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佣人买回五香蚕豆,被袁世凯三小姐看出蹊跷:大公子竟如此胆大妄为

1915年的一天,袁世凯府内的一个丫头出去买零食,没多久带回一包五香蚕豆,用一整张报纸包着。

袁世凯的三女儿叔珍,翻弄这张包零食的《顺天时报》时,无意间发现报纸上的新闻和自己平时看得不太一样。她疑窦顿生,连忙去找府内同一天的《顺天时报》,和外边带回来的一查对才发现:两张报纸的日期虽然相同,但内容却大不相同,尤其是关于袁世凯"称帝"的舆论基调,竟然完全相反。

佣人买回五香蚕豆,被袁世凯三小姐看出蹊跷:大公子竟如此胆大妄为

原来,袁府的《顺天时报》竟然是一份"特供"版的假报纸。始作俑者不是别人,正是袁家大公子——袁克定。

袁世凯的长子袁克定,是一个坚定的帝制拥护者,天天盼着袁世凯称帝。为了制造假象,他自掏3万块银元购买了印刷设备,每天按《顺天时报》的版式,印制"大总统特供版",再把这份山寨报纸送进袁府,偷梁换柱。

《顺天时报》是一份日本政府在天津创办的中文报纸,属于日本对华官媒。这份报纸袁世凯经常看,他通过《顺天时报》来及时掌握日本政府的口风,毕竟当时日本在华势力很大,袁世凯不得不耗费相当多的精力用来和日本人周旋。

1915年袁世凯预谋登基前,他几乎每天必看《顺天时报》,非常关心日本对自己称帝的态度,只可惜,他看到的是袁克定想让他看的假消息。

袁克定曾经留学德国,还在德国治过骑马跌伤,受德国皇威廉二世影响较深,平时极力鼓吹在中国实行帝制,自从袁世凯当上大总统之后,他更是积极推动称帝之事。

佣人买回五香蚕豆,被袁世凯三小姐看出蹊跷:大公子竟如此胆大妄为

袁克定

袁世凯对自己的这个长子一度非常信任,平时不离左右,因此袁克定也更能揣摩出父亲的心意。袁克定知道,父亲心中“袁家男人活不过六十岁”的魔咒始终是道坎。于是他就抓住这个心理,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向袁世凯明示、暗示,说家族命运只有做了“真命天子”才能冲破。

袁克定还想出各种办法,制造种种“祥瑞”,以使袁世凯相信称帝完全是天意。这也可以从侧面看出,称帝前的袁世凯也曾顾虑重重,反复权衡,否则大公子也用不着如此旁敲侧击。

为了制造全国人民都拥戴袁世凯做皇帝的假象,袁克定脑洞大开,竟然不惜成本伪造了《顺天时报》,他不仅把报纸上所有反对帝制的言论一律改为歌功颂德,还把日本、英国等对称帝的劝告全部删掉。

袁克定用自己特殊身份制造的这些骗局,潜移默化中误导了袁世凯对时局的判断,因此也让他一直耿耿于怀,不肯原谅这个大儿子。据袁世凯四子袁克瑞的儿子袁家宾回忆,袁世凯临终前曾说:“克定误我”。

其实,这位袁大公子原本也是袁世凯的重点培养对象。

袁世凯一生有一妻九妾,32个孩子。袁克定是他的长子,1878年出生,自幼就跟随袁世凯去朝鲜、山东、直隶,也算见多识广。他有留学德国的洋背景,对中国官场也非常熟悉,因此有不小的政治野心。

袁世凯对长子也非常看重,很多事情都交给袁克定亲办。武昌起义之后,袁克定曾频繁往来于河南老家和北京之间,替袁世凯和革命党沟通,积极颠覆清政府。

和处心积虑的长子不同,次子袁克文对“称帝”却是非常排斥。

袁克文的生母,是朝鲜人金氏,本是袁世凯任驻朝商务代表时所娶,出身于朝鲜名门贵族。后来,袁世凯索性把两个陪金氏出嫁的姑娘,也都一并纳为小妾。

佣人买回五香蚕豆,被袁世凯三小姐看出蹊跷:大公子竟如此胆大妄为

袁克文

袁世凯的这两位公子,都生得仪表堂堂,英俊帅气,不过志趣却完全不同。

袁克文不像哥哥那样痴迷政治,他更喜欢诗、画、昆曲、京剧,和张伯驹兴趣相投,二人不但是亲戚,更是密友。后来有人把张伯驹、袁克文、张学良和溥仪的族弟溥侗,并称为民国四大公子。

袁克文出生不久,就被过继给了袁世凯宠爱的大姨太沈氏。沈氏自己没有子女,所以对袁克文溺爱有加,百依百顺。骄纵成性的袁克文自幼顽劣,他从来不正经读书,但天性聪明,一旦认真读起书来,却也能过目不忘。

从十五六岁起,袁克文就过起了荒唐的生活,经常住在外边整宿整宿不回家。为了怕袁世凯知道,大姨太每次都替这个儿子隐瞒,甚至还对别人说:谁要是敢告诉他爸爸,我就和谁拼命。

