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会时期,沙场立功,封妻荫子,是不少武将的梦想。但战功太大了也不是好事,功高震主的人结局往往比较悲惨。比如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白起,一生为秦国征战,连下敌国70余城,长平之战更是坑杀赵卒40万,为秦统一天下立下了大功。但由于功高震主,最终被秦王赐死。再比如雍正时期的年羹尧,平定罗卜藏丹津后,雍正曾称他为自己的“恩人”,但结果咋样呢?还不是一样因为功高震主被赐死了。

除了白起和年羹尧之外,还有一个人也是因为功高震主被杀的,他就是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韩信是江苏淮阴人,早年的时候十分贫穷,靠人接济为生,有时候还到别人家里混饭吃,因此当地许多人都看不起他。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各地纷纷响应,楚国贵族项梁也乘机拉起了一支队伍,韩信从中看到了改变命运的机会,就投奔了项梁。
项梁战死后,项羽接替了他的职位,韩信又跟随了项羽,但项羽并没有重用韩信,只让他当了一个郎官。郁郁不得志的韩信在不久后投奔了刘邦,但刘邦同样没有重用他。才能得不到施展的韩信决定再次跳槽,还好萧何及时把他追了回来。在萧何的再三举荐之下,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之后他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先后率军灭掉了魏、赵、燕、齐四个国家。为了表彰韩信的战功,刘邦封他为齐王。此时的韩信手握重兵,成了刘邦和项羽之外最大的一支势力。
后来刘邦和项羽在荥阳决战,双方打得难解难分,这时韩信就成了左右战局的胜负手,刘邦和项羽纷纷派人来拉拢他,韩信一时志得意满。此时他的手下却看出了危机,认为他“虽居臣子之位,却有震主之功”,将来很难被刘邦所容,因此劝他乘机自立,静观待变。但韩信却认为自己立有大功,又手握重兵,就算刘邦日后称帝,也不敢拿自己怎么样。于是极度自信的韩信出兵帮助刘邦把项羽给灭了,结果刘邦称帝之后就把韩信给抓了起来,最终被吕后处死。韩信死后,刘邦失去了最可信赖的一位军事统帅,这才有了白登之围,如果这次领兵的是韩信的话,断然不会是这个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