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魔”白居易在《后宫词》中写道“可怜红颜总薄命,最是无情帝王家。”
这首诗词表达的是宫人不受皇帝宠爱的情景,宫人日夜思念着帝王,但是帝王对宫人不管不问,表明帝王非常的冷酷无情。
随后,“最是无情帝王家”不仅有了帝王对宫人无情的意思,还延伸出更深层的意思,那就是帝王家为了争夺权利而大打出手,相互杀戮。

帝王家的人为了皇位,为了权利,不惜杀父弑君,手足相残,不顾友情,不顾亲情,非常的冷酷无情。历史上父子相杀,兄弟相残的事情有很多,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的次子,当年逼着父亲起兵,李渊被李世民算计了,无奈之下只能起兵,最终登基称帝,建立大唐。李渊起兵的时候,许诺李世民将来把太子之位给他。
李世民听到之后很高兴,卖力的杀敌,心中期待着太子之位。可是李渊说话不算数,出尔反尔,他称帝之后,册封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这下可把李世民气坏了。
李世民大怒道咱老李是谁啊?打天下的小能手,我老李天天在外面杀敌,李建成啥也不干,坐在家里就当了太子,我图啥啊。
此话不假,李渊能够坐稳皇位,多亏了李世民,要不是李世民四处征战,打下了这大唐江山,李渊还不能坐上皇位。
当初李世民卖力打天下,也是因为李渊承诺让他当太子,将来接管天下,如今李渊说话不算数,搁谁谁也受不了。李渊既然不仁,李世民也打算不义。
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世民在玄武门埋伏士兵,射杀了太子李建成。随后,李世民逼迫李渊改立他为太子,让李世民掌管天下大事。
据《新唐书》记载,李渊下诏:“自今以后军国事务,无论大小悉数委任太子处决。”同年,李渊禅位给李世民,李世民登基称帝,史称唐太宗。
李世民的称帝之路可谓是充满着血腥,手上沾满了鲜血,整个过程是暴力篡逆,他先是杀了太子,随后逼迫皇帝,最终篡逆称帝,通过一系列不正当的手段夺取了皇位。
如果换做是其他皇帝,早就骂了,搞不好还会遗臭万年,但是李世民非但没有没骂,反而是备受赞誉,成为千古一帝,成为明君典范。
与李世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明成祖朱棣,他也是弑君篡位,但是他的名声很不好,被骂成千古暴君。两人做了类似的事情,为何名声却天差地别呢?
第一、对大臣的态度不一样
李世民整体来说是一位仁君,对大臣的态度很好,虚心纳谏,宽容大度;反观朱棣就不同了,刚称帝就大开杀戒,屠杀百官,让大臣对他是战战兢兢。
史书都是后人写的,后人写史书的时候,肯定会称赞李世民的好,让皇帝向李世民学习,不要随便屠杀百官,这也是为了史官自己好。大臣自然是喜欢李世民这样的皇帝,而不是朱棣这样的皇帝。
第二、治国方式不一样
李世民以文治天下,开创了“贞观之治”,百姓休养生息,唐朝国泰民安,大家都念李世民的好;
反观朱棣就不同了,尽管他也开创了“永乐盛世”,但是百姓却民不聊生,艰苦度日,甚至还出现了农民起义,两者之间的差距可谓是非常明显。
第三、篡逆的目的不一样
李世民篡逆是为了当太子,本来太子就是他的,是因为老爹说算数,太子之位才没了,按理说李世民也是一位“受害者”。
李世民的目的不是奔着皇帝去的,而是奔着太子去的;反观朱棣就不同了,他的目标很明确,很清晰,就是干掉朱允炆,不是他死,就是我亡。
干掉朱允炆,自己当皇帝,这是朱棣的目标,很明显这就是篡逆。
李世民和朱棣尽管行为做法相似,但是实质内容还是有一定区别的,这也就是后人对他他俩态度不一样的原因。
小年到了,春节还会远吗?
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参考文献:《新唐书》、《明史》、《资治通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