袁克文不仅聪明,更有艺术天分。平时他唱昆曲、收集古金币、结交文人,还写得一手好字。他曾自言,要做一个名士。

袁世凯当皇帝,袁克文是强烈反对的。他还专门做了一首诗来抒发胸臆。后来,他的这首诗传到外面,很多人这才了解到,原来袁家也有不支持称帝的公子。

这件事让大哥袁克定非常气恼,拿着诗去找袁世凯告状,说弟弟这明显是在唱反调。袁世凯一怒之下,把袁克文软禁在了北海,下令不许他再和名士们往来。

佣人买回五香蚕豆,被袁世凯三小姐看出蹊跷:大公子竟如此胆大妄为

编辑1916年,袁世凯仿照英国宫廷流行式样,给他的十几个儿子各自定做了一套“皇子服”。这身礼服用黑妮子制成,胸襟上用金线刺着华丽的纹饰,异常华贵。礼服制成后,袁世凯的十几个儿子都兴致勃勃赶去试穿,还纷纷拍照留念,只有袁克文特立独行,一不试二不穿。

袁世凯死后,袁克文过了一段挥金如土、放荡不羁的生活。据说他去上海游玩,一次就花掉了60万大洋。曾经被袁世凯“托孤”的继任大总统徐世昌恨铁不成钢,要拿拐杖去敲断袁克文的腿。

1916年,袁家搬到了天津。

大公子袁克定买了洋房,住在德国租界威尔逊路(现在解放南路)85号。1935年,他又迁到了北京的宝钞胡同63号旧居。

虽然袁世凯给子女们留下了巨额财产,但袁克定坐吃山空,平时爱面子又大手大脚惯了,因此还被人骗走不少钱财。日军占领北京后,袁克定带着家人、私人医生、厨子搬到了颐和园的一个院落清华轩里居住。

整个抗战时期袁克定的生活越过越紧,日渐衰败。他曾请求蒋介石返还袁家在河南被没收的家产,但被拒绝。

不过,虽然生活困顿,但袁克定却始终不和日本人合作。有一次,曹汝霖劝袁克定把河南的一处花园卖给日本人,但他坚决不卖。除此之外,他还坚决不做汉奸,令人刮目相看。

华北沦陷之后,日本情报头子土肥原贤二想要笼络袁克定,邀他加入华北伪政权,希望利用他的身份对北洋旧部施加影响。

佣人买回五香蚕豆,被袁世凯三小姐看出蹊跷:大公子竟如此胆大妄为

当时袁克定的经济已经非常困难,他向张伯驹提起这件事时说,如果出任伪职固然会有丰厚报酬,但我不能因此就去做汉奸。

为了让日本人死心,他登报发表公开声明,说自己因病对任何事不闻不问,拒见一切宾客。后来有人把刊登着这则声明的报纸装裱起来,还配上诗,表彰这位袁大公子的气节。

抗战胜利后,袁克定已经步入晚年,经济更加窘迫,一直依靠表弟张伯驹接济。张伯驹家搬到城外的承泽园时,袁克定就一直和张伯驹一家住在一起。

张伯驹的女儿回忆说:

我们一家四口住在承泽园最后面的房子,袁克定和老伴住在承泽园前面的东偏院。袁克定的侄女、老十七(袁世凯的第17个儿子)的女儿袁克友,和他们住在一起照顾老两口的生活起居。

袁克定当时已是一位老人,平时不太爱说话,给人的感觉是脾气有点古怪,没事就钻进他的书房看书。他精通德语和英语,看的书也以德文居多,有时也会翻译一些文章。在孩子们听来,他的口音有些奇怪,也许是早年跟随袁世凯四处游走吧,他的口音有点杂,听不出是河南、天津还是北京话。

他平时从不抽烟,和客人见面也很客气、和善,总是微微欠身点头致意,对孩子们也一样。

佣人买回五香蚕豆,被袁世凯三小姐看出蹊跷:大公子竟如此胆大妄为

1948年,担任中央文史馆馆长的章世钊,给袁克定谋了一个馆员的工作,每月有五六十块钱的收入。

袁克定每月领了薪水后,就会拿着钱想要交给张伯驹的夫人。但张伯驹从来不让夫人收袁克定的钱,说:“既然已经把他接到家里了,就不能在钱上再计较。”

1953年,张伯驹把承泽园卖给了北京大学,全家搬到了后海附近。他也给袁克定在西城买了间房子,让他们搬了过去,也继续接济他的生活。1958年袁克定去世后,平时不露面的亲戚从河南赶来,把这间房子卖了。

和晚年落魄的袁克定相比,放荡不羁的袁克文只活了42岁。

袁克文平时吃喝嫖赌样样都占,花钱如流水。袁世凯死后没多久,他也家财耗尽,无米下锅。不过,由于他书法造诣颇深,因此很多人来找他求字,于是他没钱花了就写几幅字去换钱。

不过,这位公子和其他人不同,因为家里曾经富过,他从来不会被钱羁绊。有钱花时他往往不会认真去写,只有到了实在没钱不能不写时,才挑选那些报酬比较多的约稿写出几件,然后送到《北洋画报》去换回大洋来。

佣人买回五香蚕豆,被袁世凯三小姐看出蹊跷:大公子竟如此胆大妄为

当时,袁克文的字只要送出去马上就有人买,张宗昌就曾找袁克文写过一副中堂,出价1000块。不过,袁克文手上哪怕只有10块钱,也断断不肯写字换钱。他还花巨款入了青帮,时常和帮会人物混在一起。

1931年冬天,袁克文得了猩红热,尚未痊愈他就跑去妓院鬼混导致病情加重,没过几天就离开人世。他死后身无分文,只在书桌的笔筒里找到20元钱。

袁世凯留下的是一个庞大的家族,他有32个子女,三代有22个孙子、25个孙女。袁世凯倒台后,这个曾经的大家族已经四分五裂,如今已经散落在各地。

他的众多儿子中,最常被人记起的仅有袁克定和袁克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