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鈞魂分享:首都博物館青銅器巡禮

鈞魂分享:首都博物館青銅器巡禮

首都博物館青銅器巡禮

鈞魂分享

鈞魂:青銅專業委員會理事

愛好古陶瓷/青銅器/金銀器研究;熱衷于古代藝術品收藏

“燕地青銅藝術精品展”以反映燕國青銅器文化面貌為主線,從鑄造技術、造型、紋飾諸方面展示北京最早的青銅藝術。展覽分為兩部分,共展出文物132元件。從精巧的鑄造技術、奇特生動的造型、精美的紋飾等方面展示北京地區古代燦爛的青銅藝術和古代工匠們高超精湛的技藝。

為突出燕文化的特色,在展廳中心設計了一座顯示出夯土層理的方城,象征着房山琉璃河燕國西周都城。城牆内、外壁與展廳四壁的展櫃形成了三層同心展線。

西周展品位于展廳中心,東周展品則位于展廳四壁的環形展櫃,兩周展品都依照兵器、禮樂器、雜器的順序對應擺放,實作了兩種青銅文化的對比。

鈞魂分享:首都博物館青銅器巡禮

鹈鹕魚紋敦

戰國早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376年)

北京延慶出土

高20厘米 腹徑15.7厘米

鈞魂分享:首都博物館青銅器巡禮
鈞魂分享:首都博物館青銅器巡禮
鈞魂分享:首都博物館青銅器巡禮

攸簋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紀中期-公元前10世紀中期)

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

高28.5徑20.3厘米

鈞魂分享:首都博物館青銅器巡禮
鈞魂分享:首都博物館青銅器巡禮
鈞魂分享:首都博物館青銅器巡禮

圉簋

高26.5厘米 徑13.4厘米

鈞魂分享:首都博物館青銅器巡禮
鈞魂分享:首都博物館青銅器巡禮
鈞魂分享:首都博物館青銅器巡禮

圉卣

高34厘米

此卣蓋内及器内底鑄有相同的銘文"王于成周,王賜圉貝,用作寶彜",銘文與圉甗相同。

鈞魂分享:首都博物館青銅器巡禮
鈞魂分享:首都博物館青銅器巡禮
鈞魂分享:首都博物館青銅器巡禮
鈞魂分享:首都博物館青銅器巡禮
鈞魂分享:首都博物館青銅器巡禮

圉方鼎

高33厘米 徑18.2厘米

此鼎器蓋可倒置做淺盤。口沿下裝飾的雙身共首龍紋系同時表現龍的兩個側面,展現了當時獨特的藝術透視法。器蓋内、器腹内鑄有相同銘文:"休朕公君,燕侯賜圉貝,用作寶樽彜"。銘文記載了貴族"圉"參加周王典禮并獲賜貝币,鑄鼎紀念這一殊榮。

鈞魂分享:首都博物館青銅器巡禮
鈞魂分享:首都博物館青銅器巡禮
鈞魂分享:首都博物館青銅器巡禮

獸面紋鼎

高36.8厘米 徑29.9厘米

鈞魂分享:首都博物館青銅器巡禮
鈞魂分享:首都博物館青銅器巡禮
鈞魂分享:首都博物館青銅器巡禮
鈞魂分享:首都博物館青銅器巡禮
鈞魂分享:首都博物館青銅器巡禮

獸面紋貫耳壺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紀中期--公元前10世紀中期)

北京昌平白浮村出土

高30厘米

鈞魂分享:首都博物館青銅器巡禮
鈞魂分享:首都博物館青銅器巡禮
鈞魂分享:首都博物館青銅器巡禮
鈞魂分享:首都博物館青銅器巡禮
鈞魂分享:首都博物館青銅器巡禮
鈞魂分享:首都博物館青銅器巡禮
鈞魂分享:首都博物館青銅器巡禮
鈞魂分享:首都博物館青銅器巡禮
鈞魂分享:首都博物館青銅器巡禮
鈞魂分享:首都博物館青銅器巡禮
鈞魂分享:首都博物館青銅器巡禮
鈞魂分享:首都博物館青銅器巡禮
鈞魂分享:首都博物館青銅器巡禮

