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淮北市某家属楼院中,一位老人由于小脑萎缩已经忘记了过去发生的许多事,可他的口中却一直嘟囔着三个数字,
“27,81,241”
就算是老人的子女也不知道这串数字的意思,直到2018年淮北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前来采集信息,才为众人揭开了答案。
原来这是老人的番号,27军81师241团。
这位老人是谁呢?在这番号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老人为何只记得这串数字呢?
他曾经是这个国家的未来
这位老人叫做宋良友。
1946年年仅18岁的宋良友加入了解放军,由于他敢打敢拼,同时又头脑机灵,所以很快在连队里做起了机枪手、尖刀班班长等职务。
机枪手向来是敌人火力重点覆盖的对象,而尖刀班班长就等同于“敢死队带头人”,负责的都是最为艰难、危险的攻坚任务。
可有信仰的人无所畏惧,宋良有凭借一身热血和铮铮铁骨立下了赫赫战功,在这之后他也没有歇着,南征北战,跟随部队不停去剿匪,时刻拼杀在战斗的第一线。
跨过鸭绿江去
1950年抗美援朝爆发后,宋良友所在的部队受到了征调,作战任务由原来的剿匪,改为了奔赴朝鲜战场和朝鲜军队、美国军队作战。
那一时期,宋良友的部队编号为27军81师241团,而他在团里担任班长职务,隶属于宋时轮麾下的第九军团。
在宋良友跟随部队抵达朝鲜半岛后,他的第一感觉就是冷。
朝鲜北部地区本就属于高寒地带,当时又正好有冬季寒流,没有什么御寒装备,仅仅穿着一件薄棉衣的第九兵团战士们根本扛不住,冻伤冻病大面积爆发。
除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外,宋良友等战士还时刻要面临敌人的威胁,朝鲜半岛北部本就被敌人的战机炸得满目疮痍,在志愿军抵达后,美军战机更是时刻前来轰炸扫射。
血战长津湖
不过志愿军战士们却没有丝毫的退让。
由于当时麦克阿瑟心中还抱着“圣诞节前打赢战争”的美梦,妄图以陆战第1师、第3师以及第七师来对我军西线主力进行围剿,所以我军于1950年11月25日发动了第2次战役。
由于提前预判到了美军的意图和路线,所以彭老总等人提前对我军做好了部署,宋良友所在的第九兵团接到任命去长津湖地区进行埋伏。
长津湖地区的海拔在1千米至2千米之间,因为高度适宜,所以森林相当茂密,人烟稀少非常适合埋伏。
美军当然也知道这一点,但是他们根本没想到我军会在长津湖地区埋伏,因为那个地方在朝鲜北半岛上都称得上是极寒之地,夜间最低温度能够达到零下40度。
可事实证明,人的意志有的时候真的能够成为最强大的武器,在没有完善的御寒装备、没有足够的食物补给的情况下,宋良友等人硬生生在长津湖地区埋伏了六天。
当敌人终于来到近前的时候,冲锋号被吹响了,一部分战士拖着僵硬疲惫的身体,朝着敌人发起了最勇猛的冲锋,至于另外一小部分战士,已经化为了冰雕,永久的矗立在了那片雪地之上。
就在当天晚上美军准备休息之时,却突然听到了外面传来一阵喊杀之声,以至于美军被这些“从天而降”的志愿军战士们打了个措手不及,损失惨重。
但是这毕竟是美军号称最精锐的几支部队,装备的又都是最先进的美械,在他们反应过来并组织反攻后,第九兵团也遭遇到了巨大的损失。
不过志愿军最终取得了长津湖战役的胜利,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
鏖战新兴里
而长津湖战役的胜利也极大鼓舞了志愿军的战士们,让第九兵团的战士们意识到了美军虽然装备先进、但是战斗意志薄弱的弱点。
因此他们乘胜追击,很快又打响了另一场战斗——新兴里战斗。
当时美军已经被团团围困,新兴里作为一个重要的防御支撑点,是他们最后的希望。
为此美军甚至特意在那里驻扎了一个加强步兵团,“北极熊兵团”,这可是一个号称在二战期间从没吃瘪的王牌军团,而负责与这支兵团作战的正是宋良友所在的81师。
战争刚开始的时候,宋良友等人还遵循“夜间作战、消耗敌人”的准则,可是随着时间逐步过去,损失逐渐加重,宋良友等人意识到不能再拖下去了。
于是他们开始在白天也向敌人发起冲锋,在经历三天三夜的战斗后,虽然成功攻下阵地,并挡住了敌人的反攻,可是部队里同样也损失惨重,不仅连长指导员和排长全部都牺牲了,就连宋良友在和战友向着敌人发起最后冲锋的时候,都被敌人的炮弹掀飞,肠子都出来了,宋良友也当场昏迷。
当炮弹的轰鸣和疼痛将宋良友从昏迷中进行后,他没有时间休息,只得忍着剧痛将肠子重新塞回肚子里,用腰带简单地包扎一下伤口,然后艰难的顺着草藤爬上悬崖、最终回到了部队。
幸运的是宋良友最终及时得到了治疗,在肚子上被缝了十来针、昏迷了三天后,他脱离了危险期,由于在这次战斗中的卓越表现,他最终被授予了战斗英雄称号,同时还获得了一等功。
在中朝联军与联合国军的第2次战役中,我军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担任主攻手的第九兵团却损失惨重,陷入到了漫长的休整期中。
直到第5次战役时才重新完成建制,回到朝鲜战场,虽然在上一次战队中受了重伤,但是宋良友在这一次战役中依旧表现得极为英勇,由于在部队冲散的情况下,他依旧带领战士们完成了组织上交予他的任务,所以他再次被授予一等功。
深藏功与名
1953年抗美援朝胜利结束,宋良友也跟随大部队回到了祖国,次年他就脱下军装回到了家乡。
其实按照他立下的功劳来看,他本来是可以在部队里获得更好的发展的,只不过他认为最英勇的战士已经牺牲在了朝鲜战场上,作为幸存者,他不该去奢求荣誉和提拔,所以他主动放弃了。
回到家乡后,宋良友做过门卫、挖矿工人、锅炉工人,不管在哪里,他都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从没有过什么抱怨。
至于他昔日的功劳,他更是半点没有提过,以至于家人都不知道,这位满身伤痕的老兵竟然立下过两次一等功。
当查到这位老兵的过往经历后,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的人们都沉默了,而老人的家人们更是不自觉地流出了骄傲又心疼的泪水。
而在宋良友老人子女的记忆中,宋良友也只会唱一首歌,那就是“雄赳赳、气昂昂,踏过鸭绿江”。
然而老人对这一切依旧浑然不在意,只是每天口中不停地念叨着昔日自己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部队番号“27,81,241”。
英雄虽老,历史仍有痕,他们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国家,却在功成名就后甘愿平凡、默默付出,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