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新能源汽车的专属保险来了!能否化解车主的“桩”焦虑?

新能源汽车的专属保险来了!能否化解车主的“桩”焦虑?

12月27日,据上海保险交易所官方公众号消息,上海保险交易所于当日正式上线新能源车险交易平台,并首批挂牌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产险等12家财险公司的新能源汽车专属保险产品,为新能源汽车专属保险产品落地服务提供支持。

就在12月中旬,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在其网站公布了《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试行)》(以下简称《专属条款》),这意味着研究探索了三年的新能源专属车险真的来了。

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但是在传统车险中,电池是否属于车损的范畴,在承保理赔实际操作中存在较大争议。

在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的强劲增长下,保险行业也不得不开始将其与传统车险作区分处理。

记者注意到,新能源汽车专属保险则扩大了保障范围,电池及储能系统、电机及驱动系统、出厂设备、自燃等均纳入承保范围,车辆行驶、停放、充电及作业期间的车损也被纳入承保范围。

新能源专属车险的到来,能否缓解车主的充电焦虑?又能否打消小区物业对于安全隐患的顾虑?

新能源汽车的专属保险来了!能否化解车主的“桩”焦虑?

截图自新能源车险交易平台。

自家的充电桩也算“车险”

此次发布的《专属条款》还对新能源汽车进行了定义,即较为常见的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都属于新能源汽车。在新能源专属车险落地后,这些车辆新投保及续保都只能使用专属条款,传统燃油车则继续使用老条款。

从已公布的《专属条款》来看,新能源车险包含新能源汽车损失保险、新能源汽车第三者责任保险、新能源汽车车上人员责任保险3大主险和13个附加险。

与传统车险相比,新能源专属车险增加了一些保障内容。比如除了车身外,新能源车独有的“三电”系统(电池及储能系统、电机及驱动系统、其他控制系统)以及其他所有出厂时的设备都纳入承保范围。

除了主险之外,新能源专属车险还为广大新能源车主量身定制了一系列附加保险,满足新能源车车主的保险需求。比如,新能源车在充电的时候,因为外部电网故障导致车辆损失,那附加的外部电网故障损失险就可以提供保障;自家安装的新能源车充电桩,因为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导致的损失,附加自用充电桩损失保险也能赔付。

新能源汽车的专属保险来了!能否化解车主的“桩”焦虑?

“为什么现在还有人买油车?”

2021年可谓是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年。根据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2021年新增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是2020年的2.4倍,相关领域融资总额超800亿元。

曾经,年产销十万对新能源汽车行业来说还都是个天花板。仅仅过去几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2021年11月份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2021年1月至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302.3万辆和299.0万辆。

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还表示,2022年要进一步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随着政策、技术、市场三方面积极因素共同发力,新能源汽车市场利好不断。

蔚来创始人李斌甚至在沟通会上直白地说道:“我简直就完全不明白,现在大家为什么还买油车,这多怀旧才会买油车。”

但充电难,目前仍是阻碍车主是否选择新能源汽车的一大心病。有网友就直言不讳地指出,加油3分钟=充电3小时+排队1小时。

北京的出租车司机王先生对记者表示:“自己开出租车很多年了,去年开始换的新能源汽车,由于是农业用电,所以比汽油便宜很多,但是到了晚上就真的不敢跑长活了,一怕路上没有充电桩,二怕即便有了充电桩,也需要排队。”至于为什么选择新能源汽车,更多还是因为看到了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支持。

“电动车自燃新闻自己也看过,不过觉得担心是没必要的。”王先生说。

排队抢桩的难题如何解?

王先生所面临的问题在出租车行业内并不罕见,充电桩发展势头已被新能源汽车远远地甩在身后。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9月,我国车桩比例约3:1,且整个公共充电桩的平均利用率却还不到百分之十。

“老小区不能按充电桩我能理解,新小区为什么也如此费事呢?这无非就是想把大家逼到公共充电桩去消费。”家住某三线城市的李女士对记者抱怨道,想在自己的车位上按个充电桩,物业却不停地以种种理由搪塞。

“电容的富余量,是供电部门根据小区在规划建设时的用电容量对应配置。电容的富裕量一般都不够承载10个充电桩,小区内大多数私家车的充电时间都在晚上,几乎不存在错峰的可能性,升级需要几十万元。不过,电容量不足只是物业面对充电桩建设不积极的原因之一。”从事充电桩行业多年的刘先生对记者说道。

相比于私人的充电桩,刘先生认为,物业确实更希望与充电桩企业来共同运营公共充电桩,一来在消防和管理上更加科学专业,毕竟传统车险并不包括充电阶段;二来也有相应的分成。

但与之相对反,充电桩企业却更希望推动私人充电桩的建设,一个社区公共充电桩至少要6—8年才能收回成本,面对新能源汽车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企业既需要回笼资金搞研发,又担心换电模式得到大规模普及,这意味着前期大手笔投入的充电桩很可能会血本无归。

充电桩真的不够多吗?车桩比多少才适合?

对此刘先生认为,车桩比1:1肯定不现实,这是资源的浪费,也不能保障每辆车需要的时候就有桩。排队充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充电桩规划的不合理,以及车主们的充电时间和地点相对集中导致的。最有效的办法还是提高单个桩的利用率,例如国家电网公司一直在推的“个人充电桩共享”,还有出租车车队内对各充电站桩位情况的实时共享等。

“至于新能源汽车的专属保险能否在一定程度上打消物业和车位主人对充电桩的安全焦虑,尚需时间检验。”刘先生说。

■作者:中国城市报记者 刘天瑞

■编辑:张阿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