堇鼎

西周早期

通高62厘米,口徑47厘米

1974年房山琉璃河M253出土

口稍内斂,口沿外折,方唇,直耳,鼓腹,三蹄足。器内底有三個圓形淺洞,分别與三足相對。兩耳外側各飾一組相對的夔龍紋,口沿下飾一周以扉棱為鼻的六組獸面紋,三足跟部各飾一組獸面紋,其下有三道凸弦紋。鼎腹内壁鑄有銘文“汪候令堇饴太保于宗周,庚申,太保賞堇貝,用作太子癸寶尊枘[]”4行26字。記載了堇饴奉匽候之命去宗周向召公奉獻食物,并受到召公賞賜之事。此鼎造型雄渾凝重,紋飾簡潔古樸,是北京地區出土青銅禮器中體形最大、最重的一件,代表着北京地區青銅文化發展的高度水準。

鈞魂分享:首都博物館青銅器巡禮
鈞魂分享:首都博物館青銅器巡禮
鈞魂分享:首都博物館青銅器巡禮
鈞魂分享:首都博物館青銅器巡禮
鈞魂分享:首都博物館青銅器巡禮
鈞魂分享:首都博物館青銅器巡禮
鈞魂分享:首都博物館青銅器巡禮
鈞魂分享:首都博物館青銅器巡禮
鈞魂分享:首都博物館青銅器巡禮
鈞魂分享:首都博物館青銅器巡禮
鈞魂分享:首都博物館青銅器巡禮
鈞魂分享:首都博物館青銅器巡禮
鈞魂分享:首都博物館青銅器巡禮

子方罍

高58厘米 徑15.1×12.5厘米

此罍器蓋模仿房屋屋頂,器形莊重,紋飾精緻,是銅罍中的精品。器口内壁鑄有銘文"子"。

鈞魂分享:首都博物館青銅器巡禮
鈞魂分享:首都博物館青銅器巡禮

伯矩鬲

西周

通高33厘米 口徑22.9厘米

北京房山區琉璃河251号墓出土

平蓋,蓋頂中央置一由兩個相背的立體小牛首組成的蓋鈕,蓋面飾以浮雕牛首紋,角端翹起。口沿外折,方唇,立耳,束頸,袋足。頸部飾六條短扉棱,扉棱間飾以夔紋,袋足均飾以牛頭紋,牛角角端翹起,高于器表。蓋内及頸部内壁鑄有相同的銘文“才(在)戊辰,匽侯賜伯矩貝,用作父戊尊彜”,蓋内4行15個字,頸内壁5行15字。此鬲紋飾十分精美,各部均以牛頭紋裝飾,主體紋飾皆為高浮雕,給人雄奇威武之感。藝術設計和鑄造工藝極為高超,是周初青銅器中的傑作。

鈞魂分享:首都博物館青銅器巡禮
鈞魂分享:首都博物館青銅器巡禮
鈞魂分享:首都博物館青銅器巡禮

班簋

西周中期(公元前10世紀中期-公元前9世紀中期)

高22.5厘米 徑25.7厘米

班簋是中國古代青銅器中一件蜚聲中外的器物。此簋有4個獸首環耳,以内卷象鼻為足将簋身懸起,造型奇特罕見。器腹内底銘文多達198字,記述了貴族"班"追随大貴族"毛公"東征的史實,這一史料與秀麗的文字都具有重要價值。

鈞魂分享:首都博物館青銅器巡禮
鈞魂分享:首都博物館青銅器巡禮
鈞魂分享:首都博物館青銅器巡禮
鈞魂分享:首都博物館青銅器巡禮
鈞魂分享:首都博物館青銅器巡禮
鈞魂分享:首都博物館青銅器巡禮

本文已經獲得作者授權樂藝會釋出

歡迎訂閱轉發

謝絕不經同意擅自拷貝圖文至自己公微号釋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