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钧魂分享:首都博物馆青铜器巡礼

钧魂分享:首都博物馆青铜器巡礼

首都博物馆青铜器巡礼

钧魂分享

钧魂:青铜专业委员会理事

爱好古陶瓷/青铜器/金银器研究;热衷于古代艺术品收藏

“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以反映燕国青铜器文化面貌为主线,从铸造技术、造型、纹饰诸方面展示北京最早的青铜艺术。展览分为两部分,共展出文物132组件。从精巧的铸造技术、奇特生动的造型、精美的纹饰等方面展示北京地区古代灿烂的青铜艺术和古代工匠们高超精湛的技艺。

为突出燕文化的特色,在展厅中心设计了一座显示出夯土层理的方城,象征着房山琉璃河燕国西周都城。城墙内、外壁与展厅四壁的展柜形成了三层同心展线。

西周展品位于展厅中心,东周展品则位于展厅四壁的环形展柜,两周展品都依照兵器、礼乐器、杂器的顺序对应摆放,实现了两种青铜文化的对比。

钧魂分享:首都博物馆青铜器巡礼

鹈鹕鱼纹敦

战国早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376年)

北京延庆出土

高20厘米 腹径15.7厘米

钧魂分享:首都博物馆青铜器巡礼
钧魂分享:首都博物馆青铜器巡礼
钧魂分享:首都博物馆青铜器巡礼

攸簋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中期-公元前10世纪中期)

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

高28.5径20.3厘米

钧魂分享:首都博物馆青铜器巡礼
钧魂分享:首都博物馆青铜器巡礼
钧魂分享:首都博物馆青铜器巡礼

圉簋

高26.5厘米 径13.4厘米

钧魂分享:首都博物馆青铜器巡礼
钧魂分享:首都博物馆青铜器巡礼
钧魂分享:首都博物馆青铜器巡礼

圉卣

高34厘米

此卣盖内及器内底铸有相同的铭文"王于成周,王赐圉贝,用作宝彝",铭文与圉甗相同。

钧魂分享:首都博物馆青铜器巡礼
钧魂分享:首都博物馆青铜器巡礼
钧魂分享:首都博物馆青铜器巡礼
钧魂分享:首都博物馆青铜器巡礼
钧魂分享:首都博物馆青铜器巡礼

圉方鼎

高33厘米 径18.2厘米

此鼎器盖可倒置做浅盘。口沿下装饰的双身共首龙纹系同时表现龙的两个侧面,体现了当时独特的艺术透视法。器盖内、器腹内铸有相同铭文:"休朕公君,燕侯赐圉贝,用作宝樽彝"。铭文记载了贵族"圉"参加周王典礼并获赐贝币,铸鼎纪念这一殊荣。

钧魂分享:首都博物馆青铜器巡礼
钧魂分享:首都博物馆青铜器巡礼
钧魂分享:首都博物馆青铜器巡礼

兽面纹鼎

高36.8厘米 径29.9厘米

钧魂分享:首都博物馆青铜器巡礼
钧魂分享:首都博物馆青铜器巡礼
钧魂分享:首都博物馆青铜器巡礼
钧魂分享:首都博物馆青铜器巡礼
钧魂分享:首都博物馆青铜器巡礼

兽面纹贯耳壶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中期--公元前10世纪中期)

北京昌平白浮村出土

高30厘米

钧魂分享:首都博物馆青铜器巡礼
钧魂分享:首都博物馆青铜器巡礼
钧魂分享:首都博物馆青铜器巡礼
钧魂分享:首都博物馆青铜器巡礼
钧魂分享:首都博物馆青铜器巡礼
钧魂分享:首都博物馆青铜器巡礼
钧魂分享:首都博物馆青铜器巡礼
钧魂分享:首都博物馆青铜器巡礼
钧魂分享:首都博物馆青铜器巡礼
钧魂分享:首都博物馆青铜器巡礼
钧魂分享:首都博物馆青铜器巡礼
钧魂分享:首都博物馆青铜器巡礼
钧魂分享:首都博物馆青铜器巡礼

