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古代打仗有4招,孙子为啥说攻城是“下下之策”?你瞅瞅襄阳护城河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古代打仗有4招,孙子为啥说攻城是“下下之策”?你瞅瞅襄阳护城河

孙武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被誉为“兵圣”,后人尊称他为“孙子”,他著有《孙子兵法》一书,为后代兵家提供了基本的思想和战略方针,对中国军事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孙子兵法》不仅可以应用于军事,它还适应于各个领域,大到军事战争,小到日常生活,处处都能用到兵法!

熟读兵书之人,在各行各业都能如鱼得水。天下大道万变不离其宗,其根源都是一样的,只要掌握了事物的本质,做任何事情都是得心应手,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无论干什么都能成功的原因。

古代打仗有4招,孙子为啥说攻城是“下下之策”?你瞅瞅襄阳护城河

孙子为后人总结了很多军事思想,其中大家最为熟知的就是打仗四招——“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孙子认为用兵打仗的最高境界就是用谋略取得胜利,其次是用外交取得胜利,这两种用兵之道是最高明的,兵不血刃就能取得胜利,可谓是用兵之道的精髓所在。

以上两种是动脑的,以下两种是动手的。再次是用武力攻打敌人,取得胜利,最后就是士兵攻城,爬城楼攻打敌人。

古代打仗有4招,孙子为啥说攻城是“下下之策”?你瞅瞅襄阳护城河

古代这四种用兵之道,孙子认为攻城是“下下之策”,其一攻城损失惨重,其二攻城获胜的概率很小,很多人选择攻城,但是死了很多士兵,城池也没有攻下来,可谓是得不偿失。

古人为了增强城池的防御性能,一般上采用两个办法,第一增加城墙的高度和厚度,这样就增加了安全系数,第二古人在城池之外修建一条护城河。

在影视剧中,我们经常看到城池之外都有一条长长的河流,这河流可不是让百姓游玩钓鱼用的,而是用来抵御敌人,保护城池用的。

古代打仗有4招,孙子为啥说攻城是“下下之策”?你瞅瞅襄阳护城河

在陆地和城池之间增加一条河流,就相当于增加了一个安全屏障,用河流来抵御敌人,让敌人造成损失,这样他们在攻城的时候就会大大减少了锐气,城池攻下的概率就会降低。

多一份屏障,就多一份安全,打仗可不是闹着玩的,要想尽一切办法保护自己的安全。护城河中最为出名的就是襄阳护城河,它的平均宽度超过了180米,最宽的地方是250米,它被誉为“华夏第一城池!”

正是有了如此宽的护城河,襄阳才抗住了蒙古铁骑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如果没有护城河的话,蒙古铁骑很快就能攻破襄阳!

古代打仗有4招,孙子为啥说攻城是“下下之策”?你瞅瞅襄阳护城河

参考文献:《孙子兵法》、《卫公兵法》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