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临朐微刊】高立伟:《夕拾寄寓》华彩扬

【临朐微刊】高立伟:《夕拾寄寓》华彩扬

《夕拾寄寓》华彩扬

作者 | 高立伟

近日,高立基先生出版了他的第十一部著作《夕拾寄寓》。我写这篇文章,将有关情况简介如下。

高立基,退休干部、高级记者、教授、作家、文艺评论家、山东省“十佳新闻记者”、潍坊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由新华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等正式出版《夕拾寄寓》《心声絮语》《播撒真情》《擎天柱》等11部著作。在《人民日报》等国家及省级报刊发表作品4000余篇,国家及省级获奖作品百余篇(部),勤勉一生,两次受到中国记协表彰奖励并获“全国党报群工优秀工作者(社长、总编)”荣誉称号。

新闻视野宽阔,以擅长组织和采写重大宣传战役和深度报道、研究新闻理论而闻名齐鲁。曾出访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德国、法国、比利时、日本、韩国、越南等九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进行新闻文化交流活动。

草根出身,大学文化,先后履任山东省广播电视台站长、潍坊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潍坊日报社副总编辑等职务。兼任潍坊市潍城区人大常委会工作顾问、潍坊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教授、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特聘研究员、新华通讯社特约通讯员、潍坊市毛体书法研究会副会长、潍坊市书画家联谊会副会长等职。

《夕拾寄寓》一书,主要结集了作者近五年来的诗歌、散文、书序、文评、文学理论等篇什,内容涵盖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军事等领域以及家庭生活、旅游观光、诗友唱和、文友萃评诸方面。

诗歌以古风为主,偶现律绝,也不乏自由体。即便散文篇章里也频现文理俱佳的诗歌。或参禅悟道,或讴歌时代,风格各异,异彩纷呈。其情景理趣,万千气象,无不体现作者的艺术追求和诗歌创作观。

几十篇散文佳作,集知识性、文学性、史料性于一体,极具可读性。有些篇目可当小说赏读。徜徉在作者有哲理、有灵性、有温度、见性情的文字里,如与作者秉烛长谈,如聆謦欬,可随时感受一个记者、作家的境界、情怀和担当。

通过书中收录的同窗、同行、大家、故旧的萃评,让你从不同角度了解一位更立体、更丰满的作者形象。为谁创作,为谁立言,字里行间回响着普罗大众的声音,充盈着满满的正能量。手持一册,备置床头,或茶余饭后,或工作之余,把卷赏读,不独与作者同忧乐,亦可领略作者的意旨情趣与乾坤世界。

【临朐微刊】高立伟:《夕拾寄寓》华彩扬

王海亭先生在书房

海右名士,潍州才子,曾在我县任职县委副书记的潍坊医学院原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研究员王海亭先生为高立基先生此著撰写序言。全文如下:

一脉深情寄华章(序言)

高立基先生《夕拾寄寓》一书行将付梓,蒙赐书稿;展卷捧读,华章灿烂。全书涵汇丰富,体裁多样;图文并茂,洋洋大观。读来美不胜收,感人至深。约略论之,以言诗歌,则植根生活,信手拈来;清新活泼,不落俗套。以言散文,则结

构巧妙,文思绵密;情感丰沛,摇曳多姿。以言评论,则体悟文心,立论精当;要言不繁,深中肯綮。以言史考,则细阅古籍,严谨求证;广涉旁搜,探幽发微。要之,无论体裁各异,篇什长短,皆能见得文章老手之深湛功夫也。

为文固有苦心经营之道,然贵在发乎真情,方能感人。读作者之诗文,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亲情、友情、乡情与家国之情。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怜老恤贫,和睦邻里。以文会友,时作酬唱;以诚待人,提携后进。情系家乡,寄怀桑梓;奉献爱心,慷慨付出。尤有进者,作为一名资深记者编辑,作者更是爱国爱党,忠诚坚定;坚持原则,严守纪律;几十年如一日,以满腔热情倾注新闻事业,成就卓著,建树历历。退休之后依然笔耕不辍,勤于创作;佳篇迭见,吟诵未已。非有赤子之心、大爱之情而又精于文事者,断乎不能为此也。感情既来自生活经历与社会实践,又源于血脉根本与文化传承。故考宗支而祖述德化,探文脉而历数先贤;追本溯源,良有以也。高氏文脉渊源,所来有自;德化遗风,绵绵赓续。

