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郭汝瑰起义后才知,自己最贴心的参谋长竟然是军统,惊出一身冷汗

郭汝瑰起义后才知,自己最贴心的参谋长竟然是军统,惊出一身冷汗

郭汝瑰 图片来自网络

淮海战役结束之后,郭汝瑰就觉得不好。因为按照他以往的经验,蒋介石是个诿过于他人的人,此次淮海大战,自己身为国民党“国防部”第三厅厅长,主管作战,如果蒋介石想要推卸责任,那自己肯定是跑不了的。与其坐等着给蒋介石背锅,还不如赶快引咎辞职,或许能够逃过一劫。况且,国民党的特务们无孔不入,一旦自己为解放军提供情报的消息泄露,那自己的命运堪忧。

为此,郭汝瑰趁着何应钦辞去“国防部长”职务的时候,也顺势提出辞职。

同时,郭汝瑰也向自己的联络人任廉儒提出,希望能够离开南京,到解放区去。

对于郭汝瑰的愿望,任廉儒在请示了上级之后回复道,与其到解放区,还不如到大西南去。到了大西南之后,可以抓住有利时机起义,起到的作用将远大于到解放区。

一波三折,郭汝瑰终于当上了72军军长

带着任务,郭汝瑰找到了当时的国民党“总参谋长”顾祝同,表示愿意到一线部队去担任军长。可是却遭到了顾祝同的拒绝。

自内战爆发以来,国民党的高级将领被俘的被俘,战死的战死,现在一线部队的军长和师长已经不是高级军官们争夺的职务了,虽然烫手依旧,但已经由过去的炙手可热变成了烫手的山芋了,大家都避之唯恐不及。

在大家都不愿意的情况下,郭汝瑰竟然反其道而行之,顾祝同表示不理解。但郭汝瑰是带着任务来的,他在顾祝同面前慷慨陈词,表示正是在这种危局面前,我辈才更应该挽狂澜于既倒。

见无法说服郭汝瑰,顾祝同只得表示向蒋介石请示。

见自己的目的实现有望,郭汝瑰很高兴。可事实证明,郭汝瑰高兴得太早了。

1949年1月6日,郭汝瑰得到了一个小道消息,说顾祝同签署自己为第10军军长的命令被蒋介石给否了。紧接着,又有一个小道消息传来,顾祝同签署自己为军长的命令竟然是得到了蒋介石的授意。

郭汝瑰起义后才知,自己最贴心的参谋长竟然是军统,惊出一身冷汗

图片来自网络

既然蒋介石授意顾祝同签署自己为军长,那为何命令又被他否决了呢?

一时间,郭汝瑰陷入了深思。难道是在这个过程中,有人向蒋介石进了谗言?蒋介石开始怀疑自己了?

1月10日,就在郭汝瑰心神不定的时候,胡琏却找上门来力邀自己出任第18军军长。

淮海战役之后,陈诚的嫡系18军覆灭。对于这样一支王牌部队的覆灭,无论是蒋介石还是陈诚都是痛心不已。好在胡琏还在,他运气好,坐着一辆破坦克逃出了战场。于是,蒋介石就命令胡琏重建第18军。而郭汝瑰在军中一向以多谋善断、善于管理部队著称,这才是胡琏力邀郭汝瑰出任第18军军长的原因。

1月11日,晋见蒋介石之后的胡琏再次来见郭汝瑰:

“总统已经批准你任18军军长,望早日到职,重振18军的军威。”

听到这个消息后,郭汝瑰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怎么可能呢?蒋介石连第10军军长的位置都不肯给自己,现在为何又要把18军军长这么要害的位置给我呢?在郭汝瑰看来,蒋介石对胡琏是信任的,不然就不会同意胡琏的举荐,可是蒋介石对自己又是不相信的,即便是自己担任了18军军长恐怕也待不长。

况且,自己得到的任务是抓住部队,将来要退到大西南去发挥更大的作用。从当时国民党的战略部署来看,长江防线必不可守,18军将来的去向一定会是宁沪杭方向,而不是大西南方向。因为第18军虽是重建,但兵员却是从各部队抽调有经验的军官和老兵组成,只要是稍经训练就可恢复战斗力,蒋介石是要把18军作为守卫宁沪杭的主力来使用的,是绝对不会调到大西南方向的。

最重要的是,18军的编成内有着大量的死硬特务分子,这些人都对蒋介石忠心耿耿,将会对自己日后率领部队起义带来不可估量的麻烦。如果真的到了18军,最有可能出现的局面是自己不但不能完成任务,反而会被国民党裹挟到其他地方去。

如果自己提出不到18军,改为担任西南地区的某支部队的军长呢?很显然,这条路是行不通的。有谁会放着第一流部队的军长不当,偏要去二三流的部队去呢?这不符合常理。如果自己真的这么干了,那自己离暴露也就不远了。

想到这里,郭汝瑰不禁悔恨,当初自己为什么一定要选择到解放区去呢?

