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战场上可以用战友的尸体挡子弹吗?97岁抗日老兵告诉你

每个人心底都有一个秘密,90多岁老农贾善明的秘密就是,自己参加过抗日战争。

每个人心底都有一个心结,贾善明一生最大的心结就是,自己在战场上曾用战友的尸体当防御工事,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战场上可以用战友的尸体挡子弹吗?97岁抗日老兵告诉你

一、18岁,他偷偷参军到部队

贾善明,豫东通许小县城城关镇东水沃村的一农民。

1936年时,18岁。

农村人,要求不高。能有饭吃,有地种,有老婆孩子,平平安安,就是好人生。

那时的豫东,有个抗日英雄叫吉鸿昌,离他家不远,村里有志青年,都跟他去打仗,回来一身戎装,神气活现的。

村里人高看一眼,很光荣,而且吃的是“皇粮”。

贾善明的父母,早早地给他订了娃娃亲,想让他安安稳稳当个农民。

但他羡慕穿军装的。

1936年秋,国民革命军来县城征兵时,贾善明就偷偷报了名。

父母得悉,大急。战场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怎么给家里传宗接代?

家人立即拿出20大洋,找部队长官想把孩儿“赎”回来。

但此时,贾善明已经入伍,坐着毛驴去郑州训练了。

战场上可以用战友的尸体挡子弹吗?97岁抗日老兵告诉你

配图

18岁,在国民革命军21师121团2营2连里,基本算是年龄最小的。

大家疼爱这个小弟。

行军时,帮他背东西,让他走骡马的后面,武器放在马身上,走累了,还可以拉着马尾巴借点力气。

3个月的训练后,他就这样随部队从郑州出发,来到部队新的驻地,陕西省清涧县。

因为小学念过书,连长让他当重机枪手。

这可威武。

他的重机枪,是一个先进的“马克沁”,可以连发600发子弹,光重量都50多斤,有着“死神的镰刀”之称。

有了它,打鬼子,像收割稻草一样,一扫一片。

贾善明端详着先进的装备,一脸自豪。

18岁小伙子自作主张的人生选择,仿佛是命运冥冥之中的安排。

几个月后,抗战全面爆发。这个机枪手摩拳擦掌,立即随部开赴华北。

战场上可以用战友的尸体挡子弹吗?97岁抗日老兵告诉你

二、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抗战

南口,北平城西北45公里处一长城关隘,居燕山余脉与太行山脉交汇之处,衔内外长城之间,崇山峻岭中,仅有一羊肠小道通关而过,故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因关乎察晋绥3省防御,此关隘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七七事变月余,在中国南端首次开展中日大会战的同时,日军板垣征四郎率第五师团等部,在华北也进行了出击。

他们从北平出城西犯,欲突破长城线,向西北扩张。

但在南口,他们遭到了中国守军的猛烈阻击。

贾善明的部队,此时正紧急调往南口增援。

从陕西清涧往南口,千余公里,徒步行军,战士们日夜不停。最紧张时,甚至一天就睡2个小时。

但大家没有一个人叫苦喊累。

贾善明没有走过这么远的路,几天下来就脚上磨出了泡。

赶路是不能停的。

他学战友,从头上揪下来一根头发,折起来挑破水泡,插到里面当导管,任凭血水顺着头发流出。

战场上可以用战友的尸体挡子弹吗?97岁抗日老兵告诉你

据史料载,全面抗战初始的南口战役,我军打得异常惨烈,当年8月19日的《申报》报道:

“本月14日南口方面战争,甚为激烈,敌竟日以重炮轰击,至5000发左右,同时用重坦克30余辆,向我阵地猛冲。我内外壕工事均被摧毁……”

“我王仲廉师第529团罗芳珪部,流血奋战,死守不退,以致全团殉国,团长以下无一生还,其壮烈牺牲,实为近代战争所未有。”

贾善明的阵地,是北平昌平镇西北25公里的羊台子村。

再具体点,是村后那个山坡。

“一到战场就能闻到死人的气味。”多年后贾善明回忆,“阵地上到处都是死去的兄弟,有的肚子涨得很大……抬担架的人都加入了战斗……”

8月21日,贾善明开始投入战斗。

小日本挑着太阳旗在硝烟中忽闪忽现,他和班长在一个战壕,用“死神的镰刀”马克沁扫射鬼子。

起初,他当弹药手,班长射击,不多时,一颗炸弹飞来,班长一动不动了。

贾善明立即接过马克沁,继续扫射。枪在,人就在!

