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和平到来之前离去的军事家:血染战场的红25军军长!

历史有自己的生命,它就像一个人,既随和又自尊。——余秋雨

徐向前元帅在《历史的回顾》一书中这样写道:“蔡申熙同志是红15军的主要创始人,对鄂豫皖红军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不仅具有战略家的胆识和气度,而且在历次战役战斗中机智果断,勇猛顽强,因而在红四方面军中有很高的威望。”

和平到来之前离去的军事家:血染战场的红25军军长!

蔡申熙,湖南省醴陵县人,早年在广州讲武学校学习,后转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在黄埔军校期间,先后参加平定广州商团叛乱、军阀陈炯明叛乱、军阀杨希闵叛乱的战斗,表现突出,晋升为营长、团长。

1927年8月,蔡申熙参加了南昌起义,任第二十四师参谋长,南下途中参加了会昌、三河坝等战斗。起义军在广东潮汕地区失利后,他转赴广州。同年12月又参加广州起义,随后转战各地,于1928年担任中共江西省委军委书记。

在担任中共江西省委军委书记期间,蔡申熙单枪匹马前往吉安策反了担任吉安靖卫大队大队长的罗炳辉(罗炳辉后来成为了共和国三十六军事家之一)。

和平到来之前离去的军事家:血染战场的红25军军长!

此后,蔡申熙前往东固,在小型地方游击武装的基础上建立起江西红军第二、三、四团,这三个团后来与罗炳辉的第五团合编为红六军。

不久,蔡申熙远赴湖北阳新,指挥红八军四、五纵队北渡长江,在二十多天内战宿松、取六村、攻广济、克漕河、占英山,五战五胜,并在两个月内组建起红十五军,创造了红军历史上建军时间最短的纪录。蔡申熙任军长、陈奇任政委。这一年,蔡申熙才24岁。

1930年10月,蒋介石集结了十万部队准备对鄂豫皖苏区发起第一次“围剿”。

由于受当时的条件所限,情报工作没跟上,鄂豫皖根据地的主力红军红一军竟毫无察觉,已经按计划离开根据地,奔袭新洲,拟歼灭进驻该地的国民党军郭汝栋的第二混成旅,以解决部队过冬的粮食和衣被问题。

和平到来之前离去的军事家:血染战场的红25军军长!

红一军这次奔袭,一击得手,不但缴获了大批冬装,还补充了大量的武器装备。旗开得胜的红一军,决定乘胜向敌人展开攻势,丝毫没有觉察到危险已经迫近,继续在远离根据地的皖西地区作战。

负责指挥对鄂豫皖根据地进行“围剿”的总指挥、国民党湖北省政府主席兼武汉行营主任何成浚得知红军主力离开了根据地,红色苏区兵力空虚,惊喜若狂,火速下达了进犯根据地的命令。

然而,等“白匪”进入苏区时,却遭到一支不期而至的红军的迎头痛击。这支红军正是来自蕲(春)黄(梅)广(济)的红十五军。那么,红十五军为什么会突然出现在千里过之外的大别山里呢?

原来红十五军虽然建军迅速,但其先天不足也非常明显。他们面临着极大的困境:首先是兵员不足,红十五军全军只有两个团,下辖不过二千余人;其次是装备奇差,眼看隆冬将至,天气寒冷,红十五军的指战员大多都身着单衣、草鞋;最致命的是枪支、子弹奇缺,全军只有一千来条枪、平均每支枪只有三发子弹。

为此,红十五军全体指战员才冒着冬季严寒,千里迢迢前来,打算与红一军会合,指望能得到物资装备上的援助。接下来的事情,不知是该说他们来得太巧,还太不巧,进入苏区后,不但红一军主力已经全部外出,还一头扎进了国民党重兵的包围之中。

和平到来之前离去的军事家:血染战场的红25军军长!

当时的敌情为:进攻鄂豫皖苏区的敌军,仅国民党正规军就有七个师另一个旅,再加入其他林林总总的反动武装,总兵力高达十万!

时任中共鄂豫皖特委书记曾中生见危急关头突然来了一支自己的队伍,无异神兵天降。欣喜若狂地来到红十五军军部,向蔡申熙说明情况,请红十五的将士一同保卫苏区。

蔡申熙没有丝毫不犹豫,他坚定地对战士们说:“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我们是红军战士,为人民打仗,为革命牺牲,是情理之中的事。即使留下是死,我的意见也是坚决地留下来。何况,只要我们下定决心,就能粉碎敌人的进攻,我们还不一定会死呢!”

蔡申熙一席话,令全军上下群情振奋,一致表示誓与敌人决战到底。粉碎敌人第一次“围剿” 鄂豫皖苏区的重任,就奇迹般的落到了蔡申熙的肩上。

1930年12月下旬,敌人重兵突入根据地中心区,侵占特委所在地——黄安七里坪。

红十五军刚刚经过长途转战,而且兵力不足,枪支弹药紧缺,粮食一时还供应不上。红军战士克服重重困难,在蔡申熙与曾中生的联手指挥,运用声东击西、围点打援、坑道爆破、飘忽战术等与敌人进行周旋。

和平到来之前离去的军事家:血染战场的红25军军长!