原来,在1948年的12月,国民党军队决定重建在淮海战役中被全歼的第44军。这支部队是川军,是川军老将王瓒绪起家的老底子。蒋介石为了拉拢王瓒绪继续为他卖命,就下令重建。由于郭汝瑰是四川人,所以王瓒绪就向蒋介石请求派郭汝瑰来担任军长。可是由于当时郭汝瑰一心想要到解放区去,就没有同意,把这个稍纵即逝的机会放弃掉了。如果当初自己接任了44军军长职务,那现在早就到了四川了。

1月21日,就在郭汝瑰百般纠结的时候,蒋介石的干将林蔚来访,告诉了郭汝瑰最新的消息。原来,郭汝瑰18军军长的任命已经取消,改任第72军军长。要求郭汝瑰立即组建部队,并且马上赶赴四川。

郭汝瑰起义后才知,自己最贴心的参谋长竟然是军统,惊出一身冷汗

胡琏 图片来自网络

那么,蒋介石为何要朝令夕改呢?

原来,这是国民党“国防部”第一厅厅长刘斐捣的鬼。

要论起郭汝瑰和刘斐,那可是一对冤家。这二人在解放战争中互相指认对方为共产党的“卧底”,闹得是沸沸扬扬。可是都无证据,最后逼得蒋介石只得出面打圆场,以自己承认错误为代价才息事宁人。

可这次任命郭汝瑰为第18军军长,刘斐又出来说话了,中心思想仍是郭汝瑰有嫌疑,不值得信任之类的话。所谓是三人成虎,也不由得让蒋介石不相信。为此,蒋介石大笔一挥,郭汝瑰就从18军军长改任为72军军长了。可谓是歪打正着。

军统特务隐藏在郭汝瑰身边

虽然郭汝瑰被外放当了军长,但由于刘斐和杜聿明对郭汝瑰的怀疑却始终让蒋介石不太放心,为此,一个军统特务就被派来卧底在郭汝瑰身边,他就是郭汝瑰最为贴心的参谋长许亚殷。

郭汝瑰和许亚殷之间认识很早,在郭汝瑰担任第三厅厅长的时候,许亚殷在其部下担任科长,是郭汝瑰的老部下。许亚殷后来被外放到72军担任副参谋长、参谋长。在郭汝瑰赴徐州进行战事指导的时候,也经常来看望郭汝瑰。二人相处的关系极好。淮海大战时,72军被歼灭,许亚殷和部分官兵逃出。郭汝瑰在组建72军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许亚殷,因为许亚殷既是自己的老部下,又曾经担任72军的参谋长,对部队的情况很了解,是一个合适的人选。

可当郭汝瑰试探许亚殷对国民党态度的时候,许亚殷虽然也对国民党不满,但却并未表露出要投靠共产党的想法,反而要走第三条道路。

当时郭汝瑰因为根本不知道许亚殷是军统特务,只是认为许亚殷和自己仅是走的道路不同而已,并未多想。好在自己也很小心谨慎,并未在许亚殷面前流露出想要起义的想法。

只要是狐狸就会露出尾巴。

就在郭汝瑰想要委任许亚殷为新编34师师长的时候,却得到了一条消息,那就是在郭汝瑰率部撤往四川的时候,许亚殷曾经想要拉着部队逃跑。

原来,按照国民党军队中将领们的升迁规则,一个军参谋长想要升迁,必须要担任一任师长把资历熬足。可由于许亚殷的资历不足,直接当师长有些勉强,于是郭汝瑰就先委任他为副师长,让其他人先过渡一下,可这却引起了许亚殷的不满。

郭汝瑰起义后才知,自己最贴心的参谋长竟然是军统,惊出一身冷汗

杜聿明 图片来自网络

此次升迁,许亚殷同样面临着这个问题。可令郭汝瑰感到奇怪的是,许亚殷却表现得非常通情达理,不仅不当这个师长,还主动要求去搞游击队。

其实,这些都是许亚殷做出来的假象。他不当师长是不想离开郭汝瑰身边,好就近监视郭汝瑰;要搞游击队,是要抓兵权的。而郭汝瑰则被他“精湛”的演技蒙骗,认为他只是要走第三条道路而已。为此,郭汝瑰还是觉得有些对不起这位贴心的参谋长。其实,许亚殷就是蒋介石派来就近监视自己的军统特务,随身还配有电台。只要是许亚殷发现郭汝瑰有任何起义的意图,就会随时上报。

可由于郭汝瑰的谨慎,虽然和许亚殷走得很近,但始终没露出风声。而许亚殷呢,因为没发现郭汝瑰在暗地里所做的动作,还不断向蒋介石报告郭汝瑰如何如何为国民党效力,才使得郭汝瑰的起义并未受到太大的影响。

直到起义之后,郭汝瑰才知道,原来自己最贴心的参谋长竟然是军统特务,顿时惊出一身冷汗!

但这并不意味着郭汝瑰未遇到过险情。

其实,就在郭汝瑰率领72军到四川之时,他就遇到过险情。

1949年2月,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上海的负责人王葆真被捕,幸好紧急烧毁了郭汝瑰送去的文件,又在严刑拷打之下死不招认,才算保住了郭汝瑰。郭汝瑰的联络人任廉儒等人也是紧急避险,逃到了香港,才算是躲过了国民党特务的抓捕,不然,也就不会有日后的宜宾起义了。

1949年12月11日,郭汝瑰率72军1万余人在宜宾通电起义,宜宾实现和平解放。

郭汝瑰起义后才知,自己最贴心的参谋长竟然是军统,惊出一身冷汗

郭汝瑰将军 图片来自网络

万事之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