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晚清名臣骆秉章:为何“背信弃义”,杀了石达开4000多人的部属?

历史有自己的生命,它就像一个人,既随和又自尊。——余秋雨

1863年5月,大渡河畔,翼王石达开剑眉紧锁。

晚清名臣骆秉章:为何“背信弃义”,杀了石达开4000多人的部属?

三天前,石达开下令多备船筏,次日渡河,但当晚天降大雨,河水暴涨,竟是百年不遇的提前涨水,无法行船。

此时数支清军已完成多路合围,重重围困,如铁桶一般。

晚清名臣骆秉章:为何“背信弃义”,杀了石达开4000多人的部属?

难道真是绝路了吗?石达开长叹一声,发出乌江边,西楚霸王项羽般的哀叹。

此时石达开不免陷入回忆。

石达开出生于贵县(今贵港市港北区奇石乡达开村 )北山里一个比较富裕农民的家庭里。石达开的父亲石昌辉约在达开五至九岁时便已早逝。丢下了弱妻幼子(四个未成年的儿女),家庭境况大不如前。

俗话说,家贫出孝子,石达开也因此早早的背负了生活的重担。

少年时,种田之外,兼做生意。买卖鸡鸭,做牛贩。运炭到平天山矿区出售。年方十四岁的石达开巳凛然成人,早就挑起维持家计的重担。

晚清名臣骆秉章:为何“背信弃义”,杀了石达开4000多人的部属?

他奔走江湖,广交四方豪杰,与当时在浔梧一带活动的天,地会首领罗大纲、大头羊张钊有交往,也与平天山矿区工人和广大农民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因此一方豪杰的名声在外。

晚清名臣骆秉章:为何“背信弃义”,杀了石达开4000多人的部属?

道光年间,官场腐败,民生困苦。1847年,石达开十六岁,正在广西以传播基督教为名筹备反清起义的洪秀全、冯云山慕名来访,邀其共图大计,石达开慨然允诺,三年后毁家纾难,率四千余人参加金田起义,被封为左军主将。意为"羽翼天朝"。

西王萧朝贵在湖南长沙阵亡后,太平军在长沙城下陷入清军反包围,形势万分危急,石达开率部西渡湘江,开辟河西基地,缓解了太平军的缺粮之危,又多次击败进犯之敌,取得"水陆洲大捷",重挫清军士气。

其后,为全军先导,经河西安全撤军,跳出反包围圈,夺岳阳,占武汉,自武昌东下金陵,二十八天挺进一千八百里,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令清军闻风丧胆,号之曰"石敢当"。因此受封为翼王。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最骁勇的战将之一,其他两位为李秀成,陈玉成,论资历都比石达开晚。

02

再来说下晚清名臣骆秉章。

清末乱世,沸沸扬扬,却也因此乱世出英雄,呈现了诸如石达开,李秀成,曾国藩等一时之人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之前已有讲述,今天说说晚清名臣骆秉章的故事。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骆秉章出生于广东花县。道光十二年(1832年),读了三十多年经书,已然39岁的骆秉章大器晚成,终以恩科六十名进士,殿试二甲二十七名,朝考入选,被钦点为翰林院庶吉士。踏上为官生涯。历任遍修、江南道、四川道监察御史等职。因办事清正,深得朝廷信任。

骆秉章受命稽察吏部银库,到任之后清查陋规,严格进行检阅。官员们都不能徇私枉法,所以想找个机会将他弄走,正好发现了他的疏漏,但是上级官员穆彰阿调查后,发现骆秉章做事确实一丝不苟,分毫不沾,所以大有感触,对他更加器重。

穆彰阿召见骆秉章说:"你清查库银的严格可真是空前绝后啊,我一定要让你再留在这里三年,这将对国库大为有利。"骆秉章对答说:"我留在这里一年,那些官员就已经非常难做了,如果让我再留三年,恐怕那些官员们一个都不能活了!"那些官员的阴谋没有得逞。后来骆秉章历任给事中、鸿胪寺少卿、奉天府丞兼学政等职。

不过之后还是因为疏忽被抓到把柄了,因治下银库亏欠的事被揭发,共亏短九百多万两。骆秉章因失察之罪被罢职,仍罚赔库款一万八千二百两赔罪。

审查完毕之后,没想到因祸得福,受到道光帝青睐,道光帝知道骆秉章持正无私,召见时对他说:"你这一年年查库办得很好,不只是朕一人知道,而是人人皆知。如今有了此案你的名字将会更出名,如果没有这个案件,朕还不知道你的名字呢。你好好读书,认真做官,将来好好为国家办事。"特旨以庶子的身份留用。