堇鼎

西周早期

通高62厘米,口径47厘米

1974年房山琉璃河M253出土

口稍内敛,口沿外折,方唇,直耳,鼓腹,三蹄足。器内底有三个圆形浅洞,分别与三足相对。两耳外侧各饰一组相对的夔龙纹,口沿下饰一周以扉棱为鼻的六组兽面纹,三足跟部各饰一组兽面纹,其下有三道凸弦纹。鼎腹内壁铸有铭文“汪候令堇饴太保于宗周,庚申,太保赏堇贝,用作太子癸宝尊枘[]”4行26字。记载了堇饴奉匽候之命去宗周向召公奉献食物,并受到召公赏赐之事。此鼎造型雄浑凝重,纹饰简洁古朴,是北京地区出土青铜礼器中体形最大、最重的一件,代表着北京地区青铜文化发展的高度水平。

钧魂分享:首都博物馆青铜器巡礼
钧魂分享:首都博物馆青铜器巡礼
钧魂分享:首都博物馆青铜器巡礼
钧魂分享:首都博物馆青铜器巡礼
钧魂分享:首都博物馆青铜器巡礼
钧魂分享:首都博物馆青铜器巡礼
钧魂分享:首都博物馆青铜器巡礼
钧魂分享:首都博物馆青铜器巡礼
钧魂分享:首都博物馆青铜器巡礼
钧魂分享:首都博物馆青铜器巡礼
钧魂分享:首都博物馆青铜器巡礼
钧魂分享:首都博物馆青铜器巡礼
钧魂分享:首都博物馆青铜器巡礼

子方罍

高58厘米 径15.1×12.5厘米

此罍器盖模仿房屋屋顶,器形庄重,纹饰精致,是铜罍中的精品。器口内壁铸有铭文"子"。

钧魂分享:首都博物馆青铜器巡礼
钧魂分享:首都博物馆青铜器巡礼

伯矩鬲

西周

通高33厘米 口径22.9厘米

北京房山区琉璃河251号墓出土

平盖,盖顶中央置一由两个相背的立体小牛首组成的盖钮,盖面饰以浮雕牛首纹,角端翘起。口沿外折,方唇,立耳,束颈,袋足。颈部饰六条短扉棱,扉棱间饰以夔纹,袋足均饰以牛头纹,牛角角端翘起,高于器表。盖内及颈部内壁铸有相同的铭文“才(在)戊辰,匽侯赐伯矩贝,用作父戊尊彝”,盖内4行15个字,颈内壁5行15字。此鬲纹饰十分精美,各部均以牛头纹装饰,主体纹饰皆为高浮雕,给人雄奇威武之感。艺术设计和铸造工艺极为高超,是周初青铜器中的杰作。

钧魂分享:首都博物馆青铜器巡礼
钧魂分享:首都博物馆青铜器巡礼
钧魂分享:首都博物馆青铜器巡礼

班簋

西周中期(公元前10世纪中期-公元前9世纪中期)

高22.5厘米 径25.7厘米

班簋是中国古代青铜器中一件蜚声中外的器物。此簋有4个兽首环耳,以内卷象鼻为足将簋身悬起,造型奇特罕见。器腹内底铭文多达198字,记述了贵族"班"追随大贵族"毛公"东征的史实,这一史料与秀丽的文字都具有重要价值。

钧魂分享:首都博物馆青铜器巡礼
钧魂分享:首都博物馆青铜器巡礼
钧魂分享:首都博物馆青铜器巡礼
钧魂分享:首都博物馆青铜器巡礼
钧魂分享:首都博物馆青铜器巡礼
钧魂分享:首都博物馆青铜器巡礼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欢迎订阅转发

谢绝不经同意擅自拷贝图文至自己公微号发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