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河南农民收留一日本伤兵,父子照料47年,回国后是如何报答恩人的

无论是在什么年代,战争都会给双方,尤其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带来巨大的灾难。而人们原本平静的生活,会被战争搅得天翻地覆,家庭也会变得支离破碎。而造成这样灾难的国家,便是侵略者。

在曾经和侵略者日本之间,有过长达十多年的战争的中国,在战争中伤亡惨重,因此也让我们对这个国家,在情感上有着难以磨灭的恨意,尤其是那些老一辈亲身经历过战乱的人,他们对日本人更是恨得咬牙切齿。

然而,虽说中国人对于侵略我国的鬼子是非常的厌恶的,但是,中国自古就讲究以德报怨,因此,在战争结束之后,虽说国民的心中对于日本人的仇恨没有消失,但是也不至于有什么报复的想法。而河南的一个农民便是用行动告诉人们,什么叫做“以德报怨”。他收留了一个日本的伤兵,并且父子一照顾便是47年,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河南农民收留一日本伤兵,父子照料47年,回国后是如何报答恩人的

在日本的军队中,由于兵员不足,因此在战争期间很多的大学生被迫入伍,而石田东四郎便是其中一人,他是日本东京农业学院的学生。在1937年被迫参加了二战来到中国,然而由于他忍受不了日军的残忍行为,最后当了逃兵。并且,当时石田东四郎因为伤病,没能赶上回日本的大部队,被遗忘在了中国。

在战争刚刚结束时,民众们大多都还在为战争中丧命的亲人朋友们感到悲痛,因此此时的他们对于这些逗留的日本人,自然是充满着恨意。而石田东四郎无法谋生,最后流浪到河南一个小村庄。这个原本村落就比较贫困,再加上常年战乱,庄稼长势收成也不好,因此没有人想要拿出食物来可怜这个日本人。

孙邦俊便是这个小村庄里的一员。在路上他偶然见到了石田东四郎。孙邦俊固然痛恨日本人,但看着石田东四郎用听不懂的日语苦苦哀求他时,心软的他还是给了一些食物。

河南农民收留一日本伤兵,父子照料47年,回国后是如何报答恩人的

孙邦俊觉得这样做,也算是对得起他的良心了。然而,可是石田东四郎像是抓到救命稻草一般,一直死死的跟着孙邦俊,尽管途中孙邦俊不让石田跟着,但都没能撵走他,他便一直跟到了孙邦俊家里。

要知道当时孙邦俊家里也不富裕,只能勉强维持,现在多了石田更是只能靠缩衣节食来度日。

石田东四郎在这一住就是47年,期间孙邦俊还四处筹钱帮他看病,之后石田东四郎也没有白吃白喝,而是帮着孙邦俊种地干活,后来孙家人给他取了一个名字,叫做李同。而对于旁人的打骂,李同从不还手,不还嘴,他怕给孙邦俊找麻烦。

河南农民收留一日本伤兵,父子照料47年,回国后是如何报答恩人的

时间一久,孙家人见李同如百姓们无异,也慢慢的放下了戒心,开始接受了他。而当时村里人虽然有时还是会对他冷嘲热讽两句,但也没有说过把人赶走的话了。毕竟人性本善,他们村里人也没有太多的心计在!

等到了1964年,孙邦俊身患绝症,之后便不治身亡。而在其弥留之际,他交代儿子孙保杰要帮助李同回到家乡,人死之后也是要落叶归根,魂归故里的。而孙保杰一直牢记父亲的话,也一直善待石田。

在日本中日邦交正常化后,李同思念家乡的心也越来越重,并开始少言寡语。在1992年日本访华团路经南阳时,孙保杰带着李同去见访华团。恰巧,团中有一位他的战友津田,二人抱头痛哭。

之后李同和孙保杰拥抱后撒泪告别。李同在47年后回到故土,并找到了自己的家人。而他也在日本政商各界宣传自己被中国人救助47年的事,并号召和平。

河南农民收留一日本伤兵,父子照料47年,回国后是如何报答恩人的

在这之后,孙保杰与李同也没有断了联系。李同之后邀请孙保杰一家去日本做客,他们一家人为了表示感谢,孙保杰一家三代对李同的照顾,凑出近15万人民币,这在当时的国内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然而,孙保杰当时立即回绝到:“我想我父亲当时救你肯定不是为了钱财,我也不是。生命是没有国界之分的,我只愿中日和平,再也没有战争!”说完,李同家人留下感到的泪水。

孙邦俊一家以德报怨,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收留一位日本伤兵是承受了极其大的心理压力的。最后,他们一家三代对日本士兵长达近半个世纪的照顾的事迹,在中日两国广为流传!

参考资料:《生者的墓碑》《伤兵东四郎》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