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啥?年薪上千万,只破了一个案子?

说起中国历史上脸最奇形,胆儿最肥的法官,那非包拯莫属了。据说,天王老子犯了他都敢收拾你,更别提驸马和平民之类。

可是,你知道吗?这些年来,据某些历史自媒体研究:包拯的英明神武和曲艺有着莫大的关系,其实在正儿八经的正史记载里,经他判的案子就一个。

啥?年薪上千万,只破了一个案子?

啥?包拯包青天就断了一个案子?你不信,这些历史自媒体都写着呢。

啥?年薪上千万,只破了一个案子?
啥?年薪上千万,只破了一个案子?

那么这些历史自媒体说的都是真的吗?

手指别停,往下滑。

包拯他爸爸包令仪活着的时候是行尚书虞部员外郎,死后追封为刑部侍郎,拿现在的话说,包拯是妥妥的官二代。

啥?年薪上千万,只破了一个案子?

人啊,就怕出身条件比你好的人,比你还努力。包拯就是这种可恨的人,正牌儒家教育,进士学历,本来能当县令,却在家一待就是十年,啃老的节奏走起?其实他是个大孝子,守孝期满都徘徊不肯离去。

啥?年薪上千万,只破了一个案子?

守孝期满很久很久以后,在乡亲父老的再三催促下,包拯才去复职,当了多年的地方官,留下了嫉恶如仇的好名声。

光史料记载的就有四个:一是北宋人吴奎为包拯撰写的墓志铭,其中有“代管金子案”之事;二是南宋人郑克编写的《折狱龟鉴》中,记载了包拯任天长知县时的“智断牛舌案”;三是和包拯同为仁宗朝进士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一件包拯被书吏所算计的案子。那么第四个呢?待会说。

就说那个“智断牛舌案”吧。有人半夜潜入邻居家的牛棚,把牛舌给割了,在当时伤牛杀牛是重罪,举报者有重赏。包拯想了个主意,让报案人都惊呆了。他的建议是:把牛杀了。正当报案人感觉包拯大脑有问题时,包拯解释:罪犯看到你杀了牛,肯定会为了赏金来举报你。

啥?年薪上千万,只破了一个案子?

这一招屡试不爽。这不,当两个酒友因为几两金子的保管而起了争执。包拯没费吹灰之力,就让被告的老婆乖乖招供了。

啥?年薪上千万,只破了一个案子?

还有一个是包拯误中奸人诡计的案子,为防止包拯粉丝黑我,就不提了。

包拯断案多年,按理说审了不少案子,可惜因为年代久远、古籍丢失,传世记录真的不多,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但是别看包拯当地方官期间传世的案子只有三个,那是因为是将近1000年前,能传下来三个真实记录那已经非常不容易了。仅凭他的外号“包青天”就可以知道,包拯断案在老百姓口中继续流传着呢,这些民间故事虽然不是正史,却反映了老百姓对他的认可。这种“口述历史”其实也是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开封有个包青天”是北宋时期就开始流传下来的,包拯要一辈子就断了三个案子,老百姓凭啥口口相传?

其实就在沈括记录的包拯误中奸人诡计的案子里也说明了这一点。沈括记载,那个奸猾的书吏是这么对富户说的:包公断案,铁面无私,根本没法求情。这充分说明包拯断的案子多着呢,而且是真正的铁面无私。

啥?年薪上千万,只破了一个案子?

其实除了当地方官期间的三个,还有一个案子也有记录,而且这个案子让包拯名声大噪。

要说包拯命真好,刚刚调到朝廷担任御史,就幸运地接受了一个轰动全国的案子——“真假皇子案”。

话说,开封城里有一个叫冷清的人,自称是“皇子”。理由是:他妈把皇上睡了,有龙凤抱肚(肚兜)为证。

啥?年薪上千万,只破了一个案子?

但他妈出宫后嫁人,先生了个女儿,后来才生了冷清。眼神都不用确认,他不可能是龙种。虽然案情太水,显不出包拯的聪明才智,但事关皇家血脉,震惊朝野,案子判完,包拯火了!

啥?年薪上千万,只破了一个案子?

别看包拯破案记录存世少,在朝廷当御史,他也不是吃干饭的。平时弹劾个宰相、重臣也就算了,就连皇帝他也敢管。

啥?年薪上千万,只破了一个案子?

当时的皇帝宋仁宗对自己的贵妃宠幸无度,于是扶她的亲戚上位,官居宰相之下。包拯不干了,劝诫时干脆用唾沫星子给皇帝洗了把脸,直到皇帝收回任命才闭嘴。

啥?年薪上千万,只破了一个案子?

包拯对工作这么负责,年薪多少?

要知道,宋朝的俸禄在中国历代王朝中最优厚,包拯仅在开封府任职期间的年薪就是21876贯.其中包括工资收入20856贯铜钱;另有2180石大米、180石小麦、10匹绫、34匹绢、2匹罗、100两绵、15秤木炭、240捆柴禾、480捆干草的福利收入,这些折合大约1000贯铜钱。

以金价做参加,相当于1017万人民币,以银价做参考相当于153万人民币,以实物中米价做参考,相当于323万人民币。

啥?年薪上千万,只破了一个案子?

不过不要以为宋朝工资高,包拯也成为清官的哦,那时大家都拿这么高的工资呢。只是因为包拯铁面无私、刚正不阿,真正为民做主不徇私枉法,这才有了今天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包青天!

本文由本号战略合作伙伴“晶姐漫侃”创作,授权本号发布,侵权必究。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