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东吴四名大都督,分别立下汗马功劳,为何最终都无法善终?

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魏蜀吴三国各自涌现出了相当多的文臣武将,各自为各自的君主出谋划策,力图统一全国。在东吴的阵营当中,实际上也有相当多的能人的,比如接连担任东吴大都督的四个人就相当的优秀。他们分别是周瑜,鲁肃,吕蒙和陆陆逊。

东吴四名大都督,分别立下汗马功劳,为何最终都无法善终?

周瑜是东吴最早的大都督,也是东吴比较早的一批将领。小时候就与孙策玩儿的特别好,人特别的帅,和孙策分别取了江东美女大小乔。帮助孙策平定江东,年纪轻轻就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孙策死后,竭尽全力的辅佐孙权,也是在周瑜的支持下,年轻的孙权才在东吴政权当中站立脚跟,之后就封周瑜为东吴的大都督。

东吴四名大都督,分别立下汗马功劳,为何最终都无法善终?

之后面临的问题就是就是曹操要下江东,东吴是和出现了两方面的意见,此时周瑜的出现,让孙权下定了与曹操大干一场的决心,并让周瑜指挥迎击曹操,从客观上也促进了孙刘的联盟。随后周瑜便指挥大军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胜利之后,周瑜知道长期与刘备结盟,很容易养虎为患,于是便向孙权提供了一些针对刘备和扩张的建议,孙权部分采纳了。最终,周瑜在准备攻打益州的途中,在巴丘病逝了,时年36岁。多么强悍的一员将才,也斗不过病魔的侵袭。

东吴四名大都督,分别立下汗马功劳,为何最终都无法善终?

随后接替周瑜的是鲁肃,《三国演义》中的鲁肃是以一个忠厚老实相对又有一些懦弱的形象出现的,但是实际上,鲁肃是一个相当有才能的人,赤壁之战时,它能够力排众议,与周瑜一起,让孙权下定决心抵抗曹操鲁肃与周瑜不同,他是主张孙刘联盟的,因为鲁肃在,孙刘联盟才得以很好的发展,当初刘备向周瑜借荆州的某些地方的时候,很多将领都劝孙权把刘备给扣押起来,但是鲁肃却为了孙刘联盟的长久之计,劝孙权答应刘备的请求,更好的促进了孙刘联盟。

东吴四名大都督,分别立下汗马功劳,为何最终都无法善终?

周瑜死后,鲁肃接任大都督,他治军有方,使得东吴的军力得到了发展。他镇守东吴占领的荆州各地,与关羽是邻界统兵,在边界处是多有摩擦,但是鲁肃还是顾全大局,安抚双方,想要以和平的手段解决荆州问题。为此鲁肃单独邀请关羽,面对关羽这个武将,他丝毫没有畏惧,最终没有谈出结果,随后荆州之争就出发了,由于刘备无暇分身,孙权夺取了荆州的部分地方。鲁肃也在这之后,就病逝了,时年46岁。

东吴四名大都督,分别立下汗马功劳,为何最终都无法善终?

接任鲁肃的人名字叫吕蒙。吕蒙的故事大家应该听说的比较多。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吕蒙也是最早追随东吴的将领之一,最开始追随孙策,孙策死后,利用计谋得到了孙权的重用。在东吴也是屡立战功。赤壁之战之后,孙权劝吕蒙读书,于是便有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故事。

东吴四名大都督,分别立下汗马功劳,为何最终都无法善终?

在为了争夺荆州,东吴和刘备都比较胶着的时候,吕蒙向鲁肃分析了当时的时局,鲁肃都赞叹吕蒙的智谋,已经今非昔比了。东吴为了夺取荆州,老早就开始布置,由吕蒙进行幕后的策划,鲁肃死后,吕蒙接替大都督的位置,开始对关羽实施夺取荆州的计划,白衣渡江,最终从关羽手中夺去了刘备那部分荆州,并且斩杀了关羽。之后不久,在建安二十四年,吕蒙也病逝了。

东吴四名大都督,分别立下汗马功劳,为何最终都无法善终?

之后大都督的继任就到了陆逊的身上。在吕蒙策划夺取荆州的过程当中,陆逊是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陆逊的家族是江东相当有声望的大族,陆逊从小也相当有名望,有才能,一直追随着东吴集团。在夺取荆州的时候显示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联合吕蒙一起夺取了荆州。在关羽被杀之后,刘备为了复仇,发动了猇亭之战,陆逊运用他的智谋,在以少对多情况下,对刘备火烧连营七百里,打败刘备,奠定了他在东吴的基础。

东吴四名大都督,分别立下汗马功劳,为何最终都无法善终?

随后,陆逊在东吴为东吴的政权稳定做出了贡献,给孙权提了很多建设化的意见,在公元228年,还抵御曹魏的入侵,孙权都说陆逊是社稷之臣,之后又让陆逊辅佐东宫,教育太子。陆逊为人正直,敢于直言进谏。陆逊还出将入相,被拜为东吴的丞相。后来,陆逊被迫卷入了孙和和孙霸争夺太子的斗争当中了,孙权听信谗言,一直想废黜太子,但是陆逊却维护太子,使得孙权开始不断地指责陆逊,最终陆逊是闷闷而亡,时年63岁。

东吴四名大都督,分别立下汗马功劳,为何最终都无法善终?

东吴的继任大都督,都是相当有能力的人,前三位继任者,都是病逝的,如果他们能多活几年,东吴应该会是相当强大的。陆逊辅佐的时间最长,可是长治久安下的孙权,也开始了各种斗争,最终导致了陆逊的死亡。真是历史的无奈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