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懋勤轩三迤掌故《契丹族南迁云南的见证:金银面具》

契丹族南迁云南的见证

金银面具

懋勤轩三迤掌故

懋勤轩三迤掌故《契丹族南迁云南的见证:金银面具》

上图中是云南元明时期的一副金面具,它的背后是契丹人来到云南的历史,也是元代中国民族大融合的见证。

懋勤轩三迤掌故《契丹族南迁云南的见证:金银面具》

追摹辽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画像

辽国覆灭之后,契丹族的去向一直是史学界讨论的热点,其中很多人认为云南施甸等处的“本人”等少数民族就是当年契丹族的后裔。

在成吉思汉率领蒙古铁骑统一北方的战争中,部分投降蒙古的契丹、党项等北方民族被编入了军队,并跟随蒙古大军一起南征北战,有的甚至还被委任官职,派驻地方。

懋勤轩三迤掌故《契丹族南迁云南的见证:金银面具》

成吉思汗

随着蒙古帝国的强大与扩展,中国又进入了一个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1252年,元世祖忽必烈率领大军乘革囊渡过金沙江进入云南,灭大理国、统一云南诸部,随后在云南设立了“云南行中书省”,将云南纳入元朝版图。

在蒙古军队征战云南的过程中,以及后来元帝国的统治期间,大量北方民族在云南驻扎下来。随着他们的到来,许许多多的北方民族生活习惯被云南本地民族所效仿、吸收并且得到发展。其中就包括人们所熟悉的、曾广泛流行于辽代契丹民族中的面具葬俗。

懋勤轩三迤掌故《契丹族南迁云南的见证:金银面具》

辽代陈国公主金面具

根据以往出土情况记录,云南的面具葬俗在元、明时期的大理、普洱等少数民族地区出现,除主要被原北方民族使用外,还被云南当地傣、景颇等部分少数民族学习使用,景东傣族陶氏土司墓出土的面具便是典型代表。

懋勤轩三迤掌故《契丹族南迁云南的见证:金银面具》

陶氏土司墓出土金面具

懋勤轩三迤掌故《契丹族南迁云南的见证:金银面具》

云南的殉葬面具目前所见只金、银两种,与宋辽时期北方面具相比其主要特点为:早期面具基本与北方面具相同(应为阵亡或屯驻在云南的北方民族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面具尺寸逐步缩小,用法也由直接覆盖在死者面部,改为覆盖在包裹身体的丝绸之外的面部位置;明末之后,面具葬俗在云南消亡,没有再发现的记录。

懋勤轩三迤掌故《契丹族南迁云南的见证:金银面具》

云南出土银面具

云南出土这些具有典型契丹风格的殉葬面具,让我们知道辽灭亡后,契丹族并没有因为战争或瘟疫而消失。而是在元代民族大融合的潮流下不断外迁,与其他各兄弟民族杂居交融,最终与他们融为一体。

欢迎关注布衣豆腐

在喜马拉雅说水浒

懋勤轩三迤掌故《契丹族南迁云南的见证:金银面具》

点击以下链接可以直接进入

布衣豆腐醉眼戏说四大名著

也可以扫码进入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图文由作者提供

特别感谢苏迅原创公号支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