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商代的卜辞所显示,当武丁(商高宗)在位时期(公元前1324年至前1266年),掌控中原以北区域的是土方族,鬼方掌控西北方和西方,而在中原西方的敌对部族为羌方三部族。此时期土方的活动区域大概在今河北山西两省的北部地区,今陕北河套一带为鬼方的势力范围。
根据近代考古学家董作宾的考证,后世的昆夷、匈奴等部族的前身就是土方和鬼方。而至于在殷商西方的羌方,其主要活动区域为今甘肃省南部和四川北部一带。当时在土方和鬼方南部地区,则有臣服商代的沚等部族,作为商代抵御土方、鬼方的侵袭有力屏障。商高宗武丁之所以征伐鬼方,就是由于当时土鬼两方入侵沚部族而引起的。
商高宗二十九年(前1296年)二月,因邻近土方的下旨地区戡乱,武丁派遣大将望乘前往平定内乱,此时土鬼二方乘机侵扰沚部族。武丁得知后,于同年三月丙戊(七日)召集五千将士讨伐土方。当时殷商的作战策略为暂时舍弃土方,全力讨伐土方及平定下旨之乱。同年十二月随着下旨之战的结束,武丁开始着手解决鬼方入侵问题。
武丁在讨伐鬼方之时,为避免活动于渭河流域的周部族及占据陇西的羌方族,乘机作乱,特派蒙候加以监视,而此时鬼方也与土方缔结盟约共同对方商代的远征。这场战事以武丁三十年七、八、九月间最为紧张,此期间武丁曾七次下令征调援军,且每次都有三千人到五千人的规模,甚至在三十八日之内,共计征调了二万三千人的援军。战事焦灼之时,武丁甚至遍祭祖先及众神,以祈求福佑。商代远征土鬼二方之战,直到商高宗三十二年(前1293年)底,才以商代胜利而结束。
此次战役商代征讨的对象为下旨、土方和鬼方三部族,而其中尤以鬼方的实力最强,武丁此次远征从开始到结束长达三年有余,这场战役的规模之大及调集兵力之多,实属前所未有的大决战,即使在此之后,殷商也鲜有调遣兵力如此之多和经历时间如此悠久的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