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李秀成到底在供词中说了什么,致使曾国藩火速将其处决?

俗话说,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李秀成的供词,可不止是断人财路那么简单,简直可以要了曾国藩的命!

曾国藩“半圣”的封号是怎么得来的?难道是靠战败投江?靠扬州剃头?靠日记戒色?靠家书治国?

都不是。

金陵被攻克时,大清国是个什么状态呢?

李秀成到底在供词中说了什么,致使曾国藩火速将其处决?

清政府的正规军几乎被打光,八旗兵也蔫儿了,甚至卫戍军守都被英法联军打趴窝了。秦淮以北,清政府还有一些影响力;秦淮以南,几乎就是地方军的天下。

南方的各路“地方军”里,尤以曾国藩的湘军最厉害。如果曾国藩另立门户,以清政府当时的状态,除了在心里骂曾国藩八辈儿祖宗,没有任何办法。

不过,紫禁城里的慈禧却并没有认怂,她赌曾国藩不敢“叛变大清”。曾国藩虽然外表看来一脸奸滑,骨子里却恪守忠君报国的君臣之礼。于是,天京攻克的消息传到北京时,慈禧只是短暂的高兴之后,立马分析利害,继而给曾国藩下了一道懿旨:

“金陵城破,你不与将士共进退,却在雨花台休息,成何体统!幸亏你祖宗保佑,湘军拿下金陵,否则,必拿你是问!”

慈禧的懿旨传到湘军营里,一下子把三军将士激怒了。

曾国藩攻破金陵、平息动乱,还大清国一个清平盛世,这是天大的功劳啊!慈禧非但没有表彰,反而猪八戒倒打一耙。

是可忍,孰不可忍?

李秀成到底在供词中说了什么,致使曾国藩火速将其处决?

以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为首的湘军将领,暴跳如雷!纷纷请示曾国藩,欲反了他娘的。

就在这时,李秀成的招供出来了。洋洋洒洒五万字的招供,李秀成只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就写了出来。曾国藩用了不到半个时辰,就把厚厚的一摞招供看完。曾国藩在乌央乌央的字海里,只看清李秀成写了四个大字:我想活命。

但是,太平天国与大清国势不两立,李秀成又是太平天国余孽,大清国必定饶不了他。

李秀成活下来的唯一希望,就是曾国藩自立为王。

五万字的供状,一半是哭惨,一半是诱劝。曾国藩看完之后,几乎颤抖,因为李秀成几乎将曾国藩所有的下场都分析了个透彻。这份供状上交给紫禁城,曾国藩必死无疑。

此时,摆在曾国藩面前有两条路:一是杀了李秀成,修改供状,向清廷认怂;二是留下李秀成,让他冲锋陷阵,干清廷丫的。

李秀成的招供,无疑与曾国荃的想法不谋而合。

其实,想想也就那么回事儿。曾国藩立下不世之功、功高盖主,慈禧该怎么封赏他?还真能和他平分江山不成?任凭谁坐在慈禧的位置,都会对曾国藩心生畏惧,担心他背叛清廷。

可是湘军的将领却并不这么想!这些人跟着曾国藩东征西战,冒着生命危险与敌人战斗,能够活下来都是命大。大家伙儿这么拼命,不就是图个升官发财、功成名就吗?

升官发财也好,功成名就也罢,都有一个前提:曾国藩当皇帝。

李秀成到底在供词中说了什么,致使曾国藩火速将其处决?

想到这里,曾国藩终于明白,为什么赵匡胤会被“黄袍加身”了,原来都是属下逼的。据说,左宗棠曾给曾国藩写过这样一副对联:

“神所凭依,将在德矣;鼎之轻重,似可问焉。”

曾国藩看了这对联之后,叹了一口气,提笔将“似”字改为“未”。一字之差,整副对联完全变了意思。同时,曾国藩对于“问鼎”一事,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坚决拥护慈禧的领导,绝不背叛清政府。

甚至,曾国藩在自己的家门口贴了一副对联:“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从此以后,再也没人敢向曾国藩提“自立门户”一事。

曾国藩想明白了这个道理,倒霉的,就是尚在监狱等待曾国藩“造反”的李秀成。不过,李秀成并没有等来曾国藩造反的消息,而是等来自己被活剐的消息——曾国藩既然选择了忠君,李秀成就是祸患;既是祸患,宜早除之。

五万字的供词非但没有救下李秀成,反而促其早死。只能说,李秀成拍马屁排到了马蹄子上,被踹了一脚罢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