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String s = new String("ABC") VS String s = "abc"
String s = "abc" // 字符串字面量
String s = new String("abc"); 这个会无条件的在堆中创建一个新对象。
下面看字符串字面量。
首先,记住重要的一点是字符串对象是不可变的。这就意味着一旦创建,一个字符串对象就不能被改变(还是可以通过反射来改变, 反射可以改变使用方法的可见性)。
“字符串常量池”:事实上他是一用来保存字符串对象引用的容器;即使字符串是不可变的,它仍然和Java中的其他对象一样。对象都是创建在堆中,字符串也不例外。
所以字符串常量池仍然依靠堆,他们存储的只是堆中字符串的引用。因为字符串对象是不可变的,所以复制多个引用来“共享”这个字符串是安全的。
输出:
下面看一下字符串常量池是如何工作的:
内存示意图如下:

二:JDK 1.7后,字符串常量池的变化:
如果在常量池找不到对应的字符串,则不会再将字符串拷贝到常量池,而只是在常量池中生成一个对原字符串的引用。简单的说,就是往常量池放的东西变了:原来在常量池中找不到时,复制一个副本放到常量池,1.7后则是将在堆上的地址引用复制到常量池。
三: intern方法的作用:
public String intern(): 一个初始时为空的字符串池,它由类 String 私有地维护。当调用 intern 方法时,如果池已经包含一个等于此 String 对象的字符串(该对象由 equals(Object) 方法确定),则返回池中的字符串。否则,将此 String 对象添加到池中,并且返回此 String 对象的引用。
它遵循对于任何两个字符串 s 和 t,当且仅当 s.equals(t) 为 true 时,s.intern() == t.intern() 才为 true。
返回:
一个字符串,内容与此字符串相同,但它保证来自字符串池中。
------------------------------------------------------------------------------------------------
我们知道,一个Java程序运行后,String类会在内存的方法区中维护一个字符串池。对一个字符串调用intern()方法后,会先检查池内是否有该字符串,若有则返回;若没有没有则先创建再返回,确保返回的字符串已经以字面量的形式存在于池中。
测试代码如下:
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