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兵行险招,邓艾诸葛瞻正面较量,绵竹之战诸葛瞻到底败在哪?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的这句名言,很好诠释了蜀地的险要。巴蜀盆地是中国非常独特的一个地区,这里四面有着崇山峻岭,把蜀地包裹在中间,古代要想进入蜀地,十分困难。因此蜀地有天险优势,历史上这里曾经诞生过诸多的政权,他们依托蜀地对抗强敌,然而在这里割据的政权往往都没有好的结果。比如最有名的蜀汉政权,虽然一度能抗拒魏吴,但最终还是被灭掉,蜀汉的灭亡与邓艾有着极大的关系,他也靠着这一仗奠定了自己名将的地位。

兵行险招,邓艾诸葛瞻正面较量,绵竹之战诸葛瞻到底败在哪?

邓艾灭蜀的事迹也成为历史一段佳话,虽然他在灭蜀之后很快就被杀掉,但邓艾的贡献永远不会被忘记。这一仗邓艾兵行险着,在钟会与姜维对峙剑阁的时候,他率军从阴平小路一路突破蜀汉重重防线,最终到达了成都。由于蜀汉的军队都集中在剑阁,成都无兵可守,刘禅也没什么能力守城,他就主动投降,蜀汉就这样被邓艾终结。这一仗堪称是奇战的代表作,邓艾也因此得到了“国威震于巴蜀,武声扬于江岷。”的评价,然而从他偷渡阴平,到直达成都,这中间还有一场关键的战役,可以说邓艾是奇迹般获胜,这才达成了一番功业,这就是他与诸葛瞻的绵竹之战。

兵行险招,邓艾诸葛瞻正面较量,绵竹之战诸葛瞻到底败在哪?

偷渡阴平

这个词人们已经非常熟悉了,那么阴平到底在哪呢?阴平古道是指从陇右出发,走阴平郡沿着七百多里的小道一路到达涪城,再通过绵竹直奔成都。在老版三国中对此进行了一番描绘,甚至邓艾都裹着毛毯直接从山上滚下去。然而现实比这还要残酷,因此他的这次行军才会评价这么高。

兵行险招,邓艾诸葛瞻正面较量,绵竹之战诸葛瞻到底败在哪?

阴平严格意义上并不是道路,从这里往成都走,要穿过岷山,蜀汉没有考虑在这里设置军队防守也是有原因的,毕竟在那样的环境下,正常人都不会认为能有人从阴平带兵打过来。史书也记载了邓艾行军的残酷:

“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馀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於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

在他一路行军的过程中,不仅要走摩天岭这类的悬崖绝壁,还要一边自己修栈道,一边让士兵凿山。路上邓艾军队还面临着断粮的情况,毕竟这样的道路,根本没办法保证部队的后勤,可即便如此,邓艾军队在越过难关之后,还有一万左右的将士,之所以邓艾会受到后世的推崇,还是由于他这种破天荒的壮举,居然能保证大部分将士的安全。他的部队并没有因为地势险要就失去战斗力,反而还保证了主力的幸存。

兵行险招,邓艾诸葛瞻正面较量,绵竹之战诸葛瞻到底败在哪?

江油争夺战

邓艾奇兵出阴平,直接到达涪城(江油关),此时蜀汉已经得到消息,就在邓艾兵发江油的时候,诸葛瞻率领的军队也已经到达了这里。此时两边控制了江油南北区域,这个时候,黄崇提出了一个建议,却被诸葛瞻否决了,这也是后世批评诸葛瞻的主要因素,很多人更是认为他的固执,葬送了全局。

《三国志》记载:到涪县,瞻盘桓未近,祟屡劝瞻宜速行据险,无令敌得入平地。瞻犹与未纳,祟至于流涕。

黄崇的策略非常简单,就是军队已经达到江油,应当立即率军抢占江油的险要地形。黄崇的策略其实非常正确,江油是邓艾偷渡之后的第一站,他的部队在这里得到休整,继续往南,就直接能面对平原地区。这对擅长野战的邓艾军十分有利,江油关地势险要,占据这里蜀军就能发挥自己善弓弩的特点,邓艾军没有太好的攻坚装备,确实很难突破诸葛瞻的防守。

兵行险招,邓艾诸葛瞻正面较量,绵竹之战诸葛瞻到底败在哪?

可这里有一个问题,当时到底江油在不在邓艾的手里?因为根据史书的记载来看,邓艾军队打到了江油,守将马邈就直接投降了。至于这个顺序谁先谁后,史书没有明确交待,不过仔细分析的话,能发现当时江油应该已经不在蜀军手里了。诸葛瞻犹豫就犹豫这点,他到底要不要继续进军,他们应该已经是得到了情报,黄崇的建议是赶紧走占据险要,并不是说让他们赶紧抢占江油关。考虑到邓艾是突袭,蜀汉是后来才发觉,因此江油关已经是在邓艾的手里,诸葛瞻到达之后要想抢占险要,就必然要直接去率军攻击驻守江油的邓艾军。

兵行险招,邓艾诸葛瞻正面较量,绵竹之战诸葛瞻到底败在哪?

