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我于高山之上兮,忘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这句诗出自于右任先生的《望故乡》,他将自己的殷切盼望写进诗里,远在台北的于先生终究是没能回到自己想念的陕西家乡,这首诗也成为了佳作。
但谁能想到,写出如此佳作的于右任先生也曾有过俗套的恶趣味,在醉酒后给宾客写下了"不可随处小便"的句子,不过当余先生酒醒后觉得有些尴尬,便稍微改了下顺序,却成为了名言。
忧国忧民,为拯救学生创建复旦公学
于右任先生出生于光绪年间,由于年幼丧母,他一直由伯母抚养,在他16岁的时候,他在伯母的支持下参加了考试,以第一名的好成绩考上了秀才。

当时政局动荡不安,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逃到西安避难时,于右任和当地官员们一起参加了跪迎太后的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年幼的于右任开始意识到清政府的荒唐与腐败,也意识到百姓们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气愤至极的于右任写下一篇又一篇讽刺朝廷的文章,这些文章给百姓们提供了精神支持。
于右任嘲讽慈禧太后玩弄朝政、抨击政局黑暗,带领着先进分子公然反抗朝廷。
当这些言辞犀利的文章传到慈禧手中时,慈禧太后暴怒,立刻下达命令,派人四处抓捕于右任。
当时的科技并不发达,电报时常出现故障,专门送抓捕令的人也因路途遥远而耽搁了几日。
当抓捕的命令传到于右任居住的地方时,于右任早已经收到家书,当即就收拾行囊一路逃到了上海的震旦学院。
进入震旦学院后,于右任化名为刘学裕,开始跟着马相伯先生学习,新的知识使他的内心更加向往自由,这样平静的日子没过多久就被打破了。
当时的教会试图掌握震旦学院,不少学生受到打击纷纷离校。为了能让离校的学生有个落脚点,于右任联合震旦学院的创始人共同开办了复旦公学,于右任自此开始了他的办学之路。
在他的努力下,复旦大学、上海大学、西北农林大学等名校相继建立,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从这里毕业,前往全国各地奉献青春余热。
醉酒时写下一幅题字,酒醒后改了顺序成为名言
除了创办学校之外,于右任还热衷于书法,他的书法力透纸背、一气呵成,得到了书法大家的一致称赞,周边的人都知道于右任的书法是不可多得的墨宝。
虽然于右任的书法饶有名气,但他却从来不吝啬自己的墨宝,时常将自己的墨宝送人,甚至还会为那些好吃的饭店亲笔题字。
得了题字的饭店往往会将它裱起来,挂在饭店最显眼的位置,以此来吸引更多的食客。有些饭店得不到真作,便会偷偷挂上仿的作品,于右任看到后也不生气,反而会赠给他们真的题字。
大概是于右任的脾气好,一旦吃好喝好就会大方地赠送自己的墨宝,有些求字的人开始起了小心思。
在一次宴会上,喝了酒的于右任给每个人都提了字,其中有一个人不满足于一幅题字,死缠烂打地央求于右任再提一幅。
于右任被宾客缠地烦了,也不好拒绝落人面子,便拿起笔写下"不可随处小便"这几个大字,求字的人脸上尴尬不已,想要将这幅题字丢掉,但又不忍浪费余先生的题字。
当于右任酒醒后,看到这位一脸尴尬的宾客,想起自己给他题的字,思考了一番后觉得有些不妥,便重新拿起笔在之前的题字上做了一番修改。
当于右任落笔之后,众人发现原来的"不可随处小便"竟变成了"小处不可随便",于右任改变了几个字的顺序,就将一幅令人尴尬的题字变成了价值千金的佳作,修改后的句子也成为了至理名言,既写出了自己的态度,也警醒了后人。
被迫羁留台湾,晚年难回家乡
于右任先生一生都在为革命奋斗,他跟随着孙中山加入中国同盟会,成为元老级的大人物,提出了一系列契合时局的观点,大家所熟知的"合则两益,离则两损"的论断就是于右任在全面分析了当时的情况后提出的。
作为一名出色的政治人物,他为民族团结做出了巨大贡献,获得了高度肯定。
但在于右任晚年时期,他由于时局的牵绊,被迫留在台北,他的家人都在一海相隔的大陆,孤苦无依的于右任心中思念成疾。
在心中苦闷难以排遣的时候,于右任只能通过诗句来抒发情感,那首著名的《望故乡》便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这首哀歌将于右任的思乡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但他对故乡的深切呼唤并没有得到台湾当局的理解。
后来,心有所念的于右任生了大病,最终孤独的在台北病逝。
在他即将离世时,他向身边的人两度伸手,第一次他只伸出了一根手指,大概是想表达自己希望祖国统一的念头,第二次伸出了三根手指,指的是自己的故乡陕西三原县。
在于右任去世后,人们将他葬在了台北最高的山上,为他建了一座面朝故乡的雕像,希望他能够遥望故乡、魂归故里。
这样一位优秀的人病逝他乡,一辈子都在为祖国事业奋斗的他至死都没能圆了心中的梦,这是他的遗憾,也是我们的遗憾。
于右任先生虽然去世了,但是他创办的众多大学依旧在传承着他的故事,优秀学子从这些学校毕业,反过来又报答祖国和社会,于右任先生用他的青春和热血为这些学子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为国家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于右任的一生,都在跟随自己的内心生活,他虽率性但从不随便,既拥有大将风范,也拥有文人风骨,他的诞生是无数学子的幸运,亦是中国的幸运。
随着国家实力的日益强大,我们终于有能力、有实力维护自身的利益和领土完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台湾能够彻底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为祖国事业奋斗终生的于右任先生也能够回到自己日夜思念的故乡,和亲人埋葬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