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同樣是在大别山作戰,紅28軍堅持了三年,為何中野半年就頂不住了

1934年11月16日,徐海東率領紅25軍撤離鄂豫皖蘇區,開始長征。此時在大别山根據地留守的紅軍隻剩下了高敬亭率領的紅28軍,總兵力僅有1100多人。老蔣認為“收複”大别山的時機已到,就調集了十餘萬重兵對紅28軍進行“圍剿”,然而打了三年多,先後更換了三任總指揮,不僅沒能消滅紅28軍,反而被紅28軍消滅了三萬多人,就連衛立煌這樣的名将也拿高敬亭和他的紅28軍沒有辦法。

同樣是在大别山作戰,紅28軍堅持了三年,為何中野半年就頂不住了

抗日戰争全面爆發後,國共兩黨開始合作抗日,紅28軍改編為新四軍第4支隊,撤離大别山,大别山由此被國民黨軍占據。日本投降後,解放戰争爆發,1947年下半年,為了完成經略中原的戰略任務,中野12萬大軍渡過黃河,千裡躍進大别山,揭開了我軍戰略反攻的序幕。然而僅僅半年之後,中野就從大别山撤出了,部隊也僅剩下了6萬多人。那麼同樣是在大别山作戰,紅28軍堅持了三年,為何中野半年就頂不住了?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同樣是在大别山作戰,紅28軍堅持了三年,為何中野半年就頂不住了

首先,紅28軍和中野面對的對手不一樣。當時紅28軍的對手主要是國民黨第11路軍、第25路軍和部分東北軍,這些部隊都不是老蔣的嫡系,不願為老蔣拼光自己的實力,東北軍就更不願意為老蔣死戰了。同時這些部隊還有一個共同的缺點,那就是不習慣山地作戰,一進山就玩不轉了;而中野的對手不是老蔣的嫡系就是桂系的精銳,其中桂軍走山地如平路,更是難打,這就給中野在大别山立足制造了不小的困難。

同樣是在大别山作戰,紅28軍堅持了三年,為何中野半年就頂不住了

其次,中野12萬大軍中大部分戰士都是北方人,對南方的氣候非常不适應。夏秋季節,大别山雨水特别多,戰士們的布鞋幾天就壞掉了。而穿草鞋又十分不習慣,許多戰士的腳上都磨出了血泡,有些人幹脆就赤腳行軍。飲食不習慣和疾病等原因也造成了不小的非戰鬥減員,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部隊的戰鬥力。而紅28軍不一樣了,戰士們全都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完全不受這些問題的影響。

同樣是在大别山作戰,紅28軍堅持了三年,為何中野半年就頂不住了

最後,中野是無後方作戰。紅28軍之是以能在國軍的重兵圍困下堅持三年之久,離不開大别山百姓的大力支援。而中野進軍大别山時,桂系軍隊已經在這裡駐紮了将近十年之久,不少桂系官兵更是在當地娶妻生子,和當地百姓有了一定的感情。白崇禧正是利用這一點,在大别山組建了許多小保隊,專門對中野留在百姓家中的傷病員下手,同時還對那些支援我軍的百姓進行殘酷的報複。這樣一來,中野不得不帶着傷病員行軍,部隊的機動性大為減弱,同時糧彈的補給也陷入了困境。

同樣是在大别山作戰,紅28軍堅持了三年,為何中野半年就頂不住了

要解決這些困難,最好的辦法就是多打勝仗,但中野的重武器在過黃泛區時丢棄了不少。而對手卻是國軍中的精銳,裝備精良,兵力又比我軍多了好幾倍,是以每次戰鬥都打得格外艱難,已經解放的30多座縣城又先後被敵軍占領。面對日益嚴重的局面,1948年2月上旬,劉鄧大軍開始轉出大别山。雖然隻在大别山堅持了半年多時間,但中野卻牽制了數十萬國軍精銳,大大減輕了華野的壓力,為全局做出了極為重要的貢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