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2022年新年献词|与君远相知 不道云海深

2022年新年献词|与君远相知 不道云海深
2022年新年献词|与君远相知 不道云海深
2022年新年献词|与君远相知 不道云海深

与君远相知 不道云海深

——《文化艺术报》2022年新年献词

○ 文化艺术报社长 刘龙

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

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掬一捧2022年的晨曦,向《文化艺术报》的新老朋友说一声:新年快乐!

这一年,我们见证、参与着这个国家、这个文化大省、这座十三朝古都的每一次变化、每一个节点。当“天问”奔火、“羲和”探日,当“天和”叩问九天、“天宫”漫步苍穹,当运动健儿激情飞扬、奋勇争先;我们在推出的一条条视频、一篇篇文章中感受国与家的蓬勃朝气,强盛底气和不屈傲气。

这一年,我们在《觉醒年代》中回望存亡绝续的历史,在《1921》和《革命者》中感受挥斥方遒的青春。在《长津湖》和《功勋》中体会献身祖国的崇高。记者们走进延安、西安、汉中、渭南、宝鸡等全省各地红色遗迹,回顾着百年大党的光辉历程,感受着红色文化迸发的活力。访问历史的亲历者、见证者、研究者、传承者,用纸笔为新征程的启航汲取动力。

这一年,我们用一组组数据,呈现了疫情裹挟下的文旅市场艰难挺进的过程。暗夜方显万颗星,从“文旅+盲盒”到“文旅+”科技、艺术、健康……我们看到了一个行业努力突围自救的决心。

这一年,陕西1012处石窟寺有了“身份证”,文物大省首次从“宝贝”中评选“宝贝”,秦始皇銮驾搬新馆,汉文帝霸陵找到了。恰逢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百年,百年间考古之光照亮文明之源,陕西将一次次考古发现,都书画在中华文明的灿烂画卷上。

这一年,我们聚焦陕西书画界,迎来“春风拂面”,观看“江山多娇”,迈步“出长安”,只为“艺术为人民”,这一个个书画展,让陕西书画,在全国闪耀。

这一年,我们从连载高建群先生的《丝绸之路千问千答》、史星文先生的《书法写我》开始,刊发弋舟、王祥夫、张艳茜、远村等一众名家的名作,我们与群众互动,让龙首文苑的花坛里百花齐放,万紫千红。

这一年,我们又在高建群《李苏迎带给我们的秦腔感动》中画上句号。这一年的最后一天下午,我打开李苏迎老师的秦腔经典视频,放大声音,厚重苍远的哭唱秦腔,高亢悲怆,一下子就充斥了整个房间,将我深深地笼罩其中,久久不能挣脱。这种声音,多么像我家乡陕北清涧的道情,能穿透胸腔,使人衍生出一种力量,萌生出一种信念。

2021年在疫情中开始,在疫情中结束。岁末寒冬,新冠反扑下的西安备受全国关注,封城、消毒、做核酸,似乎时间一下子被拉回到两年前,人们在攀升的数据中紧张焦虑,又在四面八方的支援中获得勇气。这样的场景并不陌生,就像这一年中经历过的每一场波折与灾难。

没有哪一年像2021这样,更能让人感受到“守望相助”的力量。过去一年,我们曾感动于那些暴雨中的守望,洪水中的牵手,烈阳下的身影,抗疫中的逆行。每一个平凡的身影,每一颗利他的心,都让生命展现出了不一样的光华。

岁末,习近平总书记号召,“要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眼纳千江水、胸起百万兵,把握历史进程和时代大势,反映中华民族的千年巨变,揭示百年中国的人间正道,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唱响昂扬的时代主旋律。”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文艺作品观照现实,打上时代的烙印特征,展现时代变迁、反映多彩生活,贴近人民、扎根生活时,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坚持文艺的人民立场,着力书写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生命史诗,是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新使命。

作为西北地区唯一一份文化艺术领域综合资讯报纸,我们也愿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提供舞台,细心烹饪陕西角角落落的文艺精粹,将精彩浓缩成一篇篇稿件、一张张照片、一段段视频,为展现陕西文艺蓬勃之态,繁荣之景贡献一份力量,为万千读者提供源源不断的艺术滋养……

与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在新的一年,愿你专注执着又坚毅勇敢,愿你全力以赴并满载而归。愿每个“今天”,都会成未来最好的“昨天”。愿所有的暂被阻抑,最终都能抬头见光。

愿“疫”去不返,愿你我长安。

欢迎订阅2022年《文化艺术报》

责 编 | 赵悦冰

审 核 | 梁飞燕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

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们

-- END --

2022年新年献词|与君远相知 不道云海深
2022年新年献词|与君远相知 不道云海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