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整编74师是王牌部队,为人熟知,但这段不光彩的历史却没几个知道

国民党军第74军(即整编74师),号称抗战虎部队、解放战争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在两淮战役、涟水战役和孟良崮战役中,都对我军造成了不小麻烦。第74军下辖第51、57和58师,其中的主力部队第58师是74军首任军长俞济时的嫡系部队。其实原本这支部队不过是北洋降军,是真正的杂牌军。后来怎么会变成中央军并成为王牌部队的?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一、老滑头陈耀汉的第58师

国民党军第58师,其前身最早是北洋军的降军。1927年,眼看北洋军大势已去,时任北洋军山东军阀张宗昌手下大将褚玉璞参谋长的陈耀汉,带领部分北洋军投降了蒋介石手下的安徽军阀、第三十七军军长陈调元。陈耀汉部参与了讨桂战争,并得到新编26师的番号。

整编74师是王牌部队,为人熟知,但这段不光彩的历史却没几个知道

1931年受江淮米船惨案弹劾案的影响,蒋介石趁机着手削弱陈调元的兵权,新编26师被改编为二旅四团制的丙种师第58师,并得以脱离陈调元的控制,改驻河南商城。随后第58师参与了对鄂豫皖苏区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的围剿,陈耀汉自知是杂牌军,为了保住军权,他在与红军作战时便每每保存实力。

在1932年1月的商潢战役中,陈耀汉眼见援军第2师汤恩伯部被红军击溃,便干脆直接率部弃城南逃。在1933年4月的潘家河战役中,正当第13师万耀煌部与红军激战时,陈耀汉又借口天降大雨、通信设备失灵,迟迟不肯出兵增援。靠着这点卖队友的小聪明,陈耀汉的部队一直没受到什么大损失。

二、参与进攻红二、六军团

1934年10月,红二、六军团在黔东会师后,决定重返湘鄂边建立根据地。经过龙家寨战斗和浯溪河战斗两次胜利,红军重创湘西军阀陈渠珍和独立第34旅罗启疆部,在湘鄂边站稳脚跟,并一度兵抵湘西重镇常德市城下。

湖北军阀、第十六路军总指挥徐源泉害怕红军趁机向湖北发展、打回洪湖老苏区,于是将他的嫡系部队第10军和受其节制的第34、44、58师等部队纷纷调来对付红二、六军团。湖南军阀何键也积极配合,两个军阀拼凑起八个师、四个旅又四个保安团共近10万人的兵力,兵分六路向刚建立不久的湘鄂川黔根据地杀来。

整编74师是王牌部队,为人熟知,但这段不光彩的历史却没几个知道

此时红二、六军团已由刚会师时的7700人,发展到11700余人,此外还有3000多人的地方武装和1100多人的后勤单位。面对敌人的重兵围剿,贺龙提出转移到敌后调动敌人的建议,但没有被通过,经集体表决其他人还是决定在根据地内寻歼敌一路。不过由于几路湘军都是萧克的老对手,作战比较谨慎。红军经过溪口、高粱坪、子午台和后坪等几次战斗,都未能歼灭敌人一路,反而牺牲了熊仲卿、刘志高和周志斌等几个团级干部。

在国民党军的压迫下,红二、六军团被迫节节后退,根据地内仅有的两座县城大庸、桑植和省委所在地卧塔都先后失守。贺龙、萧克等认为根据地已经丢失,便开会决定北渡长江到鄂西一带建立新根据地。刚占领桑植县城的陈耀汉纵队(辖第58师和暂编第4旅)不知道红军部署的变更,正兵分三路追击红军,想不到却与红军撞了个正着。

三、以逸待劳歼灭第172旅

陈家河是澧水东岸的一个小集镇,位于桑植县城西六十里,是周围大山中的一个小盆地,至今也是湘西地区重要的交通要道,S305省道就经过该镇。红二、六军团北移路线正好经过这里。走在陈耀汉纵队中路是第58师172旅,1935年4月12日下午五点,第172旅搜索队与红军前卫团在陈家河以西发生接触,短暂交火之后双方各自活捉了对方几名俘虏。

整编74师是王牌部队,为人熟知,但这段不光彩的历史却没几个知道

第172旅旅长李延龄从俘虏口中得知红军大部队正通过陈家河,便命部队急速前进,想截住运动中的红军。贺龙、萧克等也通过审讯俘虏,得知敌人兵力只有两个团,便决定集中力量吃掉这股敌人。由于红军正由南向北呈行军纵队,尚未集结完毕。贺龙便下令部队就近构筑起工事,打算等部队全部到达后,诱使敌人来攻,好抓住机会反击。