今观集中诗文,兄弟唱和,弦歌不绝;子孙笃学,雏凤清声;家学后继有人,锦绣前程可期,此则尤为可喜者矣!余与立基先生相识既久,交谊尤深。若论学缘,曾先后就读于临朐一中;惜入学间隔稍远,无由相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余供职于城关公社,已闻立基文名,然彼时先生已去省城,未能谋面。其后余在临朐县委工作,立基先生时任山东人民广播电台驻潍记者站长,遂得以相识。八十年代后期余奉调潍坊市委宣传部,因分管新闻宣传,又与立基先生同楼办公,于是经常商讨工作,时作切磋交流。先生先后在省台、市广播电视局与潍坊日报社工作期间,于余之工作始终从新闻宣传方面给以鼎力支持,余一直铭感于心。每与先生接谈,时闻傥论,

良多启发,又作建议,亦获助益。余既赞赏立基先生新闻业绩突出,著述丰赡而文采斐然;亦钦佩先生为人正直诚恳,与人为善而仗义执言。后余离开机关到高校工作,与立基先生仍时有交流。及至十余年前先后退休,因有同好,故交流更多;间或作诗文酬唱,亦颇增兴致。余以不才,习诗为文;又喜翰墨,愧无大成。然立基先生每予大力褒扬,实感过奖;今大著中又收入拙作数篇,忝为助兴,益增汗颜。余既感先生深情厚谊,亦视为老友激励,当贾余勇,勉力向学也。今观先生大著编成,得获先睹,快何如之!先生前曾告以大著梗概,嘱余题签,余遂应命题写。今全书初读一过,更感获益匪浅,故不揣谫陋,谨述心得,权充弁言。

言不尽意,爰成七律一首,以申贺忱。

新闻宿将笔如椽,未辍耕耘写美篇。

四海风光来眼底,千年兴替载心田。

诗欣酬唱知音众,文贵品评识鉴全。

雏凤清声娱晚岁,喜看德化雅风传。

辛丑岁杪于泉城七里河

品飨王海亭先生所作序言《一脉深情寄华章》,深感其不愧诗文大家,主题集中突出,语言古朴典雅,文笔老辣,言简义丰,老友情浓,可谓“序文”之精品。

《夕拾寄寓》一书,分为上中下三卷。

上卷为诗歌,出版社编辑在《内容提要》中说:

作者是一名诗歌爱好者,爱诗吟诗,却从来不敢奢求做诗人。作者曾著文坦诚,“不是谦虚,而是诗作确不成熟,比如连吟诗的基本功平仄都掌握不好,焉能自吹自擂?”

作者是性情中人,对诗歌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作者认为,诗作载体,盎溢心声,寄情寓意,悟性体道,融汇天地灵气而成。作者赞赏那些文以载道,清新活泼,雅俗共赏,读后不忘,耳熟能详之佳作;鄙夷沽名钓誉,无病呻吟,玩弄文字游戏,晦涩难懂,云山雾罩之庸品。他站在普罗大众的立场上就当前诗歌界的乱象撰写过诗评文章。

本卷收入的439首诗作,除《诗友互动》等部分收入友人的诗作95首外,作者本人创作以古风为主并兼有少量律、绝、词及自由体,涵盖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军事等领域的各类诗歌344首,刊于《金婚撷英》《乡愁寄怀》《旅游经典》《心香一瓣》等12个部分中,可认作是作者对自己诗论的践行。

不带功利目的创作,反而更显其生机勃发温暖向上接地气,具有满满的正能量。作品实现了抒情达意,表露心迹之目的。让人感到一缕别样春风,是对其同类人的一种慰藉和激励。

有心读者,可在阅读中窥见其真谛。

中卷为散文,出版社编辑在该卷《内容提要》强调说:

作者近年来在不同刊物和书籍所发表的散文作品27篇,是抒发对家庭和日常生活感悟的点睛之笔。作者叙述了对农村老家的眷恋及修房子的辛苦和哄孩子的感受,还写了寻乐子的悠闲。其晚年生活境况涌动于心,跳跃于笔尖。

散文《感恩人民日报》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一生业精于勤的奉献精神。

文艺评论《诗·诗韵·诗人》以旁观者的角度,抨击了诗歌界本不该出现的乱象,呼吁诗人的创作要“来自人民,服务大众”。阐述了“不管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人民群众喜欢就有生命力”的诗歌观点,言之凿凿,切中时弊,论述精道,掷地有声,针砭流俗,激浊清扬,在当前具有理性的批判和现实的倡导。

作者的其他散文,不管是历史考证文章抑或方家名士著作所写序言及书评诗赏,也都寓理于事,内容清新,值得一读。

下卷为粹评,出版社编辑在该卷《内容提要》中提示:

本卷粹评,收集了专家学者对作者诗文的部分评赏,分诗、文评析两部分。其中诗赏13首,文论15篇。众家所作,高屋建瓴,客观理性,言辞恳切,评文亦评人,异彩纷呈,各具千秋。其中,王海亭、冯恩昌、张明志、高树新、王乐成、马玉顺等大家评述尤为吸睛。

