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一生挥霍无度,散尽亿万家财,却把118件国宝悉数捐赠

他一生挥霍无度,散尽亿万家财。从纨绔子弟到落魄老人,这个民国第一败家公子却是一段惊艳的传奇。他叫张伯驹,曾经最壕的富二代,民国四公子之一,父亲是封疆大吏,直隶总督。家里还是开银行的,住的是北京二环李莲英的豪宅,1万平。但这个富二代口味独特,不烟酒,不喝酒,连休两房夫人,从军阀手里抢来的青楼女子成为他一生的最爱。还有个毁掉一生的爱好收藏。如果没有张伯驹,如今中国书画国宝大部分都在日本。因为,日本1000多大小博物馆,共收藏中国历代文物近200万件,仅东京国立博物馆一家,就藏有中国文物珍品9万余件。 看到这里,国人心里一定不好受,不过庆幸的是我们手里还有几件书画的国宝。 我们应该感谢一个人,他叫张伯驹,中国第一收藏家。

他一生挥霍无度,散尽亿万家财,却把118件国宝悉数捐赠

29岁那年,马路边收了康熙御笔,便一发而不可收拾,出手大方,看准了只需说个数,改天上门取钱即可。张伯驹的“败家”由此而起,结果,这张巴掌大的破纸,花掉4万大洋,要不是张伯驹,这副无价的中华第一帖《平复贴》早已走失东洋。《游春图》开价220条金条,是他变卖祖宅,又躺地上打滚,劝夫人变卖首饰才凑钱买下的。买下后,张伯驹已败光所有家产,除了一堆书画,再无闲钱可用。战乱年代,有人发国难财,收来一转手,千金散尽还复来。张伯驹收藏却只藏不卖,且所藏之宝,概不留名。每件收藏张伯驹都视若生命,哪怕身陷囹圄,被人以死相逼,也没交出那幅《平复帖》。可谁曾想,建国后,他却将他毕生收藏的118件国宝悉数捐赠,只凭一人,就撑起了故宫书画的半壁江山,20万元捐赠奖金分毫不要,万贯家财最后换来的是一张薄薄的奖状。但贡献如此之大,张伯驹晚年却居无定所,老两口蜗居十平米的小屋内,家徒四壁,一贫如洗,只能靠友人接济。

他一生挥霍无度,散尽亿万家财,却把118件国宝悉数捐赠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个比国宝还珍贵的穷老头张伯驹吧!

看古今中外名人往事,寻沧海桑田历史遗珠,大家好,这里是世界名人榜!

张伯驹,河南项城人氏,他的叔父乃是位高权重的直隶总督张震芳,且按辈分来说又是袁世凯的表侄,因此, 张伯驹早年与张学良、袁克文、溥侗并称为“民国四公子”。

他一生挥霍无度,散尽亿万家财,却把118件国宝悉数捐赠

张伯驹确实是个好苗子,7岁入私塾,9岁就能写诗,先生们都称他为“神童”。随后,他进入英国人办的书院读书,毕业后,被父亲送进军阀曹锟、吴佩孚等部,先后任过提调参议等职。但张伯驹十分厌烦从政为官,终不顾双亲反对,退出了军界。从此过上了写诗作画、看戏唱曲的“纨绔”生活。

张伯驹虽然纨绔不羁,但和其他富家子弟的奢靡完全不一样。他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从不西装革履,常年一袭长衫。

他一生挥霍无度,散尽亿万家财,却把118件国宝悉数捐赠

15岁那年,家里替他定了婚。对方是安徽督军家的千金,张伯驹清高,这位李氏自然无法吸引他。第二任妻子邓韵绮是位京韵大鼓艺人,因酷爱戏曲,张伯驹便娶她做了二房。

后来,他经常到北京的琉璃厂搜寻各类珍宝古玩,与梅兰芳、余叔岩等唱和诗词,和袁克文、方地山等名士更是交往密切。而立之年后,张伯驹正式涉足收藏界。

他一生挥霍无度,散尽亿万家财,却把118件国宝悉数捐赠

那个时候,大多数达官贵人对古董文物并不珍惜,他们随时准备用手中的文物换取金钱、权势。国内外古董商对中华文物也是垂涎三尺,不少国宝经过他们的倒卖而流失海外。张伯驹就是在此形势下挺身而出,与愚昧的达官贵人周旋,和贪婪的古董商竞争,保住了大批文物,不令其流失国外。

他一生挥霍无度,散尽亿万家财,却把118件国宝悉数捐赠

1927年,29岁的张伯驹到北京琉璃厂闲逛。突然,他在一家古玩字画铺前驻了足。看到“丛碧山房”的横幅。张伯驹看落款。居然是康熙皇帝的御笔。经过反复推敲无误后,他立马收了。

从此,张伯驹就爱上了收藏。自号“丛碧”,并将宅院命名为“丛碧山房”。母亲为此整天唉声叹气:“家里什么事情都不管,官也不做,只知道花钱买字画。”

