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刘备临终之前,为何将兵权交给李严,而不交给诸葛亮?

刘备托孤“亮正严副”的隐藏剧情,刘备为何把军权交给李严,是不信任诸葛亮吗?

绝对不是,刘备托孤是华夏数千年来不可复制的孤本,是最成功的案例。

刘备不仅把军权交给了诸葛亮,还给了诸葛亮废立之权,李严不过是刘备给蜀汉上的一道保险罢了。

刘备临终之前,为何将兵权交给李严,而不交给诸葛亮?

刘备自从夷陵之战兵败以后,逃回白帝城,将白帝城更名为永安。

公元223年,刘备准备交代后事了,诸葛亮被刘备从成都叫到了永安。

刘备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一定能安邦定国,成就大业,我这儿子你看能辅佐就辅佐,不能辅佐“君可自取”。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定国,终成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君可自取,成千古之谜。

对于“君可自取”有两种说法:

1.如果阿斗不成器,诸葛亮可以取阿斗而代之;

2.如果阿斗不成器,诸葛亮可以在刘备剩下的两个儿子里面挑一个立为蜀汉新君。

无论哪一种说法,刘备都给了诸葛亮顶级的权力。

即便是第二种说法,诸葛亮都掌握了废立之权。

刘备临终之前,为何将兵权交给李严,而不交给诸葛亮?

纵观华夏五千年,在所有的托孤中,只有刘备给了废立之权,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然而,在给诸葛亮如此高的权力同时,刘备还另外选了一位托孤大臣——李严。

在刘备驾鹤西去之前,李严被提拔为中都护,统领内外军事,留镇永安。

中都护是个什么职位呢?当年东吴孙策托孤时,周瑜做的那个岗位。

刘备一边无限放权给诸葛亮,一边又把最重要的军权交给了李严,这是什么操作呢?李严又凭什么能成为蜀汉的二号人物呢?

李严年少时入仕,最早在刘表手下当差,后曹操南下荆州,刘表之子刘琮投降曹操,李严果断选择离开荆州。

李严逆着长江来到了益州刘璋这里,刘璋听闻李严很有才干,直接破例提拔为都令。

刘备在和刘璋撕破脸取益州时,李严奉刘璋之命在绵竹抵挡刘备。

李严这时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投降刘备。

李严最初在刘表手下效力,刘表之子刘琮投降曹操之后,跑到刘璋这里,刘备打益州,李严直接投降。

放弃如日中天的曹操,始终效力刘家人,根正苗红,在刘璋和刘备之间,直接站队刘备,表面立场。

刘备临终之前,为何将兵权交给李严,而不交给诸葛亮?

这样的人刘备岂能不用。

刘备得到李严之后发现,李严不仅仅有治理郡县的才能,竟然还有不俗的军事才能。

公元218年,盗贼高胜、马秦起兵,竟然煽动了数万民众,一路打到了资中县。

李严带领本部五千人马剿匪,大获全胜。

随后李严又打败了趁乱起兵的高定。

两战皆捷的李严被封为辅汉将军。

政治上可靠,治理国家有水平,军事上还靠谱,这简直就是全才啊。

从李严的履历上来看,刘备选择李严作为蜀汉仅次于诸葛亮的二号人物顺理成章。

可刘备为何把军权交给李严呢?

其实不然,刘备对于李严的托孤命令中,重点不是军权,不是中都护,而是留镇永安。

严为中都护,统管内外军事,留镇永安。

刘备的目的是让李严镇守永安,也就是白帝城,这里是益州东部的门户。

此时夷陵之战刚刚败北半年时间,和东吴已经撕破脸皮,东吴随时有可能进攻益州。

刘备之所以逃到永安就不走了,除了有些疲累,走不动了之外,还有“天子守国门”的气魄存在。

李严就是刘备安排守国门的,总不能让诸葛亮守国门吧,诸葛亮还有别的事要干呢。

刘备临终之前,为何将兵权交给李严,而不交给诸葛亮?

刘备为何给李严如此之高的位置呢?因为他在防止李严经受不住东吴的诱惑。

直接把李严提到了蜀汉二号人物的地位,如果李严投降东吴,能得到如此之高的位置吗?

刘备还有另外一层含义,除了守国门之外,如果蜀汉内部发生动乱,由李严带兵勤王。

李严的存在,更像是刘备给蜀汉上的一道保险,留得一个后手。

可刘备明明把蜀汉的内外军权交给李严了啊,那就说明诸葛亮的确没有军权啊。

诸葛亮真的没有军权吗?

李严统领蜀汉内外军事,但诸葛亮是益州牧。

三国时期有很多的“州牧”,这个州牧是什么官职呢?

用现在的职位来说,州牧就是一个省的省长、省委书记兼省军区司令。

统领政、财、军所有大权,完完全全就是封疆大吏。

蜀汉虽然说是一个国家,其实蜀汉就只有一个州,那就是益州。

诸葛亮领益州牧就是统领了蜀汉所有的财、军、政大权。

李严的那个统领内外军事,相比较诸葛亮的益州牧,从行政角度来说,要往外排。

刘备临终之前,为何将兵权交给李严,而不交给诸葛亮?

打个比方,三国时期,汉朝天子统率天下臣民,但每个州的大事还是由州牧说了算。

不过李严的这个统领内外军事,要比汉献帝这种傀儡要强很多,最起码蜀汉东部防线的人马全听李严调遣。

蜀汉后期之所以出现李严和诸葛亮相争的事,主要是李严没明白刘备的意思,认为自己堂堂蜀汉二号人物,怎么能守大门呢。

再加上诸葛亮的不断让步,这才造成了最后的结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在李严提出把益州划出来五个郡,成立巴州,由李严来担任巴州刺史时,诸葛亮拒绝了,从此两人正式决裂。

当然,严格意义上来说,在两人的博弈中,是诸葛亮的单方面虐李严。

总结

刘备托孤,并非把军权交给了李严,刘备目的是让李严镇守蜀汉东部的门户,并在蜀汉内部出现内部矛盾或者变故时,可以发兵勤王。

自古以来,托孤都有一个共同特别,那就是被托孤的大臣都要镇守中央,李严虽然被刘备托孤,却被刘备要求留镇永安,这显然不符合托孤的定律。

只留下一个诸葛亮在中央,岂不是失去了托孤两个人,相互制衡的意义,毕竟一个在国家政治权力中枢,一个在国家边境,很显然权力中枢的人会做大,因为没有人能制衡。

刘备临终之前,为何将兵权交给李严,而不交给诸葛亮?

诸葛亮领益州牧也说明了这一点,刘备是把所有权力全部交给了诸葛亮,而并非是没有交给诸葛亮军权。

李严更像是名义上的托孤大臣,李严不过是刘备给蜀汉上的一道保险,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托孤大臣。

综合来说,刘备交给李严的不是整个蜀汉的军权,而是给蜀汉上的一道保险,军权依然是在诸葛亮手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