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世人皆知陈胜兵败被杀,却鲜少人知吴广的下场:被手下砍下头颅

中学课本里,有关陈胜吴广起义的课文,相信很多人都背过。这场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从根本上动摇了秦朝的根基,也让农民成为后世帝王相臣不敢小觑的力量。

但这场起义成功得很快,失败得也很快。陈胜兵败后在逃回陈县的路上被杀,而吴广的下场比陈胜更惨,且对其人其死,众说纷纭。

世人皆知陈胜兵败被杀,却鲜少人知吴广的下场:被手下砍下头颅

从揭竿而起到兵败而亡,才半年时间

秦始皇的昏庸残暴想必大家都知道:为建造长城,招兵三十万征民兵几十万;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动用七十万囚犯;到了秦二世,又开始征调几十万囚犯和农民,修建皇陵;再加上沉重的赋税压得人们喘不过气来,春秋六国留存的王室们,早有谋反复辟之心,只待一个时机。

陈胜吴广揭竿而起,一呼百应,反秦之火立刻席卷全国。起义军得到广大农民支持,攻占大泽乡后,队伍越来越壮大,陈胜吴广的野心也更加膨胀,将目标锁定陈县。由于陈县本就一直存在着反秦力量,加上起义军实力更强大,攻破陈县并没有太费力。

不到1个多月的时间,起义军如此顺利地拿下了多座县城。这也令陈胜吴广觉得成功取得天下指日可待。但他们虽有领导才能,却对作战和未来形势走向仍然不够深谋远虑,也不够有远见卓识,兵败得也很快。

世人皆知陈胜兵败被杀,却鲜少人知吴广的下场:被手下砍下头颅

起义军其中一个任务就是拿下秦朝粮仓——荥阳县的敖仓,这里是秦朝储备粮食的要地。但吴广率领的大军在此打了整整4个月也没能攻克,士兵们士气不再,人心惶惶。

这四个月里,陈胜派出的起义军一步步逼近咸阳,令秦二世恐慌不已,立刻派大将章邯集结大军反扑起义军。春秋六国后室们均占据自己的地盘称王,并没有人愿意向起义军伸出援助之手。

面对章邯大军的逼近,围攻荥阳的起义军们觉得吴广这么久都无所作为,应该立刻改变战略,先抵挡住章邯大军。但由于吴广在这个关键时刻,无法与部下达成统一,将领田臧竟然谎称得到陈胜命令立即杀掉吴广,于是直接把吴广的头给砍了下来。

世人皆知陈胜兵败被杀,却鲜少人知吴广的下场:被手下砍下头颅

吴广惨死,但荥阳的起义军仍然没能阻挡住章邯大军的碾压,当秦军势力逼近陈县时,陈县所残留的主力已无力回天,起义军四散而逃,陈胜也在逃跑路上被车夫所杀。至此,从起义到落败,也仅半年时间。

为何田臧假借陈胜之命杀死吴广,还得到奖赏?

田臧杀吴广,为合理化自己的行为,竟然说是假借陈胜之命,这就很值得深思了。这说明田臧在动手前就认为这个命令可以服众,也会得到陈胜的认可,否则他不会冒着这么大风险斩杀起义军之首的兄弟。

世人皆知陈胜兵败被杀,却鲜少人知吴广的下场:被手下砍下头颅

割下吴广首级的田臧,“献首于陈王”,而陈胜不仅没有怪责他斩杀了自己的起义手足,还封他为上将,并让他做令尹。这一操作也令起义军内部将士心寒,加速了起义军的失败。

从陈胜厚赏田臧我们不难看出,陈胜对于吴广被杀并没有表现出惊讶和惋惜。因此田臧假借陈胜之命杀死吴广,或许并不是找来的借口,而是确有此事。

陈胜称王后骄横自大,启用新的亲信,对过去同生共死的战友妄自杀害,早已引起起义军内部不满。

世人皆知陈胜兵败被杀,却鲜少人知吴广的下场:被手下砍下头颅

且吴广虽与他一起建立起义军,但陈胜称王后心态发生变化,一直害怕陈胜争权夺利威胁到自己。加上吴广连攻4月荥阳都没有结果,章邯大军威胁将近,必须达成统一,集中兵力对付秦军,情急之下才不得已下命令杀了吴广。

为何是田臧动手杀吴广?

司马迁在《史记》中有写到对吴广评价道,“今假王(吴广)骄,不知兵权’这句评价是从田臧口中说出来的。司马迁在《史记.陈涉世家》中自己对吴广的评价却是用褒义词,“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勇者”。

而对陈胜的为人表述中,都是他称王后便骄傲起来,为人很武断。但对于吴广的骄横却没有表述。由此我们可以对吴广的为人推测一二,他并不像陈胜那样骄横自大、目中无人,虽然他的作战才华一般,但为人上应该没有什么瑕疵,至少比陈胜更能够获得手下将士们的爱戴。

世人皆知陈胜兵败被杀,却鲜少人知吴广的下场:被手下砍下头颅

田臧所说的“今假王(吴广)骄”并不值得深信,他残暴的杀害吴广更能看出他的为人,他这样说更有可能是为杀害吴广找到合理理由。而吴广被杀后,军中将士人心更加涣散,从侧面反映出大家对于吴广的死更多的是不满和惋惜。

吴广被杀,另一说法是田臧作为吴广部下,有心篡位谋反。加上吴广长久攻不下荥阳,田臧更是对这位领导不满。于是借由作战意见不统一,并且陈胜对吴广也心存芥蒂,便杀了吴广。

而他也如愿获得了陈胜的重用。当上了上将军和起义军的楚令尹(相当于宰相)。从这一说法来看,田臧动手杀吴广也便说得通了。

世人皆知陈胜兵败被杀,却鲜少人知吴广的下场:被手下砍下头颅

小结:

吴广没能够战死沙场,而是被部下残忍地割头杀害。陈胜更是落魄,在逃跑的途中被车夫暗杀。曾经那个说出“苟富贵,勿相忘”的陈胜,却在获得权位后先抛弃曾经的战友。而激励很多学子的那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却以陈胜兵败落荒逃离作为了注解。

陈胜和吴广是为推翻秦朝残暴的统治而起义,但自己却也走向了秦王朝的道路,这也看出他们的局限性。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想要成就大业,需要的不仅仅是揭竿而起的魄力,更是需要坚定而沉着的心态,深谋远虑和对未来走向的洞察。

因而或许没有陈胜吴广揭竿而起,也会有其他人这么做。历史必然会朝着这样的方向发展,陈胜吴广在特殊的时刻抓住了机会,于是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而他们缺乏的远见卓识也让他们成为了历史上的昙花一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