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科举制度在宋朝得到完善和推广,为朝廷选拔人才,产生何种影响

全文共1700字,阅读时间约为3分钟

宋朝初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固期和提升期,不仅在政治、军事领域,宋朝科举取士制度的深刻变革也发生在这一时期,为后来宋朝的科举取士奠定了基调,同时为后世科举制度提供了有益借鉴。

太祖时期对科举制度的态度主要是继承唐制,并保持有限度的变革,而太宗时期对于科举制度则多为变革,两朝对于科举制度的改革对我国科举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有利于促进考试的公平正义。

科举制度在宋朝得到完善和推广,为朝廷选拔人才,产生何种影响

宋朝的科举制度基本维持了唐代以来的科举制度,只是限于历史条件的不同,宋朝太祖时期对于科举取士都采取着审慎包容的态度。

而到了太宗时期,科举变革的主要方向转向防止作弊,促进考试公平公正,并扩大了招录员额,尤其是增加文官的比重,继续为宋朝的重文轻武服务。那么,宋朝科举制度是如何被继承和发扬的?又产生了何种影响呢?

一、太祖时期

1、重文轻武

官僚体制自太祖赵匡胤时期就已经奠定基调,由于自身黄袍加身,陈桥兵变才获得的政权,太祖皇帝自然要对武官进行防范。

其根本做法就是大量设置文官职位,将权力进行分化,压制武官的权力,即使在部队之中,武官都无法成为真正的统帅,部队最高长官都要由文官担任。

可见,宋朝时期对于文官的需求量较大,重文轻武自太祖时期便已经被定下基调,重文轻武的思想也已经在各阶级中逐渐变得根深蒂固。

科举制度在宋朝得到完善和推广,为朝廷选拔人才,产生何种影响

2

、继承科举体制

立国之时国内尚未完全统一,太祖皇帝忙于四处征战,对于科举取士也多采取沿袭唐朝的做法。

宋初每年都会举行科举考试,但是相比于唐朝时期招录的人数明显偏少,太祖时期招录的进士只有唐朝时期的一半。

这是由于国家尚未统一,对于人才需求还不是很强烈。太祖时期科举考试作弊的人很多,贪官污吏们把科举制当成自己巧取豪夺的摇钱树,大肆干预朝廷科举体制,太祖皇帝对科举作弊深恶痛绝,出台了很多防止科举作弊的制度。

科举制度在宋朝得到完善和推广,为朝廷选拔人才,产生何种影响

3、保障食宿

太祖时期也提出了很多针对考生的优惠政策,比如给予一定的食物补助,并提供给考生住宿的费用。

这是宋朝初期对于考生的一些优惠,等到政权稳定和统一之后,这项制度被逐渐废止。等到科举制度完善之后,食补制度也被恢复,专功名制定型,影响了后世朝代的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在宋朝得到完善和推广,为朝廷选拔人才,产生何种影响

二、太宗时期

1、北伐失利

太宗即位之后,国内的统一战争已经基本结束,太宗皇帝想要北伐收复幽云十六州的土地,而战争的地点也不波及本土,但太宗皇帝发动的几次战役却都以失败告终。

这一时期战争已经不再是朝廷的主要事务,宋朝战略方向已经逐步从战略进攻转向战略防御,太宗主要将精力放在国内政治和经济建设上来,其中包括的科举制度改革已势在必行。

科举制度在宋朝得到完善和推广,为朝廷选拔人才,产生何种影响

2、太宗科举制度改革

将目光转向国内的科举制度,其核心要义在于促进科举考试的公平性和合理性。科举制是打通民众仕途的关键渠道,对于聚拢民心、促进社会公平有着重要意义。太宗皇帝对科举制做了革新。

科举制最直接的革新就是确立进贡考试的年份和录取人数。依据当时的社会环境条件,宋朝每年或是每隔一到两年便举行一次,相对的招募员额也更趋于合理化。

最主要的科举改革在于锁定制和冠名制,最大程度上确定了公平正义的原则,此举可以说是具有先创性的,为后世科举制度精进和当代科举制度都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这也成为太宗改革科举制最明显的标志。这次改革更像是一种大变革,颠覆了原有的科举体系,再加上人治专制的特殊局面,造成太宗时期的科举制仍然呈现一种专断局面,这个过程是有一定规律可寻的,考试的组织架构和过程结果愈来愈趋向公平公正。

科举制度在宋朝得到完善和推广,为朝廷选拔人才,产生何种影响

对于科举制度更多地是继承唐代,由于国家尚未统一,所以对于人才的需求不大,科举取士的政治制度也谈不上完善。

宋太祖时期最大的特点在于为考生提供食宿,帮助考生减少经济负担,每年招募的员额较唐朝时期偏少,总体趋于平稳。

到了太宗时期,朝廷更多地把注意力转向国内,太宗皇帝也开始积极干预科举制度,北伐的失利,让太宗认识到拉拢人心的重要性,而改革科举制正是聚拢人心,打通百姓入仕的关键一步,太宗皇帝致力于改革科举弊端,明确了进贡年限,确立科举制的锁定制和冠名制,极大地改善科举的公平性,促进考试平等。

这一举措在当时是具有先创性的,为后世科举制度发展和当代高考制度都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也成为太宗皇帝科举改革的重要标志,影响宋朝之后的科举格局。

参考文献:《宋史》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