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此地被称“亡人之乡”,人们死后抢着埋在这,如今已遍地是古墓

在我们中国因为有着悠久的历史,所以我们的文化发展的也是异常繁荣的,我们在生活中经会听到一些俗语,这些俗语也是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生活经验,那么这些俗语的背后也是有着些许的故事和背景的。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这样一句俗语吧:“生于苏杭,葬于北邙。”

通过这句俗语,我们就能看出来邙山在古人心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驱马北邙原,踟蹰重踟蹰。”这种写邙山的诗句,对于邙山,就连古人也是十分赞美他的。邙山可以说是一个很有名气的地方了,在我国的历史上,不查不知道,也是有着二十四位帝王都葬在了邙山。

此地被称“亡人之乡”,人们死后抢着埋在这,如今已遍地是古墓

邙山

在邙山这里,帝王陵墓的密集程度,以及数量之多和延续年代之久远,都是其它地方难以企及的。在这些陵墓群中,洛阳邙山上的陵墓群的占地面积已经达到了七百五十平方公里,而且已经被发现的陵墓已经达到了九百七十多座。但现在还存世的仅有三百三十多座,随着时间的不断发展已经大约有三分之二的陵墓消失在了历史进程中了。

相信大家对于邙山并不是很了解吧?邙山分属崤山余脉,地形非常开阔,大概高出黄河和洛河一百五十米左右,位置在黄河和洛河的交界处。这样的地理位置,可以说是绝对的风水宝地。并且,在邙山的下面有十五米左右的土层,渗水率非常低,黏结性好、土壤紧硬密实,特别适合建造陵墓。

此地被称“亡人之乡”,人们死后抢着埋在这,如今已遍地是古墓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邙山的地形和地理位置都是非常好的,但是为什么我们会称它为“亡人之乡”呢?要知道,在广阔无垠的黄土高原上,类似于邙山这样的风水宝地可是有很多的,可偏偏邙山会这么受宠呢?

那这就要从一段传说说起了,据说,因为东汉光武帝刘秀在修建陵墓时,是以西汉文帝与窦皇后合葬的灞陵为参照,但是他也是改变了过去西汉诸陵的覆斗型,以山为陵。值得一提的是,他还从其他地方引来了天然的水流,这样就使陵墓和周围的环境给完美地融合到了一起,那么这样一来的话,被盗墓者发现的几率也是小了很多,可以说,古人的的确确是有着大智慧的。

此地被称“亡人之乡”,人们死后抢着埋在这,如今已遍地是古墓

如果我们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似乎与黄老学说有某种契合,也就是主张清静无为、回归自然。更巧的是,它和晋代郭璞的《葬书》所包含的风水理论相吻合。这也导致了以东汉道教为基础的风水理论,这样一来,邙山也就是成为了各朝各代的风水师心目中的圣地了。

如果我们仔细研究过古代历史的话,那么就会发现山就意味着厚重,水就意味着灵动,山为阳,水为阴,邙山位于崤山支脉,黄河南岸,洛河、伊河汇入黄河的交界地带。那么对于洛阳,它是一个既依山傍水又枕山蹬河,使古人称洛阳为“山河拱戴,形势甲于天下”,北邙山借洛阳地势,其实也就是因为这个因素。

此地被称“亡人之乡”,人们死后抢着埋在这,如今已遍地是古墓

接下来我们要说的关于邙山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风水了,风水学在我国的历史上可谓是非常悠久了,风水学的另一个别称也叫做青乌术、青囊术,较为学术性的说法叫作堪舆。至于它的真正作用,我们无从考证,毕竟,风水只是一种难以实证的观念体系,且不是所有的帝王都埋葬于此。所以,想从一个相对“客观”的角度去分析邙山的墓葬现象,就要从洛阳千年帝都的身份说起。

对于洛阳,相信大家对他都有着一定的了解,许多朝代都把这里作为了都城,我们也是习惯的把洛阳叫做了神都。从周至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等各朝以此为都,历时达1300多年。

此地被称“亡人之乡”,人们死后抢着埋在这,如今已遍地是古墓

而且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洛阳也是一个兵家必争之地,这里的东面是虎牢关,外面是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西靠崤山、函谷关是进入关中平原的咽喉之地,在其北面则是黄河这道天险,以及太行王屋二座大山。得益于此,可以西挟关陇,东压江淮,北通幽燕,南达荆楚。不仅如此,洛阳的环境也是非常适合人们的居住。洛阳这里的比较温和,非常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利于农业以及手工业的发展,所以,千百年来,这里人烟辐辏,文化非常发达。

但是,尽管邙山上的陵墓群非常的多还很集中,却有不少学者们的研究都是中途止步了,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深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东汉以来,战乱的缘故,导致很多历史资料缺失。而现在,已经很难找到数量足够的有据可查的史料,来进行辅助研究了。

此地被称“亡人之乡”,人们死后抢着埋在这,如今已遍地是古墓

尽管这样还是有着很多历史学家经过了长时间的研究和考察也是得到了一些结论的,而且是已经能确定邙山埋葬着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后唐6代共计24座帝王的陵墓及其陪葬墓群。此外,在2008年年初的时候,“东汉帝陵与邙山陵墓群”被列为2007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由此可见,邙山真的可以称得上是“亡人之乡”了。但是这些陵墓群还面临着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保护。经过文物部门的调查,每年都有着七八座古墓正在消失,消失的原因不外乎是工业生产、百姓生活、自然破坏。比如老百姓为了耕地,将大冢一点点地“蚕食”,仅朱家仓村一村,原有的100多个墓冢骤减至10多个。

此地被称“亡人之乡”,人们死后抢着埋在这,如今已遍地是古墓

所以说,对于这些陵墓群我觉得当下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好好地保护他们,因为我们可以从这里获得许多历史信息,这对我们历史方面的研究是非常有成效的!

结语:对于邙山,我相信这里有着非常多的历史遗迹,也是一个我们值得去的地方,如果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它,在它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深度挖掘,我相信我们能够解释更多困惑我们已久的历史之谜。这对于我们来说,无疑也是一种更加宝贵的财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