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新疆出土一部古书,内容颠覆历史,学者:关羽之死真相大白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威震华夏,曹操联盟东吴,孙权命令吕蒙偷袭荆州,《三国志·关羽传》载,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罗贯中采信了这句话,因此在演义中为关羽安排了同样的死法,但关羽之死,在历史上,并非如此,即便《三国志》内,陈寿的记载都有矛盾。《关羽传》中所载,裴松之断定陈寿主要依据了《魏略》,因为蜀国没有官方史官,加之裴松之经过了详细考证,问题应该不大。但《典略》、《蜀记》、《三国志辩误》等许多三国时代之后的史书,对此记载都不相同。

新疆出土一部古书,内容颠覆历史,学者:关羽之死真相大白

[1]《典略》中记载,权遣蒙入荆州,蒙令潘璋、马忠诸将言临沮、夹石溯北,断上庸道,擒羽及子平,并都督赵累。——《典略》[2]权遣将军击羽,获羽及子平。权欲活羽以敌刘、曹。——《蜀记》[3]权遣将逆袭羽,下之,归吴。——《三国志辩误》

都没明说,有没有杀。所以裴松之才敢自信地下判断:关羽什么时候死的,不好确定。后来,罗贯中采信《三国志》,除非特别关心这件事,否则很少有人会寻根究底,自然最后就成了:关羽是在临沮战死的,正好也顺遂了他殉道者的身份。

新疆出土一部古书,内容颠覆历史,学者:关羽之死真相大白

其实,即便抛开正史不谈,仅从情理分析,孙权杀关羽也是极其不合理的。首先,江东与蜀汉都秉持联合对方对抗曹魏的国策,双方唯一的矛盾是荆州北部,尤其是江陵郡和南郡归属。因之,江东已经拿下荆州全境,甚至当年刘备打下的荆州南部四郡都没有放过,已经得到自己想要的了。其次,杀掉关羽,于江东百害而无一利,于公于私,都是如此。于公,关羽束手就擒,完全对江东无法再构成威胁,只需将其好好招待,完好无损运回蜀汉即可,再不济,送到曹魏也行。于私,虽然关羽曾经骂遍江东,但在博弈中,孙权不可能让这种无聊的个人感情参与进来。

新疆出土一部古书,内容颠覆历史,学者:关羽之死真相大白

相反,如果杀掉关羽,江东除了换来整个蜀汉的仇恨,什么也得不到,这种完全赔本的生意,聪明如孙权者,是不可能做的。然而,新近在新疆出土的古籍,或许能够为人们揭开谜底,让这段历史真相大白。二零一五年,新疆考古研究所在新疆鄯善地区,出土了大量两汉魏晋时期文物,在其中发现了《三国志补注》古代抄本,与《四库全书》中的《三国志补注》有许多不同,其中涉及关羽被擒前后,有如下记载:

廿四年,吴擒羽归柴桑,复归建业,及冬,羽及子平自戕,狱物故。

大意是说,建安二十四年,东吴擒拿关羽,回到柴桑,接着才回到建业。等到冬天,关羽和其子关平就在狱中自杀了。

新疆出土一部古书,内容颠覆历史,学者:关羽之死真相大白

因此,如果我们采信《三国志补注》中的记载,那么关羽的确是在荆州被擒,但并没有立即死在荆州。相反,江东并没有一开始就打算杀他,而是将他先带回柴桑(东吴副都),然后又带回建业。关羽兵败约在二十四年八月前后,史料说他于当年冬天自杀,那么可以推知,他柴桑驻足时间不长,可能最多不过两月。这则记载,与《蜀记》中的记载颇能吻合。《蜀记》中明确说了,孙权开始并不想杀掉关羽,如同我们在前文推测的那样,这样做对东吴的利益一点好处都没有,孙权不可能做出这样的选择。

新疆出土一部古书,内容颠覆历史,学者:关羽之死真相大白

《三国志补注》说关羽是在狱中自杀的,这一点却很能说通。一方面,这非常符合关羽的性格。一开始,他没有自杀,是因为他抱有希望,如同他从樊城退军之时一样。后来他选择自杀,是不愿受辱,这与他的性格非常吻合。关羽极其看重忠义和荣誉,宁可断头,也绝不会苟且偷生。他用自己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当然,我们不知道关羽是如何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一点或许会永远成为历史之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