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同样是在大别山作战,红28军坚持了三年,为何中野半年就顶不住了

1934年11月16日,徐海东率领红25军撤离鄂豫皖苏区,开始长征。此时在大别山根据地留守的红军只剩下了高敬亭率领的红28军,总兵力仅有1100多人。老蒋认为“收复”大别山的时机已到,就调集了十余万重兵对红28军进行“围剿”,然而打了三年多,先后更换了三任总指挥,不仅没能消灭红28军,反而被红28军消灭了三万多人,就连卫立煌这样的名将也拿高敬亭和他的红28军没有办法。

同样是在大别山作战,红28军坚持了三年,为何中野半年就顶不住了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日,红28军改编为新四军第4支队,撤离大别山,大别山由此被国民党军占据。日本投降后,解放战争爆发,1947年下半年,为了完成经略中原的战略任务,中野12万大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我军战略反攻的序幕。然而仅仅半年之后,中野就从大别山撤出了,部队也仅剩下了6万多人。那么同样是在大别山作战,红28军坚持了三年,为何中野半年就顶不住了?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同样是在大别山作战,红28军坚持了三年,为何中野半年就顶不住了

首先,红28军和中野面对的对手不一样。当时红28军的对手主要是国民党第11路军、第25路军和部分东北军,这些部队都不是老蒋的嫡系,不愿为老蒋拼光自己的实力,东北军就更不愿意为老蒋死战了。同时这些部队还有一个共同的缺点,那就是不习惯山地作战,一进山就玩不转了;而中野的对手不是老蒋的嫡系就是桂系的精锐,其中桂军走山地如平路,更是难打,这就给中野在大别山立足制造了不小的困难。

同样是在大别山作战,红28军坚持了三年,为何中野半年就顶不住了

其次,中野12万大军中大部分战士都是北方人,对南方的气候非常不适应。夏秋季节,大别山雨水特别多,战士们的布鞋几天就坏掉了。而穿草鞋又十分不习惯,许多战士的脚上都磨出了血泡,有些人干脆就赤脚行军。饮食不习惯和疾病等原因也造成了不小的非战斗减员,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队的战斗力。而红28军不一样了,战士们全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完全不受这些问题的影响。

同样是在大别山作战,红28军坚持了三年,为何中野半年就顶不住了

最后,中野是无后方作战。红28军之所以能在国军的重兵围困下坚持三年之久,离不开大别山百姓的大力支持。而中野进军大别山时,桂系军队已经在这里驻扎了将近十年之久,不少桂系官兵更是在当地娶妻生子,和当地百姓有了一定的感情。白崇禧正是利用这一点,在大别山组建了许多小保队,专门对中野留在百姓家中的伤病员下手,同时还对那些支持我军的百姓进行残酷的报复。这样一来,中野不得不带着伤病员行军,部队的机动性大为减弱,同时粮弹的补给也陷入了困境。

同样是在大别山作战,红28军坚持了三年,为何中野半年就顶不住了

要解决这些困难,最好的办法就是多打胜仗,但中野的重武器在过黄泛区时丢弃了不少。而对手却是国军中的精锐,装备精良,兵力又比我军多了好几倍,所以每次战斗都打得格外艰难,已经解放的30多座县城又先后被敌军占领。面对日益严重的局面,1948年2月上旬,刘邓大军开始转出大别山。虽然只在大别山坚持了半年多时间,但中野却牵制了数十万国军精锐,大大减轻了华野的压力,为全局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