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之战和官渡之战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战役的结果项羽和袁绍都成了失败者,项羽在乌江自刎,袁绍则是气火攻心病逝。同样是失败者,后世却对二人的评价截然相反,项羽被人们称为悲情英雄,宋代大词人李清照还写下了著名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个相当高的评价了。

但袁绍就没这么走运了,许多人都认为他的失败是无能的表现,有人还把他称为三国第一草包。那么问题来了,同样都是失败者,为何人们对袁绍和项羽的评价如此迥异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简要回顾一下官渡之战和垓下之战的背景和经过。官渡之战时,袁绍已经是北方最大的军阀势力,占有4州之地,可以动用的兵力达十万之众,并且没有后顾之忧。
我们再来看曹操,当时曹操虽然已经挟天子以令诸侯,动辄以天子名义征伐四方,但其实力和袁绍还是没法比,可以动用的兵力不过两三万而已。而且他的后方还不稳定,西凉马腾虎视眈眈,江东孙策也想偷袭许都,因此不管从哪方面看,曹操都是弱势的一方。虽然战前郭嘉给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论,但他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鼓励,解决不了多少实际问题。
因为实力不如对方,官渡之战打响后,曹操手下有不少人偷偷给袁绍写信,准备为自己留后路。曹操自己也数次打退堂鼓,打算回师许昌。幸亏荀彧力劝,曹操这才没有退兵。就在双方僵持的时候,袁绍手下的谋士许攸投靠了曹操,并建议曹操派人火烧袁绍的粮草基地乌巢。粮草被毁后袁绍军心大乱,最终被曹操击败,自己也忧愤而死。
官渡之战的失败,固然与袁绍刚愎自用、不听田丰之言有关,但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许攸的叛变使得袁军的粮草被烧。如果不是这个原因,双方最终的胜负恐怕仍未可知。从这点来说,称袁绍为草包恐怕就有点过了,袁绍最初被董卓所逼离开京城的时候,连个立足之地都没有,经过自身的努力,先后击败了多路军阀并拥有了4州之地,这样的成就岂是一个草包能干出来的?
我们再来看看项羽,在垓下之战以前,他对刘邦是有绝对优势的,不论兵力还是地盘都是刘邦无法相比的,曾经数次打的刘邦丢盔卸甲,狼狈不堪。为了逃命,刘邦甚至把自己的孩子给推下了车,是夏侯婴将他们一一救起。尽管占据如此大的优势,但垓下一战项羽却一败涂地,最终自刎于乌江。项羽死后人们对他的评价和袁绍截然相反,没有谁说他是草包,不少人还认为他是一个英雄。之所以会有这种评价,除了项羽勇武过人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曾经把自己的对手刘邦打得狼狈不堪。反观袁绍,在和曹操对战中就没有这样的表现。但不管怎么说,我认为袁绍在三国时期也是一个英雄,只可惜他的对手是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