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话故事《西游记》中,远赴西域取经的唐僧师徒在途经女儿国时,不仅因误饮子母河的水暗结珠胎闹出笑话,美丽痴情的女儿国女王,还对俊俏多才的御弟哥哥玄奘法师情有独钟,其勇于追求爱情的精神,令当今无数少男少女们羡慕不已。
虽然“女儿国”是吴承恩凭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虚构出来的故事,但实际上,在我国历史上,还确实有过类似的女儿国,它就是我国历史上曾经短暂存在过的东女国。

(东女国女王宫殿遗址)
人们不禁好奇,东女国因何被称为女儿国,历经千年沧桑以后,她们的后裔如今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一、历史上的“女儿国”
据《旧唐书》第一百九十七卷《南蛮西南蛮传》记载,东女国又称西羌,东与茂州、党项交界,东南与雅州相邻,其领地中心,大约在今四川甘孜州的丹巴县至道孚县一带,国土范围南北长约22天行程,东西为9日行程,如果按骑马日行40公里计算,那么东女国的领地面积,南北长约800公里,东西长约360公里,其境内有大小城池八十余座。
按史书的说法,东女国的建筑多为碉楼,其女王住在国中心九层的碉楼之上,而一般平民多住四五层的碉楼,女王不仅头上戴满珠花金饰,其青布毛领的绸绘长裙,也无不彰显其尊贵身份。
和其它男权部落不同的是,东女国重女轻男,国王和各级官吏都是女人,国中设有女王和副女王,由族群中的女性们,推举德才兼备的女子担任,女王去世后,王位由副女王继任。
(东女国的传统服饰)
男人们不能做官,只能在军队中,担任守卫或冲锋陷阵的低阶士兵,至于排兵布阵的将军,同样也由女人担任。
在每个族群大家庭中,也仍然由女性当家做主,母亲拥有绝对的权威,掌管着家庭财产的分配,主导家中劳动的协调安排。
二、”女儿国”的消亡
东女国不存在长期的夫妻关系,她们繁衍后代实行走婚形式,不同族群间的男女利用集会,相互看对眼后,男子夜间须爬上女子碉楼,经过体力测试,才能与对方同眠同宿,至第二天早上鸡叫时离开,这种关系直到女方怀孕后方才终止。
有关东女国的记载,在五代十国的后唐最为详细,至唐代中期后,由于和各土藩关系变得紧张,双方之间的战争维持了一百多年,一些较小的土藩少数民族不堪战争,只得归降,唐朝便将8个少数民族部落,从岷山峡谷迁移到便于管理及军事保护的大渡河沿岸,而东女国女王所率的部落也正在其中。
(东女国故都遗址)
迁居后的东女国女王,还与其他少数民族首领一道,前往长安朝见皇帝,被册封为“银青光 大夫”,虽然是虚衔,但是品级极高,相当于节度使之类的省级官员。到了唐后期,随着土藩势力不断壮大,进逼到大渡河一带,为了自保,东女国的遗留部落,只得采用墙头草的态度,两边示好。
此后随着唐朝不断衰落分裂,土藩也很快崩溃,昔日被统治的青藏高原,又回到了曾经的部落时代,到了宋元明三代,中原对这里的统治和影响更加有限,东女国等少数民族部落,再也没有出现在史料中。
三、大峡谷中的母系氏族
进入清朝以后,土司制度走进川藏地区,东女国的大部分遗留部落,由于地处交通枢纽要道,不断受到外族文化的冲击,最后一任女王死后,维系母权统治的习俗就此终结,曾经的女儿国逐渐演变成父系社会,只有一些地处深山峡谷的部落,由于信息闭塞,还仍然保留着母系社会的风俗,并且一直流传至今。
(东女国传统文化节)
根据专家的实地考察,唐朝时期内迁的东女国部落,主要分布在今天川、滇、藏交汇的雅砻江和大渡河支流大小金川一带,而地处深山之中的扎坝,则是保留其母系社会风俗最为完整的残余部落之一。
如今的扎坝,一共有七个乡,其中五个乡在道孚县境内,两个乡在雅江县境内,总人口大约一万人,和历史上的东女国一样,这里的女性是家庭的中心,掌管财产及劳动事务的分配,有的家庭多达30人,成年女性为家中的母亲,男性则为舅舅,年纪最大的母亲主宰家庭的一切,很明显,虽然经过现代文明的影响,这里的社会结构和东女国时代已经完全不一样,但是在家庭地位和婚配形式上,他们仍然还保留着一些母系社会的基本特点。
四、沿袭千年的走婚一族
时至今日,扎坝人还依然实行走婚制,在适婚青年的集会上,男方如果看到了心仪的姑娘,就会从对方身上抢来手帕、坠子等信物,而如果女方不追着讨要,那么就表示同意接受和男方走婚。
(碉楼上的女子)
到了晚上,女方会在自己碉楼窗户边点上一盏油灯,以告知对方自己住的房间方位,这时,男方就必须手脚并用,如同攀岩一样,爬上十米多高的碉楼,侧着身子从狭小的窗户中钻进闺房,与心上人互诉衷肠,然后等第二天鸡叫前,再原路返回。
这个过程不仅考验体力和耐力,对身体的柔韧性也有较高要求,而一旦男方不能顺利爬进碉楼,或是中途摔下,不仅走婚的愿望落空,还会遭到族人的耻笑,从此很难再有女孩看上他,这其实也是部落族群优胜劣汰的必然选择。
走婚成功的男子,被称为“甲依”,他可以一次走婚后再也不去,或者天天都去,扎坝的男子大多数都爬过几个女子的碉楼,而那些适婚的女子也可以同时有很多“甲依”,走婚的双方一旦感情破裂,则会以男子不再前去爬楼,或是女方拒不开窗而结束走婚。
女方生下小孩后,“甲依”一般不去相认,也不用承担抚养责任,小孩的抚养义务由家中的舅舅承担,但是令人不解的是,虽然没有相认,那些在母亲家族中长大的小孩们,一般都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
(走婚的男女)
由于远离俗世地处峡谷,扎坝的女人们个个貌美如花,她们长期以来遵循着先祖们留下的走婚习俗,来维系部落的繁衍生息,当然,走婚也是有规矩的,比如三代内无近亲关系,然后双方你情我愿才获许可,而对于那些爬错楼或是强行闯入的男子,还会受到族群的惩罚。
近年来,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外出打工热及外来因素的影响,扎坝的年轻人不再执着于走婚,他们开始自由恋爱,自由组建家庭,共同抚养儿女,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