战场上可以用战友的尸体挡子弹吗?97岁抗日老兵告诉你

三、“尸体工事”

马克沁机关枪,一种英国人马克沁发明的现代化武器。

它利用火药燃气为能源,能瞬间实现自动上膛、退壳、再推弹,最多1分钟可发射600发子弹。

缺点是,火药爆破瞬间枪膛过热。击发子弹的瞬间,能产生3000°C的高温。

为防止枪膛烧热变形,马克沁给机枪枪膛上面,加了个冷水罩,这样即便连发子弹,最多也不过100°C。

战场上可以用战友的尸体挡子弹吗?97岁抗日老兵告诉你

马克沁机关枪

贾善明的班长牺牲后,他立即接过机枪继续扫射。

此时,前面的防御工事被炸平,光秃秃的石头上,再无任何掩体可用。

情况紧急之下,他用三四个战友的遗体筑成“尸体工事”,上面铺上军毯,架上马克沁,然后自己躲在后面狠射鬼子。

贾善明杀红了眼睛,不停地扣着扳机。不一会儿,枪膛上冷水罩里的水就沸了。

“一箱250发子弹,不知道自己打了多少箱。枪里的水都沸了,自己却没时间换水。”

敌人像捆起来的稻草一样,被他一片片扫倒。

战场上可以用战友的尸体挡子弹吗?97岁抗日老兵告诉你

但由于火力明显,他很快成了敌人的目标。

“嗖!”

一颗子弹从他左前方射了过来,擦着头皮呼啸而过。他感觉胳膊被石头撞了一下,微微一痛,没在意,他继续打。

但几分钟后,肩膀钻心地痛,原来不是石头撞的,而是一个子弹击穿过了他的肩膀,鲜血在流!

战友们忙解开他的绑腿给他包扎。没人抬伤员,连长命令他自己下山找伤兵部队。

就这样,贾善明靠战友遗体的工事,英勇杀敌,伤了一只臂膀,保住了一条性命。

此战,19岁的贾善明被授予“华北抗日伤兵”勋章一枚。

战场上可以用战友的尸体挡子弹吗?97岁抗日老兵告诉你

四、老兵的晚年

在后方医院治疗后,部队休整,贾善明继续参加抗日,分至71军36师,后升至少尉军衔。

由于伤病的原因,1944年,贾善明退伍回老家结婚。

之后,他便默默无闻,成为通许县城一普通的农民。

贾善明的人生是完美的,作为一个农民的孩子,他既实现了赍志报国的热血梦想,也在胜利曙光到来时急流勇退,悄然回乡隐居归农,安然度过了平凡却不失峥嵘的一生。

最开心的,他完成了父母的夙愿,结婚生子,传宗接代。

虽然他只有一个儿子,但这个儿子给他生了8个孙子、2个孙女。

晚年的贾老,四世同堂,居安宁县城3层小楼,十分幸福。

唯一的心结,就是他离开部队回家后,曾经把自己的抗战勋章给扔了。

而且当年受伤时穿的军服,也被他偷偷烧掉,那段光荣的历史,被他全部隐藏起来,藏在心底最深处,只有自己知道。

几十年后,社会和政府关爱抗战老兵的人越来越多,寻找南口战役老兵的志愿人士,从北京昌平找到开封通许。

2013年,在记者的采访下,已经九旬的贾善明,终于道出了自己当年的抗战史。

战场上可以用战友的尸体挡子弹吗?97岁抗日老兵告诉你

贾善明

而尴尬的是,此时的贾老,没有什么纪念品能证明自己的峥嵘岁月。唯一留下来的,就是他身上的弹孔伤疤。

当来访者谈到南口战役时,他颤巍巍地站起身,朝南口方向行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那动作十分娴熟,虽然手指已不能完全伸直。

他虽然年已耄耋,但说起南口战役,说起在阵地上用衣角当碗兜着米饭吃的那些细节,依然清晰激动,震撼了在场所有人员。

他说营长姓余,后经人调查,营长正是叫余恩涛。

战场上可以用战友的尸体挡子弹吗?97岁抗日老兵告诉你

2014年8月,97岁的贾老在志愿者和媒体记者的帮助下,来到北京昌平区南口战役遗址,找到了余营长的坟墓。

在墓前,他老泪纵横,说自己对不起战友,用他们的遗体当了工事,保护了自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