红十五军在组织突围,向红一军所在的皖西靠拢时,在鄂东北福田河遭到国民党军一个团的堵击。

根据战士们有枪无弹的实际情况,蔡申熙果断下令吹起“冲锋”号,大声喊道:“接近敌人就是胜利!”

随着高昂激越的冲锋号声,指战员们无畏地迎着敌人的枪口冲锋,不断有人中弹倒下,更多的人则前赴后继往前冲 ……

敌人被无畏的红军战士吓傻、吓懵了。红军战士趁机冲破数道战壕,与敌人展开白刃战,一举歼灭该团数百人,缴获了大批物资弹药,解决了一直困扰部队的弹药问题。并且成功突破包围,转战到了外线。

1931年1月上旬,在商城县南面长竹园,红十五军终于与他们盼望很久的老大哥红一军胜利会师。两军移驻商城南部的长竹园合编为红四军,由旷继勋任军长,徐向前任参谋长,原红十五军改编为红十师,蔡申熙任师长;原红一军改编为红十一师,许继慎任师长。全军共有一万二千多人。

红四军随后回师鄂豫皖,与根据地群众团结一致,经过一个多月的苦战,迫使敌人采取守势。

红军方面立即决定转入反攻。此时,红四军军部中已有曾中生、徐向前、蔡申熙、许继慎四位世所罕见的军事奇才(这四人均为黄埔高材生,同列共和国三十六军事家),他们共同制订出了围点打援、坑道爆破和飘忽战术三种破敌之法,交由蔡申熙前去执行。

和平到来之前离去的军事家:血染战场的红25军军长!

打磨角楼,蔡申熙围而不打,而在磨角楼通往敌人后方的路上设伏,歼灭了敌人前来赴援的四个团,极大地打击了磨角楼守敌的士气,迫使他们放弃了抵抗。

打新集,蔡申熙每天挥军佯攻,暗地里却在城北挖了一条四五十米长的坑道,一直穿到城墙底下,然后点燃起数百斤烈性炸药,炸塌该处城墙,红军一举攻入城内。

打双桥镇,蔡申熙采取运动战的方式,不断袭扰,然后捕捉战机,将运动战演变成歼灭战,一口气吃掉了敌人六个团!

双桥镇的胜利,宣告鄂豫皖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带领部队摸索和实践新战法的蔡申熙也因此成为红四方面军战略战术的开创者之一。

1931年10月,中共中央派张国焘来根据地担任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和军委会主席,掌握党、政、军大权。张国焘为人骄横、目空一切,但对蔡申熙和徐向前的军事才能,不得不服。由于要倚仗这两个人指挥作战,遂对他们保持着应有的敬意。

张国焘说徐向前“具备做这个苏区游击战争的领导者的条件,他的军事见解切合实际,游击战的经验丰富,指挥作战极负责任,对下属则严谨谦和,不失大将风度”,称“蔡申熙是具有战略见解的人才……在军事指挥方面也许不如徐向前,而在军事见解上则往往有独到之处”。

在蔡申熙的天才谋划和徐向前的出色指挥下,红四方面军从1931年11月到1932年6月先后进行了黄安、商(城)潢(川)、苏家埠和潢(川)光(山)四大战役,先后歼敌六万余人,歼灭了成建制的国民党正规部队达四十个团。

这是红军战争史上前所未有的辉煌战绩。

鄂豫皖根据地和红军得到迅猛发展,苏区版图面积达四万余平方公里,人口超过三百五十余万,建立了二十六个县的革命政权。

和平到来之前离去的军事家:血染战场的红25军军长!

1932年5月,蒋介石亲自兼任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调动包括他的嫡系部队在内的三十万大军,对鄂豫皖的红军进行“围剿”。

由于张国焘一意孤行,先是不顾红军疲劳要求“继续进攻”,随后在敌人大军进攻面前,采取消极死守,使红军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

8月,张国焘在不断尝到了自己错误决策所带来的苦果后,在英山以北的燕子河,鄂豫皖中央分局召开了燕子河会议。会上,他接受了蔡申熙“向西转移”的意见。

决定红四方面军兵分两路,向鄂豫边转进。10月初,两军在新洲会合,进抵黄安的高桥河、河口镇一带。

为了准备即将进行的西征,部队河口镇进行了精简和调整,蔡申熙为红二十五军军长。可是,谁也没有想到,河口镇,竟成为英雄的永生之地。

当时,敌胡宗南第一师、俞济时第八十八师围追上来,部队三面被围,情况十分危急。为掩护大部队突围转移,蔡申熙果断指挥主力向新阵地转移,自己则率领小分队阻击敌人。眼看敌人已经扑到面前,警卫员在劝说无效之下,硬架着他往后撤。

和平到来之前离去的军事家:血染战场的红25军军长!

“放手!”蔡申熙怒吼着挣脱出来,坚定地说:“队伍还没全部撤到安全地带,我不能走!”激战中,蔡申熙腹部被敌军的冲锋枪扫射中,但他仍咬着牙,不断挥枪还击,直至壮烈牺牲,献出了年仅26岁的生命。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中央军委两次审议确认的36位军事家的名单中,蔡申熙名列其中,同时,他也是共36位军事家中离世时年龄最少的一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