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有自己的生命,它就像一个人,既随和又自尊。——余秋雨
抗美援朝时期,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我们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场上吃了很多常人不能承受的苦,也收获了很多值得一生回味的记忆,本文讲述的内容就是一位来自朝鲜战场上幸存的老兵郑时文的经历和回忆。

郑时文,1933年出生于四川资中县,在他之前有两个哥哥分别投身朝鲜战场,所以当郑时文1951年毕业于西南军政大学时上级领导考虑到其家庭状况,特意让其留在军务科当战勤工作员。上级领导表示,郑时文母亲把三个儿子送上朝鲜战场,这种伟大的精神值得颂扬,一定要至少保证一个人活下来为这位志愿军的母亲养老送终。
就这样,郑时文在组织的关怀下随部队驻守大青山。当时我国志愿军与敌军始终在三八线僵持不下,长期战斗任务让志愿军战士身心俱疲,而因为大青山地势的原因,志愿军的生活用水也十分匮乏,这成了影响志愿军生存的重要难题。战场上,志愿军不仅要面对敌军高火力的武器压制,生活中还要面临缺水的考验。因为缺水,志愿军干咽饼干、食物含在嘴里因嗓子干涩无法下咽,尽可能少说话以保持身体的水分。老兵郑时文回忆道,现在的一瓶水在那个年代能救一个连士兵的命。可想而知,当时的志愿军对于水源的缺乏达到何种地步。
经过仔细的侦查,志愿军发现驻扎山下有一处水源,但因为处于战区,敌军也在此处取水,每次取水都免不了一场战火交锋。后来,志愿军战士私下研究,我军即是仁义之师,应该宽容大度,允许美军每天固定的时间来取水,在这个期间承诺不开火,避免双方因不必要的战斗出现伤亡。于是,志愿军的小战士取来牛皮纸在上面标注七点到九点为"US",旁边画上我们的冲锋枪并打叉,意在告诉对方这个时间段允许对方取水,此举使敌我双方得到了默契,美军十分感谢并高度赞扬志愿军的做法,甚至彼此还会在取水的时候互打招呼甚至赠送纪念品。
起初,郑时文并不知道我们志愿军和敌对双方在取水这件事上的默契,有一日班长带领郑时文和几个战士去取水,郑时文因为对战况的谨慎特意背上冲锋枪准备随时战斗,以此来保证战友们用水。当他满怀着紧张的情绪和战友们行进至水源的时候,看到几个美军大摇大摆地取水,郑时文立即准备射击,班长赶忙阻止他,并向他讲述了我们和美军之间在取水这件事上的默契。郑时文虽然不解,但当我方去取水的时候美军也没有射击,郑时文似乎明白了这场战争中这为数不多的来自于人性深处彼此的善意。
由此我们也可以得知在当时的战场上,水源是何其匮乏,我们众所周知的"一个苹果"的故事就是在当时极其缺水的朝鲜战场上发生的真实故事,而故事的作者正是郑时文。因为每天看到自己的战友对于水源的渴求,郑时文想到了自己牺牲的战友刘明生为前线运苹果的事。刘明生作为警通连的战士负责向前线运水,因遭遇炮火袭击,水壶全部被打烂,在匍匐前进的过程中拾到一个沾满泥垢的苹果。想到战壕里的战友,刘明生将送到嘴边的苹果擦了擦送到了前线,坑道里的八个战友彼此谦让轮了两遍才吃完这个苹果。
不仅对自己的战友,对待敌军战俘,我们志愿军也充满了无私无畏的人道主义精神。郑时文回忆道,当时他们将美军战俘押送到军部,首长将自己的口粮省下来给了战俘,战俘竟然嫌弃食物不好一脚踢开。当他看到志愿军战士的粮袋里都是野草顿时没了声音,纷纷给志愿军战士敬礼致敬。在这场战役中,我们志愿军战士用自己的真诚和无畏苦难的精神赢得了敌方的尊重,这也是我们抗美援朝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不管是互相宽容取水,还是心系战友分苹果,再或是将口粮省给俘虏吃,我们抗美援朝的志愿军在这场战争中所付出的血和汗以外的精神,是和生命一样值得我们敬重的精神,是这些前辈的无私奉献、敢于牺牲才成就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