他一生挥霍无度,散尽亿万家财,却把118件国宝悉数捐赠

他父亲张镇芳临终时,握着张伯驹的手道:“你要支撑起这个家,照顾好母亲啊!”张伯驹这才答应就任盐业银行董事长兼总稽核。北伐战争后,上海逐渐成为金融中心,1935年,盐业银行总管理处从北京迁到上海。

有一次在上海的天香阁吃花酒时,他认识了名妓潘素。潘素生于1915年,乃前清状元宰相潘世恩之后。其母是名门之后,从小就教潘素女红与音律。潘素13岁时,母亲病逝。父亲是个败家子,很快就将家产挥霍一空。继母王氏便将潘素卖到了上海妓院。潘素眉清目秀,又弹得一手好琵琶。很快成为当红倌人,在上海有“潘妃”之誉。

阅女无数的张伯驹在尘世中辗转了这么多年,还从来没有见过如潘素这般静若天人、顾盼生辉却又气韵摄魄的青楼艺伎。

他一生挥霍无度,散尽亿万家财,却把118件国宝悉数捐赠

然而正所谓情不知何所起,却一往而深,因潘素的轻颦巧笑而屡屡沉醉的张伯驹当场就对眼前这位气质绝尘的美女动了情、入了心。对这位美娇娘一眼定下了终身。

彼时,芳龄20岁的潘素已经被一位叫臧卓的国民党将领看中,按臧卓的意思,他想择日替潘素赎了身,然后将她收为妾室。

臧卓闻听张伯驹也对潘素起了眷恋之意后,害怕美人的身心被他人夺走,便抢先一步将潘素带出了天香阁,将其暂时禁足在一处豪华酒店的客房之中,并派出了10名卫兵对美人的住处进行轮番看守。

他一生挥霍无度,散尽亿万家财,却把118件国宝悉数捐赠

岂料,风流潇洒、足智多谋的张伯驹这回是对潘素彻底动了真心,在一个夜晚, 他不顾一切地驱车赶到潘素所在的酒店,用巨资买通了把守于此的卫兵,然后将潘素一把拉入了车内,带着她连夜风风火火地赶回了北京城。

北京可是张伯驹称王称霸的地界,眼见着美人被抢到了北京,再也无计可施的臧卓将军也只得忍痛割爱。 这场美人争夺战,最终让有胆有谋的张伯驹取得了完胜。

成了交颈恩爱的鸳侣之后,37岁的张伯驹感慨一定要给质清玉洁的潘素一个最完满的交代,于是,他顶住了尘俗的重重压力,禀明双亲一定要将潘素迎娶入门。于是,张伯驹将两笔巨款分给两房太太,办了离婚手续,结束了复杂的家庭关系。便与潘素迅速成婚。

从此,他就专宠潘素一人。

他一生挥霍无度,散尽亿万家财,却把118件国宝悉数捐赠

1937年,张伯驹得知溥儒有《平复帖》后,便再也睡不好觉了。溥儒是道光皇帝曾孙,恭亲王之孙。此前,溥儒将唐代韩干《照夜白图》卖于他人,致使这件国宝从此流失海外。张伯驹深恐《平复帖》蹈此覆辙。《平复帖》是现存法帖中,年代最早的,人称“墨皇”,是西晋时期陆机作品,距今1700多年,比王羲之的《兰亭序》还要早六七十年。是中国已见最古老的书道瑰宝,又是汉隶过渡到章草的最初形态。上面盖满了历代名家的收藏章记,由此被收藏界尊为“中华第一帖”。

他一生挥霍无度,散尽亿万家财,却把118件国宝悉数捐赠

张伯驹委托中间人向溥儒求购,溥儒开价20万大洋。据坊间有人换算当时的20万大洋,可以买大米1800吨。张伯驹很沮丧,因为他没这么多钱。1937年底,溥儒母亲项夫人过世。溥儒办丧事急需用钱。于是,张伯驹就准备借溥儒一万大洋,条件是以《平复贴》作抵押。第二天,傅增湘就把《平复帖》抱来了,说要价4万大洋,张伯驹立刻买下。

不久,古董商白坚甫前来拜访,张伯驹知道此人之前多次把中国文物卖给日本人,这回肯定是盯上了《平复帖》。所以怒斥道:"金钱易得,国宝无双,此帖已在我手中,只有我张伯驹在,任何人都休想得到它。收起你的臭钱,离开我张家!"

他一生挥霍无度,散尽亿万家财,却把118件国宝悉数捐赠

1945年末代皇帝溥仪被赶出皇宫,带了一大批字画走,大批的国宝以很低的价格流落民间。其中就有一幅《游春图》,是现在中国山水画中最古老的一幅独立卷轴山水画卷,距今1400多年,隋朝展子虔画的。运笔精到,意趣无限,有“天下第一画卷”之称。被书画界奉为“国宝中的国宝”。《游春图》被北京一个古玩商马霁川买走了,后将要卖往海外。张伯驹得到消息后,立刻建议故宫博物院回购,但因经费问题没有得到响应,他就决心自己个人花钱买下来。《游春图》当时开价很高,800两黄金,他们讨价还价后,变成了200两黄金。张伯驹根本就掏不出这么多钱,一咬牙,他把自己住的宅子给卖了。这座宅子占地15亩,富丽无比,它的前主人是晚清大太监李莲英。当时换来2.1万美金,后来变换成黄金200两,但马霁川借口黄金成色不好,要再加20两。张伯驹无奈,只好回家和潘素商量,“你卖件首饰给我凑足这20两吧!”潘素不肯,张伯驹就躺在地上耍赖,潘素哭笑不得,只好答应。此后,张伯驹一家就搬到了旧宅承泽园。之后,一旦有珍贵字画有流失海外的危机,他都会慷慨解囊。