江油之争最终以诸葛瞻主动撤军结束,双方唯一的交火是邓艾打败了诸葛瞻的前锋。诸葛瞻放弃江油,最主要的因素是他没底,他所率领的蜀军没有能力与拒守江油的邓艾对抗,他已经没有什么信心。这也能看出一个问题,诸葛瞻的军队数量并不多,而且他的部队装备也比较差,起码是没有做攻坚战的准备,压根没带什么器械,否则诸葛瞻这么刚烈的人,他怎么也会去尝试全力攻关的,实际上江油争夺的结果,已经决定了绵竹之战的结果。

先胜后败

诸葛瞻一路退到绵竹,此时他就已经没有选择了,绵竹就是成都的大门,放弃绵竹的话,成都门户大开,邓艾军队就能直接杀进去。诸葛瞻在这里的布置还是没有太大问题的,他并不是在城中留守,而是占据鹿头山,依托山地结阵来对付邓艾军队。诸葛瞻的布置符合当时的形势,他最初也取得了关键胜利,邓艾的左右两军都被诸葛瞻打败,气得邓艾差点把自己的儿子也给杀了。

那么诸葛瞻为何又失败了呢?这就不得不说邓艾用兵老练了,他没有立即退军,而是果断整合残兵,重新杀了回去。再度冲击,果然就打败了诸葛瞻,这一次的交锋,诸葛瞻输在了经验不足。古代打仗气势是非常重要的,绵竹之战刚爆发,是蜀军退军,诸葛瞻等人决心死战到底,大家都下定了决心,而邓艾军顺利打到这里,他们也有些轻敌了。可打退了邓艾军队后,诸葛瞻没有做出及时的布置,军队无论是阵型还是士气,都与之前不太一样了。

兵行险招,邓艾诸葛瞻正面较量,绵竹之战诸葛瞻到底败在哪?

邓艾军本来就是孤军深入,他们一旦失败就没有任何退路了,邓艾就能及时利用军队的处境,转变形势,让部队在死战中求胜。这是他高明的地方,当然,绵竹之战最终的结局早已注定,诸葛瞻的部队确实太差了些,邓艾的军队是从三万多人里面挑选出来的一万精锐。能通过阴平险要的部队,实力确实不差,他们还能一边造路一边走,军队的装备也差不到哪去。诸葛瞻的部队是个什么情况呢?

兵行险招,邓艾诸葛瞻正面较量,绵竹之战诸葛瞻到底败在哪?

在姜维退守剑阁的时候,刘禅并不是什么都没做,他先后派遣廖化,张翼等人带兵分路支援。可以说蜀中的军力已经相当空虚了,数万精锐都集中在剑阁,突然冒出一个邓艾,让诸葛瞻前去抵抗,他所带领的军队也不可能是什么精锐,没准都是从禁军里面抽调出来的,这样的部队与邓艾的精锐相比差距确实很大。而且有一点必须考虑到,邓艾有着太多的选择了,汉中丢失之后,蜀汉退守剑阁,实际上主动权已经在魏军手中。

兵行险招,邓艾诸葛瞻正面较量,绵竹之战诸葛瞻到底败在哪?

在史书中很少会描写战争的细节,邓艾偷渡有一个细节是值得注意,那就是他的万余人顺利走过阴平,这背后必然会有大量的人员资源支持。否则真就一支孤军没有任何支持进去,和送死是没什么区别,更不可能基本没太大损伤就到达江油。在邓艾出击之后,曹魏在后面应该是动员大量的资源支持,因此邓艾军队到了之后,甚至还考虑过是否去白水与钟会合兵。战争打得也是两个国家的实力,邓艾这边所得到的支持实在太多了,而诸葛瞻这边从头到尾就是自己这一路军队打到底,输一仗都会彻底失败。

兵行险招,邓艾诸葛瞻正面较量,绵竹之战诸葛瞻到底败在哪?

诸葛瞻这个人在战争期间,他的布置只能说是中规中矩,没有特别大的失误,也没有太出色的调度。可绵竹之战反映出来的是蜀汉内部的问题,从邓艾军偷渡开始,到蜀汉被动应对,守将没打就投降。蜀汉内部的腐败,国力的衰弱被暴露得非常彻底,这样的国家,面对刚刚兴起的司马家族,确实是没有什么抵抗的能力。

兵行险招,邓艾诸葛瞻正面较量,绵竹之战诸葛瞻到底败在哪?

结语

总体来看,当时的绵竹战场上,需要一位能创造奇迹的主帅。否则在大环境这么不利的情况下,你中规中矩的布置不会对战争造成太大的影响,诸葛瞻不是这样的人,他的能力还没有达到这个水准。说到底,姜维放弃汉中对于蜀汉的打击实在太大,邓艾能发动这种偷袭的前提就是大本营推到了剑阁一线,曹魏有了深入蜀地的可能。如果汉中还在蜀汉手里,曹魏是无法完成这种远距离偷袭的,这也是刘备,诸葛亮等人拼命也要守住汉中的原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