第172旅的部队也正呈行军队列向陈家河集结中,李延龄求战心切,没等部队全部到达,便在13日晨率刚集结的一个步兵营向红军阵地发起攻击。这时红军尚未全部到达,驻守在阵地上的是红二军团的部队,擅长爬山运动却不擅长阵地战,加上要诱敌深入,便且战且退放弃了几个山头。李延龄手下两个团长劝他暂缓进攻,等待左右两路军赶来,李延龄却说:“不急,把最后那股敌人解决掉再说。”

战斗到13日下午四点,担任后卫的红六军团各团已经集结完毕,萧克、王震亲率部队从山上的阵地冲下来,对敌人发起总攻。激战两个小时,第172旅被完全击溃,第343团团长王斌瑞当场阵亡,第344团团长孙芳兰被俘。左右卫士劝李延龄赶紧逃跑,李延龄拒绝说:“我一生从未打过败仗,如今全军覆没,有何脸面再见陈师长?”说罢提着大刀去和红军肉搏,最后被红军击毙。

四、乘胜追击歼灭第58师师部

陈耀汉亲率第58师直属队、第174旅旅部和第348团为总预备队,在得到李延龄的接敌电报后,急忙向陈家河镇赶去增援。在走到两河口乡时,碰到前面逃回来的溃兵,得知第172旅已经被歼灭,走在右路的第347团和新兵营也被击溃。陈耀汉害怕再往前会遭埋伏,于是再次发挥卖队友的老传统,率部立即向南逃窜,想向驻卧塔的第26师郭汝栋部靠拢。

整编74师是王牌部队,为人熟知,但这段不光彩的历史却没几个知道

陈耀汉的第六感确实没错,红六军团军团长萧克没急着打扫战场,他从俘虏兵口中得知敌人还有一个师部和一个旅在附近时,便亲自率第51、53团向南追赶。陈耀汉率部跑到距陈家河以南八十公里的桃子溪时,以为已经足够安全了,便停下来休息。不料萧克的部队就跟在屁股后面,萧克在走到距离桃子溪五公里的一条小河边时,见河水浑浊,判断敌人刚过去不久,便马上组织部队对敌人发起攻击。

陈耀汉这会完全没有防备,工事也没做,警戒也没有放。尽管红军的两个团总兵力只有不到2000人,国民党军却有超过4000余人,但在红军的袭击下瞬间就乱了。没过多久,红二军团第4师10团也赶来增援,激战到晚上八点多,国民党军伤亡惨重。这时天上忽然下起倾盆大雨,第173旅旅长张镜明赫趁机在夜幕的掩护下率残部逃出战场。

陈耀汉和师参谋长周植先则被困在一个山头上,眼看红军已攻上山头,正在和他的警卫连展开肉搏,陈耀汉准备举起手枪自尽。他的副官陈忠夺下手枪,一把把他推下山,陈忠自己也和几个卫士一起滚下山坡。就这样,陈耀汉侥幸逃脱了被红军俘虏的命运,不过他的参谋长周植先则最终落入红军手中。

五、战败后的第58师

陈家河、桃子溪两次战斗,红二、六军团共歼灭国民党军第58师所属的三个步兵团和一个山炮营,缴获枪支2000支、山炮2门。这2门山炮在之后的战斗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其中的一门还跟着红军一直长征到了陕北,至今仍在北京军事博物馆里展出。

整编74师是王牌部队,为人熟知,但这段不光彩的历史却没几个知道

此战以后,红二、六军团也放弃了北渡长江的计划,并转而专门进攻战斗力相对较弱的鄂军徐源泉部的几个师。经过忠堡、龙山和板栗园几次战斗,终于打破了敌人的这次围剿,收复了湘鄂川黔根据地。

此战后第58师残部算上被红军放回的俘虏兵,仅剩兵力5000余人。这就意味着该师在陈家河、桃子溪战斗中不可恢复性损失兵员(尤其是步枪兵和炮兵)5000余人(战前全师1万余人)。陈耀汉脚上中了一枪,性命倒是无大碍,只在医院躺了十多天,不过他的军事生涯也终于到头了。蒋介石以作战指挥不力为由将他撤职,并由他的浙江老乡、黄埔一期生俞济时接任第58师师长。

俞济时带着三个浙江保安团过来,编成新的172旅,原58师的残余官兵被编为第174旅。第174旅旅长张镜明既然不是俞济时的亲信,自然也属于靠边站的人物。1935年12月,俞济时将张镜明明升暗降为副师长,旅长由黄埔二期生吴继光接任。至此,第58师这支杂牌军,终于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央军,日后成为了74军的主力部队。可以说贺龙、萧克赐予58师的这次惨败,却让他们因祸得福。

本文作者:迪尔,“这才是战争”加盟作者 ,未经作者本人及“这才是战争”允许,任何媒体、自媒体不得转载,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读者欢迎转发。友情提示:本号已加入版权保护,任何敢于抄袭洗稿者,都将受到“视觉中国”式维权打击,代价高昂,切勿因小失大,勿谓言之不预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