他一生挥霍无度,散尽亿万家财,却把118件国宝悉数捐赠

在动荡年代,为避免书画流失海外,张伯驹就这样耗尽了万贯家财。最后他一共收藏保护的顶级书画就有118件。

1941年,张伯驹去上海处理银行事务,途中被大汉持枪挟持。第二天,潘素接到绑匪电话,要两百根金条,否则就撕票。潘素急得直抓头发,她凑不到钱便想到卖画,但是潘素不敢自作主张,便要求见张伯驹一面。

见到张伯驹后她说出自己卖画救人的想法,没想到张伯驹反应强烈,斩钉截铁地对潘素说:“我收藏的那些书画,必须给我保护好。别为了赎我而卖掉,否则我宁愿死去。”

后来好在张伯驹的旧交孙曜东出手相助,最后花了20根金条,张伯驹才得以安全释放。

潘素说:“在伯驹眼里,这些字画的价值,远超过自己的生命。”。

他一生挥霍无度,散尽亿万家财,却把118件国宝悉数捐赠

但是,谁也没想到,从1956年开始,视书画重于性命的张伯驹,竟先后将118件最顶级的收藏品捐献给了故宫和吉林博物馆。“为人不识张伯驹,踏遍故宫也枉然。”无偿捐献后,政府欲奖励其20万元,但被张伯驹直接拒绝取。文化部只好给他颁发了一张奖状。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耗尽家业收藏,为何又无偿捐赠?”张伯驹说:“黄金易得,国宝无二。我买它们不是卖钱,是怕它们流入外国。”

另外他学戏、学古琴、下棋、写诗词,办雅集诗会、游历山水,参加民主

他一生挥霍无度,散尽亿万家财,却把118件国宝悉数捐赠

同盟会,“反迫害、反内战,反饥饿”运动,一件不落。他在京剧界的名气,不亚于收藏界。他晚年虽然穷困,但资助过许许多多相识的或不相识的文人墨客。这就是张伯驹,不论潮涨潮落,他都一如既往地守着做人的根本。这这份质,比他捐献的书画还闪亮。

1980年,有人曾建张伯驹餐厅吃饭,这位昔日的名门望族,点了两片面包,吃完一片,另一片用小手绢包四角包好扎死,提着缓缓离去,那一片是留给夫人。但窘境之中,张伯驹没当回事儿,万分不怨天,半点不怨人。坦然自若,他时常教育子女,一个人要爱国,这是大事儿,不能马乎。除此之外,皆是小事,不必斤斤计较。

他一生挥霍无度,散尽亿万家财,却把118件国宝悉数捐赠

1982年2月,他感冒住院,被安排在八人间的病房。病房人多嘈杂,既不利休息,又易交叉感染。潘素他向医院提出要换个单人间,医院直接拒绝,理由是:他不够级别!

有人跑到北大医院门口叫骂:“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不够级别住高干病房?呸!我告诉你们,他一个人捐给国家的东西,足够买下你们医院!”

有人向领导反映,可没等到批文下来,1982年2月26日,张伯驹已经停止了呼吸,享年84岁。

他一生挥霍无度,散尽亿万家财,却把118件国宝悉数捐赠

去世前两年,曾有老友提醒张伯驹著书立说,把自己的东西传下去。张伯驹乐呵呵地说,我的东西都在故宫里呢,别操心了。张伯驹就如同他收藏的国宝,此去经年,烟波浩渺。他总会被遗忘于历史的脚步,落满灰尘,无人记起。但每当你突然又想起他,都会不禁感慨,曾有这么一个人,能如它一样,想把你的心肺洗得如此彻彻底底,干干净净。

大书法家启功曾赞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红学泰斗周汝昌曾赞他:“我见过的文化高人很多,他这样的,寥寥无几。”

而他的一生,充满传奇!面对困苦,淡然自若,潮涨潮落,固守根本,一生醉心于古代文物,致力于收藏字画名迹,为了民族瑰宝,不惜变卖家产千金散尽。他曾捐赠“半个”故宫,而最终自己只能住10平米的小破屋。

他一生挥霍无度,散尽亿万家财,却把118件国宝悉数捐赠

各位朋友,你们是怎样看待张伯驹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好了,以上就是今天节目的全部内容!能把文章看到最后的,一定都是真爱了,来个三连吧,谢谢!!!这里是世界名人榜,欢迎点击头像进入主页查看更多精彩的内容,我们下期节目见!谢谢大家,再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