黍离离雉堞平,居人指点说昌城。

悲风古木寒烟锁,落日蒹葭远水明。

故垒已随征战尽,断碑犹识霸才名。

悠悠旧事宁堪问,满地萧萧听鸟声。

作者王暏,淄川吊桥人。明代万历贡生,曾任训导、教授、长史之职。此诗怀古,面对遗迹,只是从“禾黍离离”、“悲风古木”、“故垒”“断碑”的“满地萧萧”的氛围中,听取“居人指点”,“宁堪问”无限感慨古人乐毅的“征战”“霸才”,以此怀念古人古事,不免流露萧索悲悯之情。

过昌国 清·吴伟业

乐生去国罢登坛,

长念昭王知己难。

流涕伐燕辞赵将,

忍教老死在邯郸。

作者吴伟业,是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学者,江苏人。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子监司业等要职。学识渊博,经史典章,无不洞悉。路过昌国故地,着重忆念曾经叱咤风云、显赫一时的昌国君乐毅的曲折遭遇。“乐生”即乐毅,战功显赫,受燕昭王重赏,后被惠王怀疑,于是“罢登坛”不再为将,愤而离燕去赵,自然就“长念昭王知己难”。到赵国后,赵王又命其“伐燕”,他又不得不“流涕”“辞赵”(拒绝赵王之命),而且为燕赵和好而奔走,虽两国都授以客卿,但最终还是落得个“忍教老死在邯郸(赵国都城)”的悲壮结局。诗人对乐毅的历史功绩予以充分肯定,对其悲壮豪情大加赞叹。

昌国城怀古(二首) 清·高肇翰

茆屋萧萧只数楹,村名仍是古城名。

缫车声里人闲聚,指点山河说乐生。

十二山河已破残,故城渺渺却全安。

若还笼轴人多智,未必将军惜弹冠。

这两首诗是清代一个普通的庠生高肇翰路过昌国故城的所见所感。从第一首可以看到当时的昌城故址还是有茅屋数间,村名依旧,缫车声声,但人们都没有忘记,并经常评说曾经叱咤风云的乐毅将军。

第二首,面对遗址慨叹山河破残,故城犹在,人们只要不忘那段历史,乐毅将军也就不会怜惜什么官职地位了。

可见,残存故址引来后人慨叹,势所必然。而今已荡然无存了,我们就只能空发感慨而已。

乐店吊昌国君 清·张廷叙

昭王好马买骏骨,一对名马尽奔越。

黄金新贮郭隈台,果然招得天下才。

先生一奋齐城破,火牛忽发全军摧。

当年代将彼何人,至今回首有余哀。

陵谷迁移几战争,消沉废庙碑断横。

七国山川无尺土,父老犹传昌国城。

乐店,即现在的张店区南定镇岳店村,古称“乐毅店”,也就是《淄川县志》引《史记》正义曰:“------南曰乐店,有竖旗石,孔广数寸,相传曾破齐兵于此。”所以,作者张廷叙(清乾隆间淄川贾庄人)到乐店凭吊昌国君乐毅。因“乐”、“岳”谐音,后称岳店村。

全诗极其精炼概括地历述了从燕国曾被齐国大败,燕昭王即位,励精图治,招纳贤才,授命大将军乐毅领兵大举伐齐而获胜,再到燕惠王中了齐国的反间计疑而不用乐毅,又遭齐将田单的火牛阵而大败的曲折复杂的历史历程,总结历史风云变幻的教训,大发感慨。

诗的前四句引了昭王欲求“好马”(千里马),宁买“骏骨”(好马的尸骨)的典故,赢得“一时名马尽奔越”的局面,表现其博大胸怀;又有贤臣郭隗献“黄金(喻“贤才”)新贮”之良策,于是“果然招得天下才”,亦即乐毅、邹衍等良将贤才。这就是乐毅伐齐的历史背景。

中间四句,以“先生一奋齐城破”带过乐毅伐齐大胜之事,过渡到齐国大将田单以“火牛忽发全军摧”大败燕军的故事,主要还是感慨“当年代将彼何人”,即燕惠王中了田单的反间计,怀疑乐毅而换将(骑劫),惨遭大败,所以作者对此“至今回首有余哀”,感慨万千。

最后四句,面对眼前的遗迹,“陵谷迁移”,“庙碑断横”,流露无限悲凉之感,自然慨叹当年战国“七国山河无尺土”的纷争历史,又见如今“父老犹传昌国城”,无限感慨。实际是对乐毅伐齐而被疑的悲叹。这是典型的吊古凭今之作。可见,昌城、乐店虽遗迹不存,但乐毅还是名垂千古的,至于历史的功过是非,任由后人评说。

当今的昌国城、乐毅店已是普通的昌城村、岳店村了,但历史的光辉是永不磨灭的。

立足于二十一世纪的猪龙河畔,回望三四个世纪前的丰水胜景和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故迹,只能靠前人诗文连缀成章,以观大概,流传后世。这是我多年来的夙愿,乡愁无尽,也算尽一点留住故土的义务。

2016年1月27日于夕照居

2021年12月28日

注:几篇拙作,资料多见于姜艳平(淄博市图书馆馆长)《历代名人咏淄博诗注析》有关猪龙河畔的古诗,以及部分网络查询。连缀成篇,以利传承,顺致谢忱。

马汀:从昌国城到乐毅店

作者简介:马汀,生于1933年10月,淄博市张店区人。毕业于山东师范学院(今山师大)中文系。从1960年起先后在淄博六中、十一中任语文教师。淄博市首批获得中学高级教师职称的教师。先后发表教学论文、散文、诗歌等200余篇,个人先后出版散文集《杂记与漫谈》《打磨子轶事》《农民杨玉宽》《晚霞集》《牵手集》《冬天里的收获》等。

壹点号 柳泉金融文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