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战士有个与众不同的习惯,常被人耻笑,却在危急关头立下大功

1944年11月10日,日寇调集7000多兵力,兵分两路向新四军跟西根据地中心区域发起了大举“扫荡”。

根据这一形势,新四军第二师第五旅第十五团奉上级命令,转移到安徽寿县曹家岗一带,作为我军一支的机动兵力。

团长李士怀(1962年少将)率领全团,于13日夜间到达曹家岗,附近的白石村,决定就在村头的山上歇宿一晚。

部队在山头各处安排了岗哨,其余人员吃过晚饭后就地休息。

战士们经过连续几天的行军作战,早已疲惫不堪,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二营四连一排战士陈从义虽然不用站岗,却没有立即躺下来休息,而是独自朝村外走去。

战士有个与众不同的习惯,常被人耻笑,却在危急关头立下大功

他要去干什么?难道要私自采取行动?事实并非如此,背后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原来,陈从义是江西高安龙潭镇人,幼年丧父,其母寡居多年,誓不再嫁,一个人含辛茹苦把陈从义拉扯大。

到了1943年1月,日军进犯高安,在陈从义的家乡烧杀抢掠,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陈母虽是一介农妇,却有着强烈的爱国之情。她目睹日军的种种暴行,愤然让陈从义参加了新四军,要求他奋勇杀敌、为国尽忠。

陈从义事母至孝,本不愿意让年迈的母亲独守家中,但为了不违拗母亲的意愿,只得投奔了新四军。

战士有个与众不同的习惯,常被人耻笑,却在危急关头立下大功

但他在入伍之后,时时刻刻放心不下母亲,每到临睡前,总要找个没人的地方,朝着家乡所在方向跪下,大声祝祷母亲在家平安健康,并向母亲报平安,否则就无法安心入睡。

久而久之,战友们都知道了陈从义这个与众不同的习惯。有些人不理解,便嘲笑陈从义是个“长不大的娃娃”、“当了革命战士还离不开娘”、“不能摒弃旧思想,不是纯粹的革命战士……”

可以说,每天为母亲祷告的习惯,让陈从义无数次被人耻笑,但他却毫不在意,依然我行我素。

团长李士怀知道这件事后,不但没有批评陈从义,反而称赞他孝行可嘉,还告诫战士们要尊重陈从义的这一做法,“为国尽忠”与“为母尽孝”并不矛盾。

战士有个与众不同的习惯,常被人耻笑,却在危急关头立下大功

对于团长的支持,陈从义发自内心的感激,因此战斗时也总是特别勇猛,曾多次立功。

如今部队来到人生地不熟的白石村,更勾起了陈从义对母亲的思念之情,他照例要找一个不会打扰战友们睡觉的僻静之所,准备向天祷告一番。

由于新四军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六项要求和十项注意”,战士们没有进入老百姓家中,都散布在树林中休息。陈从义转了几圈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地方,只能越走越远。

这天晚上月色正明,陈从义不知不觉走出了二里多远,终于在靠近山坡的一块大石头旁停下脚步。

他正准备跪下向天祷告,突然发现一个不寻常的情况——只见明亮的月光下,有一长串人影正从山脚下朝山上摸过来,估算一下人数,至少有上千人!

战士有个与众不同的习惯,常被人耻笑,却在危急关头立下大功

陈从义仔细一看,只见那些人手里都端着寒光闪闪的刺刀,不禁惊出一身冷汗:“不好,一定是敌人,而且是鬼子准备偷袭我军!”

他推断得不错,这股前来偷袭新四军的敌人正是日军华中派遣军第十三师团一部,还带着不少伪军。

更糟糕的是,这是一次日伪军与国民党顽军的联合行动!无耻的桂系顽军第一七一师为了“进剿”新四军,控制皖中地区,竟派特务与日军联系,提供详细情报,对新四军进行合围。

一般来说,日军习惯于在白天出动,因为他们有飞机提供空中支援。但这次为了打新四军一个措手不及,他们乘坐汽车至曹家岗以西,然后步行接近,因此行动极为迅速。

如果不是陈从义走出部队驻地,到山坡前祷告,就不可能及时发现日军的行踪。

战士有个与众不同的习惯,常被人耻笑,却在危急关头立下大功

陈从义发现敌人后,立即全速跑回部队驻地,向连营首长报告了敌情。

连营首长大惊,一方面立即上报团长李士怀,另一方面把战士们从睡梦中叫醒,让他们不要声张,做好战斗准备。

李士怀沉着冷静地做出战斗部署,决定带领部队向东突围。

就在这时,一名地下党员匆匆跑来报告,说明曹家岗南面也发现了敌人,多达数千人。

李士怀判断,极有可能是顽军惯用的伎俩——躲在日军后面“捡现成的吃”。

两路敌人已经以占据绝对优势的兵力,对我军形成了夹击之势,情况万分危急!怎么办?

在这样的危急关头,李士怀处变不惊,决定将计就计,导演一出“狗咬狗”的好戏。

他当即派熟悉地形的向导带领一营一连先向西迎击日伪军,掩护团主力向东北方向突围。

战士有个与众不同的习惯,常被人耻笑,却在危急关头立下大功

待战斗打响后,一连立即向曹家岗以南边打边撤,待成功将日伪军引诱过去之后,从一条隐秘小道迅速撤出战斗,让日伪军和顽军自相残杀。

正是凭借李士怀这一绝妙的计策,十五团指战员不但顺利从敌人的合围中“金蝉脱壳”,还诱使两路敌人相遇后都误以为对方是新四军,劈头盖脸乱打一气,给日伪军和顽军都付出了不小的伤亡代价。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不是陈从义因去向母亲祷告而远离大部队,从而及时发现日军偷袭的企图,日伪军和顽军就有可能包围十五团,后果不堪设想。

战斗结束后,李士怀对陈从义给予了特别表彰,称赞他为这次突围立下了大功。可以说,正是由于陈从义那个经常被人耻笑的习惯,却在危急关头立下大功,救了整个部队。

参考史料:《新四军第二师抗战历程》、《新四军抗战在安徽》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