自此道光帝对他信任有加,又升侍讲学士,出任湖北按察使。不久骆秉章归乡丁母忧。结束之后补右庶子,先后赴任山东、河南、江苏按事。

道光三十年(1850年),咸丰帝命他出任湖南,任湖南巡抚。咸丰元年(1851年),发生了一件令咸丰帝非常懊恼的事,就在他登基的第一年, 太平天国在广西金田起义,一路势如破竹,清廷各路官兵一败再败。

这简直是打脸,但是太平军势大,清军歌舞升平已久,之前赖以立国的八旗军竟然因为常年不历战事,战斗力薄弱,一触即溃,之后太平军来到湖南,骆秉章一介文臣,因为防守不力,被革职留任。后来以守长沙有功复职,并为清廷所倚重。

之后清廷因为八旗军战斗力降低,发旨支持团练,也就是通过发展地方武装。之后的近代巨枭袁世凯,东北王张作霖都是通过创办团练发家的。

骆秉章任上支持当时的一介小官,曾国藩办团练,没想到后来曾国藩后起之秀,成长为清廷的参天大树。又聘左宗棠作为幕僚,事无巨细,都听他的。

因为得到清廷的信任,咸丰帝命他督办四川军务,率军入川,任四川总督。

骆秉章一生清廉,被誉为“晚清第一清官”,他整顿吏治,惠济百姓,受到百姓拥戴。

03

历史有时就是这么爱开玩笑。纵观咸丰帝一生,从登基到退隐落幕,太平军竟然伴随了他十几年的为政生涯。

到了同治元年(1862年),太平军因为内乱,实力大损,石达开为避免天王猜忌,出走天京,到四川孤军奋战,崛起十一年的太平军,因为内乱实力大损,终于到了落幕的时候了。

太平军因为孤军深入,被重重包围在大渡河沿岸。骆秉章派重兵防守大渡河,断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的后路,石达开被围于安顺场,之后石达开终于因为陷入重围,翼王石达开终于不复往昔风采,太平天国事业走到穷途末路了。

晚清名臣骆秉章:为何“背信弃义”,杀了石达开4000多人的部属?

石达开主力在与湘军激战时,被曾与之结盟的彝族土司出卖,遭受重创,在大渡河南岸被困了40多天,仍无法突围。

但是翼王石达开手下的军队,尽管多次孤军深入,损兵折将,然而作为石达开十几年纵横天下的倚仗,仍不失为一支劲旅,并为对手所深深忌惮!即使全歼这支部队,防守的清军仍需要大伤元气。

骆秉章因此亲自发布公告说,命人竖起投诚免死的大旗,投降不杀!

石达开部众不为所动,愿与翼王共生死!

石达开回首荡气回肠的一生,看着这支跟随自己十几年的部属,发出了当年乌江边项羽般的哀叹。

深知天国事业难挽败局的他,希望手下有个不错的归宿。因此经过考虑,认为骆秉章清名已久,他的诺言应该是可信的,于是石达开写信给骆秉章,请求和谈,表示以个人生死来换取部下生命安全。

愿一人而自刎,全三军以投安,希望“宥我将士,请免诛戮”。骆秉章接受石达开的请求,同意“投诚免死”。

晚清名臣骆秉章:为何“背信弃义”,杀了石达开4000多人的部属?

骆秉章佯称答应,后石达开部众在翼王的要求下,纷纷卸甲。石达开也解除武装,义无反顾地走向了湘军营帐,甘愿成为俘虏了,解至成都凌迟处死。

然而接下来的事情就令人出乎意料了。

当6000余名太平军将士集体放下武器后,骆秉章却变卦了,其部下缴械投诚后,他下令将200多名太平军将领和2000余名石达开的亲信士卒全部处死,其余四千余人发路票遣散,尚有二千人安置在大树堡寺庙,骆秉章在一晚上将他们全部剿灭。

都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晚清名臣骆秉章,纵观其一生,也算是个不错的人物了,为何出尔反尔杀了石达开的部属?

或许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骆秉章自幼读儒家经典,认为石达开部是叛贼。

官贼不两立,从心里蔑视太平军,认为对他们,可以不讲信义可言。又因为儒家之仁义礼智信,内心还存有一定的良知道义,所以最终放了剩余的两千余人。也有说法是,另两千人跑的快,终于逃脱劫难。

二是从现实出发,认为石达开的将领及亲信士卒,骁勇善战,本着不能放虎归山。只得就地剿灭。

三是为了自保。

如果这样放了石达开余部,石达开余部万一接着生出事端,在朝堂上必定会被有所诟病,名誉扫地是小的,重则削职重罪。

即使贵为四川都督的骆秉章也担当不起,保守起见,只得违背诺言,将石达开部大数诛杀。

157年后的今天,这个局中局依然难解。

朋友们,你们认为骆秉章的这个做法,是对的还是错的呢,欢迎下方留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