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東吳四名大都督,分别立下汗馬功勞,為何最終都無法善終?

三國,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魏蜀吳三國各自湧現出了相當多的文臣武将,各自為各自的君主出謀劃策,力圖統一全國。在東吳的陣營當中,實際上也有相當多的能人的,比如接連擔任東吳大都督的四個人就相當的優秀。他們分别是周瑜,魯肅,呂蒙和陸陸遜。

東吳四名大都督,分别立下汗馬功勞,為何最終都無法善終?

周瑜是東吳最早的大都督,也是東吳比較早的一批将領。小時候就與孫策玩兒的特别好,人特别的帥,和孫策分别取了江東美女大小喬。幫助孫策平定江東,年紀輕輕就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孫策死後,竭盡全力的輔佐孫權,也是在周瑜的支援下,年輕的孫權才在東吳政權當中站立腳跟,之後就封周瑜為東吳的大都督。

東吳四名大都督,分别立下汗馬功勞,為何最終都無法善終?

之後面臨的問題就是就是曹操要下江東,東吳是和出現了兩方面的意見,此時周瑜的出現,讓孫權下定了與曹操大幹一場的決心,并讓周瑜指揮迎擊曹操,從客觀上也促進了孫劉的聯盟。随後周瑜便指揮大軍取得了赤壁之戰的勝利,勝利之後,周瑜知道長期與劉備結盟,很容易養虎為患,于是便向孫權提供了一些針對劉備和擴張的建議,孫權部分采納了。最終,周瑜在準備攻打益州的途中,在巴丘病逝了,時年36歲。多麼強悍的一員将才,也鬥不過病魔的侵襲。

東吳四名大都督,分别立下汗馬功勞,為何最終都無法善終?

随後接替周瑜的是魯肅,《三國演義》中的魯肅是以一個忠厚老實相對又有一些懦弱的形象出現的,但是實際上,魯肅是一個相當有才能的人,赤壁之戰時,它能夠力排衆議,與周瑜一起,讓孫權下定決心抵抗曹操魯肅與周瑜不同,他是主張孫劉聯盟的,因為魯肅在,孫劉聯盟才得以很好的發展,當初劉備向周瑜借荊州的某些地方的時候,很多将領都勸孫權把劉備給扣押起來,但是魯肅卻為了孫劉聯盟的長久之計,勸孫權答應劉備的請求,更好的促進了孫劉聯盟。

東吳四名大都督,分别立下汗馬功勞,為何最終都無法善終?

周瑜死後,魯肅接任大都督,他治軍有方,使得東吳的軍力得到了發展。他鎮守東吳占領的荊州各地,與關羽是鄰界統兵,在邊界處是多有摩擦,但是魯肅還是顧全大局,安撫雙方,想要以和平的手段解決荊州問題。為此魯肅單獨邀請關羽,面對關羽這個武将,他絲毫沒有畏懼,最終沒有談出結果,随後荊州之争就出發了,由于劉備無暇分身,孫權奪取了荊州的部分地方。魯肅也在這之後,就病逝了,時年46歲。

東吳四名大都督,分别立下汗馬功勞,為何最終都無法善終?

接任魯肅的人名字叫呂蒙。呂蒙的故事大家應該聽說的比較多。吳下阿蒙。士别三日當刮目相待。呂蒙也是最早追随東吳的将領之一,最開始追随孫策,孫策死後,利用計謀得到了孫權的重用。在東吳也是屢立戰功。赤壁之戰之後,孫權勸呂蒙讀書,于是便有了士别三日當刮目相待的故事。

東吳四名大都督,分别立下汗馬功勞,為何最終都無法善終?

在為了争奪荊州,東吳和劉備都比較膠着的時候,呂蒙向魯肅分析了當時的時局,魯肅都贊歎呂蒙的智謀,已經今非昔比了。東吳為了奪取荊州,老早就開始布置,由呂蒙進行幕後的策劃,魯肅死後,呂蒙接替大都督的位置,開始對關羽實施奪取荊州的計劃,白衣渡江,最終從關羽手中奪去了劉備那部分荊州,并且斬殺了關羽。之後不久,在建安二十四年,呂蒙也病逝了。

東吳四名大都督,分别立下汗馬功勞,為何最終都無法善終?

之後大都督的繼任就到了陸遜的身上。在呂蒙策劃奪取荊州的過程當中,陸遜是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陸遜的家族是江東相當有聲望的大族,陸遜從小也相當有名望,有才能,一直追随着東吳集團。在奪取荊州的時候顯示出了他卓越的軍事才能,聯合呂蒙一起奪取了荊州。在關羽被殺之後,劉備為了複仇,發動了猇亭之戰,陸遜運用他的智謀,在以少對多情況下,對劉備火燒連營七百裡,打敗劉備,奠定了他在東吳的基礎。

東吳四名大都督,分别立下汗馬功勞,為何最終都無法善終?

随後,陸遜在東吳為東吳的政權穩定做出了貢獻,給孫權提了很多建設化的意見,在公元228年,還抵禦曹魏的入侵,孫權都說陸遜是社稷之臣,之後又讓陸遜輔佐東宮,教育太子。陸遜為人正直,敢于直言進谏。陸遜還出将入相,被拜為東吳的丞相。後來,陸遜被迫卷入了孫和和孫霸争奪太子的鬥争當中了,孫權聽信讒言,一直想廢黜太子,但是陸遜卻維護太子,使得孫權開始不斷地指責陸遜,最終陸遜是悶悶而亡,時年63歲。

東吳四名大都督,分别立下汗馬功勞,為何最終都無法善終?

東吳的繼任大都督,都是相當有能力的人,前三位繼任者,都是病逝的,如果他們能多活幾年,東吳應該會是相當強大的。陸遜輔佐的時間最長,可是長治久安下的孫權,也開始了各種鬥争,最終導緻了陸遜的死亡。真是曆史的無奈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