王海亭是作者崇拜的兄长学长,他与作者互动密切,多有褒奖指教。读者可从他的行文中领略其诗评“无限风光在险峰”的美妙感觉。冯恩昌是作者早年的老师,著文显示,师生文友,情深绵长。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作者的高尚为人及文如其人的道理。

张明志与高树新,与作者一路走来50余年,是朋友更是兄弟,彼此知根知底,相互支持,在为文中共同切磋提高。此卷张高之文,在评论作者妙笔文华的同时渗透出对作者高尚人品的礼赞。王乐成和马玉顺,毕生致力研究学问,博学多才,文笔流涌。他们的书评透过叙述文字,让人清晰地看到了作者为文之真情,可谓别具一格。

作者为《夕拾寄寓》写了序文和跋文,都是一首七绝,抄录如下:

七绝·为出版《夕拾寄寓》吟(自序)

藏囊何以刊诗草,党庆激怀涌浪高。

无意文心芳万古,晚霞留住满天烧。

2021.12.16于潍坊德化书斋

他作跋标题为《共飨夕阳光晖》,亦全文抄录:

共飨夕阳光晖(跋)

七秩有四出文集,形似黄鹂山野啼。

汗简化作情感鸟,婉转鸣唱红枫依。

自序与跋文已将《夕拾寄寓》的感想和目的交代清楚。该书付梓前,作者又写下备忘录如下:

早在甲子隆冬,张明志先生建议我把近年创作的诗文作品收拢下出个集子留作念想。

20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我这个具50年党龄的老党员激情所致,几篇诗文从心中喷涌而出。连锁效应,激发了我落实明志兄建议的冲动,随之便着手行动。

今汇集之资料,主要堆砌了退休后特别是近五年来我的文学创作散落于报章杂志及能够寻找到的诗文。稿件林林总总,不免有良莠混杂之感,却无法将其中的部分剔除。因为它是一个整体,准确完整地反映了我的心路历程、我的喜怒哀乐、我的创作思维。从另一种意义上讲,它通过诗歌散文的形式记录了我退休后特别是七旬后活动之轨迹。所以,尽管水平有限,档次不高,我却格外看重它。当然,出版集子,没有哪位作者不想编辑得精致一点,好让人读后留下点印象抑或好感。所以,在后期加工过程中我还是颇费了一番工夫和脑筋进行修改润色。但愿文集出版后多少能引起人们的一些关注和共鸣,以飨夕阳之美景。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说得是能力很强的人也需要其他人的帮忙,一个人的成功或许是因为许多人帮助努力的结果。想想,我这个能力一般的白髪老翁欲出版文集更需要得到大家高手的鼎力协助。“众人拾柴火焰高”嘛!

讯息出,众英助。

三九寒天,海右名士,潍州才子,被誉为诗文书三绝的潍坊医学院原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王海亭先生闻讯,不顾体恙痊愈后不久的劳倦,为我撰写序言、题签书名、挥毫墨宝;专司花鸟的国画家、潍坊市政协副主席刘树亮先生在百忙中挤出业余时间为我的文集创作内文插图;山东省“十佳编辑”,我的知己好友,著述等身的潍坊电视台原副台长张明志先生为成书提供指导并吟诵出《赞》的诗评;明代著名作家、散曲大家冯惟敏非遗传人,中国作协会员,引导我走向社会的恩师冯恩昌先生写出了褒奖弟子的回忆文章《师生文友》……

这里,我要对这些大力支持帮助我的专家学者表示特别地鸣谢!

我还要鸣谢一众专家学者对鄙人诗文的评赏褒奖;鸣谢在生活中陪着我吟诗和诗(部分已收入本集)、共同切磋提高诗文技艺的许多朋友,以及那些被写进我的拙作,为我提供丰富多彩的题材和原汁原味生活素材的翘楚先模的真情付出;鸣谢参与该书编辑、校对和封面设计等所有亲朋好友的无私奉献!

我感恩却无以回报学者名士大家,只能将各位无偿赐予记录在案铭记于心。

此情此景,让我感受到了朋友们“君子之交淡如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高尚道德情操。

此时此刻,让我领悟到了专家学者们急公好义的行为准则和“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之温馨提携内涵。

年轮不停转,又一个明媚的春天即将映入人们的眼帘。我遇到的文化界的这些高端好人的言行像春风吹拂着我的脸颊,像雨露滋润着我的心田。令我陶醉,令我汗颜!我将谨记之。

《夕拾寄寓》一书大体情况简介完毕,不尽之意,待读者把卷自品吧。

高立伟,临朐实验中学语文老师,中共党员,高级教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