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大明风华中太子、太孙称呼朱棣为爹和爷爷,是历史真实还是杜撰?

前言:《大明风华》是一部国内少见的明代历史剧,除了某位演技一言难尽的大女主之外,发生在朱棣和三个儿子太子朱高炽、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以及太孙朱瞻基相互之间的父子、祖孙之情,乃至于兄弟纷争、叔侄斗法,无不让人看得津津有味,甚至捧腹大笑。

其中大量富有生活气息的台词被认为极接地气,特别是朱家三兄弟看到朱棣一口一个“爹”,太孙朱瞻基亲热地叫着永乐皇帝“爷爷”,无不让人诧异宫廷剧也可以这样演绎。不过话说回来,明代的皇子、皇孙真的可以称呼当朝皇帝为“爹”和“爷爷”吗?这是导演和编剧的异想天开,还是在历史上真的有迹可循?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

大明风华中太子、太孙称呼朱棣为爹和爷爷,是历史真实还是杜撰?

太子和汉王剧照

《皇明祖训》的规定

“爹”这个称呼由来已久,至少在两汉三国时代,古人就已经称呼自己的父亲为爹或者阿爹。南北朝隋唐时期,人们更多用“爷”来称呼父亲。比如著名的《木兰辞》里面就有“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这样的句子,这里的“阿爷”自然是指木兰的父亲。此外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兵车行》中有这样一句诗:“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这里的“耶娘”就是“爷娘”的意思。不过到了宋代,人们又逐渐开始用“爹爹”来指代自己的父亲。至于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连宋朝人自己也搞不清。

今人呼父为爹,母为妈,兄为哥,举世皆然,问其义则无说。—《鸡肋篇》

根据南宋中期诗人叶绍翁在其所著《四朝见闻录》记载“高宗称徽宗为爹爹”,可见当时的宋朝皇室内皇子也是如此称呼皇帝。而在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推翻元朝之后,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革除元朝留下来的所谓“胡俗”,那么明朝皇室会由此向宋朝皇室学习吗?很有可能!

不过在探究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皇子、皇孙们在正式场合下该如何来称呼皇帝。早在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的时候,礼部官员就对皇子、皇孙、皇弟、皇侄在表笺内如何称呼皇帝给出了自己的意见,也得到了朱元璋的认可。所谓的表笺,是臣子在陈谢、庆贺时向皇帝陈述事情的文书,是非常正式的公文。

大明风华中太子、太孙称呼朱棣为爹和爷爷,是历史真实还是杜撰?

朱元璋剧照

随着政权的稳固和龙子龙孙的逐渐繁衍,朱元璋通过多年的努力,主持修纂了一部《皇明祖训》,里面对后世子孙的行为规范作出了具体的规定。至于皇室成员在表笺内对皇帝乃至太后的称谓,更是重中之重。

凡进贺表笺,皇太子、亲王于天子前自称曰长子某,第几子某,王某;称天子曰父皇陛下,称皇后曰母后殿下。若孙则自称曰长孙某,封某,第几孙某,封某;称天子曰祖父皇帝陛下,称皇后曰祖母皇后殿下。—《皇明祖训·礼仪》

我们拿朱元璋的长子皇太子朱标和第四子燕王朱棣一家来举例子,二人在表笺中当然要称呼朱元璋为“父皇陛下”,同时自称“长子标”和“第四子燕王棣”。至于朱标之子朱允炆(建文帝)和朱棣之子朱高炽(明仁宗)则要自称“第三孙允炆”和“第四孙燕封高炽”。

日后在天顺年间,二次登基的明英宗朱祁镇为生母孙氏(对,就是本剧的大女主)上徽号为“圣烈慈寿皇太后”。但是许多在外王府在冬至节的表笺中仍然称孙氏为“殿下(应称陛下)”,明英宗极其愤怒,将各王府的长史官全部打入大牢。可见表笺中写错称谓,后果非常严重。

大明风华中太子、太孙称呼朱棣为爹和爷爷,是历史真实还是杜撰?

孙太后剧照

《太祖皇帝钦录》的说法

但是以上的称呼太正式,我们无法想象日常生活中朱标或者朱棣会对着朱元璋一本正经的称呼“父皇陛下”,这也太生硬了。那么平时在宫中,到底该怎么称呼呢?能不能喊“爹爹”和“爷爷”呢?我们要从一本《太祖皇帝钦录》说起。

众所周知,明朝灭亡后统治中国的是清朝。而在宣统三年(公元1912年)末代皇帝溥仪宣布退位之后,凭借着《优待皇室条件》得以继续留在紫禁城中生活。但是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大事:逊帝溥仪被冯玉祥赶出了紫禁城。

由于溥仪此前已经倒卖了大批文物,民国政府紧急组织了一批文人前往故宫进行清点。在这个过程中,著名红学家俞平伯从景阳宫御书房发现了一本明代皇家密档:《太祖皇帝钦录》。此书“蓝面、黄签、经折式,文皆楷书,有红圈断句”,其中记录了大量朱元璋给皇子亲王们下达的谕旨。这些谕旨都非常的口语化,得以让我们一窥明代皇室间的称谓。

同日,内使小驴儿等赍到世子启本:“洪武二十六年五月初九日早朝,于奉天门钦奉爷爷圣旨:‘你写启本去说与你父亲知道。着安陆侯、商都督回来,他两个是无事的。爹爹说与他两个不要烦恼,比外公、凤翔侯一般好好的教他回来。西凉侯他是知情的不要他知道,差人防送将来。不要枷锁他,也不要监他,只这般好好的防送将来。钦此。’”—《太祖皇帝钦录》

大明风华中太子、太孙称呼朱棣为爹和爷爷,是历史真实还是杜撰?

故宫

为了避免大家看得云里雾里,我们对这段文字做一个简单的说明。上文的中的世子,是晋世子朱济熺,朱元璋第三子晋王朱棡的嫡长子。时间点则在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五月,蓝玉案之后。

我们都知道当年二月发生了著名的“蓝玉案”,包括蓝玉在内的大批勋贵和高级武官在南京被处决。但是当时还有一批所谓的蓝玉党羽正在山西境内练兵,收拾他们的重担就交到了封国太原的晋王肩上,而负责居中传递消息的就是晋世子朱济熺。

根据上文中的记录,朱济熺对朱元璋的称呼很清楚:“爷爷”,对自己父亲晋王的称呼则是“爹爹”。此外文中的“外公”,是指晋王的岳父永平侯谢成,说明当时还没有“姥爷”这样的说法。

结语:作为明代的皇室密档,《太祖皇帝钦录》中所记载的皇孙朱济熺对于皇祖父朱元璋的称谓:“爷爷”,显然可以作为本文明确的结论,即《大明风华》中太孙朱瞻基称呼朱棣为”爷爷“,绝对有历史依据。

至于皇子能不能称皇帝为”爹爹“,倒是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既然世子称晋王为爹爹,称朱元璋为爷爷,那么我想晋王称明太祖为爹爹,想必也不是什么让人难以接受的事实。由此看来《大明风华》这部剧虽然有着众多的魔改,但是这接地气的称呼还真不是胡编乱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