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龚千炎:训话、文字、音韵、语法

摘自龚千炎《中国语法学史》第一节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与语法研究简述

语法学是语言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要想更深入地了解语法学的发展历史,便必须从系统中看个体,先了解下整个语言学的发展历史。

中国古代是没有“语言学”这个名词的,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古代没有这个术语,就认为中国古代没有语言学。其实,中国人很早就注意语言问题的研究,例如战国末期的荀況(公元前33一公元前255)在《正名篇》中,就谈到了语言的作用、名与实关系的社会约定性等问题。汉以后的经师和文学家,则更大都是语言学家,他们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不过,大都散见于各类书籍和文章中,很少形成专书。所以,我们要研究中国语言学史以及语法学史,除了面对若干专书外,还必须对历代的零散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整理,以从中发掘出许多宝贵的东两来。这尚有待于我们不断的努力。

中国语言学若以专著而论,则训话学发生最早,文字学次之,音韵学又次之,语法学最迟。

远在公元前四、五世纪的文献中,就有西周和春秋时代的人解释语言文字的记载。例如《国语 周语下》,叔向解释《周颂·昊天有成命》“夙夜基命宥密,于缉熙。亶厥心,肆其靖之”说:“夙夜,恭也;基,始也,命;信也;宥,宽也;密,宁也;缉,明也;熙,广也;亶,厚也;肆,固也;靖,和也。”这类词语解释在当时以及此后可说是比比皆是,这无疑给词典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到了战国时代,名学兴起,对事物的分类有了初步的认识,这样,也就能按事物的类别对词语加以区分了。由此可见,我国第一部解释古语词义的专著《尔雅》出现在周末汉初,绝不是偶然的。《尔雅》正是把各种词语按事物类别分编,在各篇中又综合同义词分条解释的。它“释雅以俗,释古以今”,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起到训诂的作用。与《尔雅》性质近似的著作,还有西汉末年扬雄的《方言》和东汉末年刘熙的《释名》。《尔雅》以后,训诂学历久不衰,各个朝代都有代表之作,例如魏张揖的《广雅》,晋郭璞的《尔雅注》、宋陆佃的《埤雅》、明方以智的《通雅》、清王念孙的《广雅疏证》等。训诂学之所以最先兴起并历久不衰,是因为我国古代一贯尊崇经书典籍,以对它的词语的训释和教义的阐发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

与印欧语拼音文字不同,汉字是表意文字,形与意有密切关系,所以汉语训诂学有一种分析文字的结构,以研究文字所表示的原始意义的方法。这种方法早在春秋时代就开始了。例如,《左传 宣公十二年》中说到“于文止戈为武”,意思是“武”的字形从“止”从“戈”,说明只有停止干戈才够得上称为“武”。又如,《左传 宣公十五年》中说到“故文反正为乏”,意思是“乏”字的字形是反过来的“正”字(文“乏”字写作“(乏小篆)”,反了正的人就该乏绝了。这种研究文字的方法发展到东汉,就出现了我国第一部文字学专著《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直到今天各类词书中仍可窥见它的影子,它所定下的一些基本原则一直为字典及词典所沿用。《说文解字》中80%以上的汉字是形声字,所以从字形上既能见义也能得音,这样文字学在古汉语的研究中便占据了首要地位。由此可见文字学紧随训诂学之后而成为中国的显学,也不是偶然的。《说文解字》以后,各个朝代也都有文字学的代表作,例如晋吕忱的《字林》、南朝梁顾野王的《玉篇》、唐颜师古的《匡谬正俗》、宋王洙等的《类篇》、辽僧行均的《龙龛手鉴》、明梅膺祚的《字汇》等。清代更是呈一时之盛,光是研究《说文解字》的书就有100多种,并出现了所谓“说文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解字句读》。

也正因为汉字不是拼音文字,汉语又无词形变化,所以就不像印语那样语音成为语法的组成部分,语法学和语音学都发生得很早。在我国,语法科学固然产生很迟,音韵研究也起步稍晚。我国音韵学的研究是从反切之法开始的。由于汉字不是拼音文字,所以拼音方法迟迟未能产生,直到汉末,因为受到梵文字母的影响,才产生了反切这种我国特有的拼音方法:“胎,大才反”,取上字的声母,取下字的韵母,声母与韵母合在一起,即拼出了被切之字的读音。相传三国魏世孙炎用反切为《尔雅》注音(《尔雅音义》),这样在中国音韵学史上就出现了第一部用反切注音的专书。反切之学十分重要,因为“盖有反语,则类聚之即成韵书,此自然之势也”。一般认为最早的韵书是魏代李登的《声类》和晋代吕静的《韵集》。按四声分韵的韵书大约始于梁代沈约的《四声谱》,从此,声调成为韵的组成部分,不同声调的字不能同属一个韵部。隋代陆法言的《切韵》是影响最大的一部韵书,它虽已亡佚,但据它增订重修的宋代陈彭年等奉敕撰的《广韵》却保存了下来,这是最早的体系完整的韵书。《切韵》《广韵》而后,音韵学大盛,著作不断问世,其中以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影响最大,价值最高,可算是一部系统严谨的科学著作。

我们看到,由干汉语、汉字的特点,由于我国的国情,训诂学,文字学和音韵学先后都成为显学,而语法学发展却极为缓慢,直到清末《马氏文通》才建立了科学的系统。当然,古人对于语法现象还是有所论述的,对于语法的某个部门还是有所研充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