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从《伶官传序》,看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

文:hawk8255

《伶官传》是《新五代史》中一篇体例特殊的传记。欧阳修先以较大的篇幅来讲述伶官的过错,然后再具体到个人的传,后世就将这个篇幅称为《伶官传序》。

这个序的长度仅次于《冯道传序》,因为《伶官传序》曾收录于高中课文,更使它广为流传,也使得唐庄宗李存勖,成为南唐后主李煜和周世宗郭荣(柴荣)之外最为大家熟悉的五代帝王之一。

从《伶官传序》,看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

欧阳修编写《新五代史》,有非常浓厚的借古吟今的用意。他的《后妃传》中,着重写了刘后弄权,意在告诉当政者,要革除后宫当政;《宦者传》开篇即说“呜呼,自古宦、女之祸深矣……虽然,不可不戒。”之后更是借题发挥,写到唐朝的宦官之害!《冯道传》《死节传》《死事传》更是褒贬明显。

《伶官传》则告诉人主,“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这是告诉明君要谨小慎微,对自己的喜好,要做好防范!

《伶官传序》中所写的晋王李克用临终时赐庄宗李存勖三支箭这个传说。因正史中没有记载,所以欧阳修用了“世言”两个字,来说明这只是传说。简单解释传序中几句话:

“梁,吾仇也,”梁晋结仇是在击破黄巢后,朱温在上源驿大宴李克用,席中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亦或是朱温早有预谋。梁人将李克用灌醉,而后进攻上源驿,李克用已经醉得不省人事,在养子李嗣源的救护下,才逃得一命,自此梁晋结下大仇。双方攻战,虽各有胜负,但在李克用临死时,为朱梁所破,只剩太原和潞州二城,形势万分危急!

从《伶官传序》,看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

“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燕王刘仁恭,本是幽州军校,在内斗中战败奔晋。李克用占领幽州后,任命刘仁恭为节度使。哪知刘仁恭为节度后不再听晋使唤,对晋的要求不予理采。

晋王写信责备,刘仁恭将晋王留下的监视兵将全部杀死,公开与晋决裂。李克用派兵攻打刘仁恭,却为刘仁恭所败,刘仁恭赢得独立。之后刘仁恭的儿子刘守光将他囚住,自称节度使,仍与梁、晋为敌。故而李克用说“燕王,吾所立”。

契丹背晋的事情,对晋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当时李克用与契丹阿保机约为兄弟,但梁篡唐之后,契丹即向梁称臣,遣使贡于梁。之后更是数次出兵与晋为敌,牵制了晋的兵力,延缓了晋灭梁的战争进程。

“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李克用赐了三支箭给李存勖,让李存勖记住要灭梁、燕和契丹!传箭,是北方少数民族常用的礼仪,起兵或者有其他号令,则传箭为信。所以这三件事情,即是临终嘱托也是李克用最后的号令!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李存勖在潞州和柏乡大破梁军之后,刘守光竟然称帝!被晋将周德威围城一年有余,刘守光走投无路,只有降晋一途。犹豫未决之时,晋军攻入幽州。李存勖将刘仁恭、刘守光父子缚入太庙,献于李克用灵前。这就是“系燕父子以组”之后将刘守光斩首,将刘仁恭押解至雁门李克用墓前,刺出他的心血祭墓,然后斩首。

李存勖经过二十年苦战,终于灭梁,梁末帝朱友贞自杀,李存勖允许梁朝旧臣收葬朱友贞的尸体,将其头颅漆制后,装于木匣内,收藏于太庙。本来想发掘朱温的尸体,被梁朝旧臣劝阻,只削去陵墓封土。而后斩杀了一批梁臣,很可能也将这些人的头颅漆制收藏于太庙,这就是“函梁君臣之首”。

从《伶官传序》,看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

灭梁之后,李存勖派长子李继岌和谋士郭崇韬率兵灭蜀,看上去他们后唐如烈火烹油、花团锦簇。但是,北方契丹日益强大,攻陷平州;南方杨吴也并未臣服,强兵举于东南,李存勖却视而不见。其父李克用的三箭遗命,李存勖还有一箭的目标没有实现时,就开始志得意满了。

李存勖有两大业余爱好,一样是唱戏,所以宠信伶人和宦官。另一样是打猎,他打猎不分季节的,大肆践踏农田,影响农业生产。有县令于马前劝阻,李存勖即将他杀死,而后继续打猎。对方镇的贡献,他纳入内库,不为国用,又杀了郭崇韬等功臣,克扣兵士军饷,造成举国上下离心离德。

从《伶官传序》,看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

魏博兵士皇甫晖晚间赌博,输了钱,即聚众造反,造反规模越卷越大。李存勖派出李嗣源率兵平叛,熟料李嗣源手下的兵将也哗变,逼迫李嗣源造反。于是叛兵和平叛兵合兵一处,一起造反。

庄宗李存勖只得亲率兵将前往平叛,他所带的兵,也是没有领到军饷的兵!无心征战,开始沿路逃亡!李存勖亲自对他们说,魏王继岌很快就会带着蜀国的钱财来了,我会分给大家的!

军士回答:“陛下赐予太晚,大家得到了也不会感激的!”李存勖对此毫无办法,唯有流泣,诸将百余人割发置地,相与发誓。

李存勖东趋汴州,李嗣源却先入汴州,李存勖只得退回洛阳。伶人郭从谦又煽动军队造反,射伤李存勖于兴教门内,李存勖不治身亡。

从《伶官传序》,看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

所以,欧阳修发出感叹: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当五代乱出,为政者多是武将,文化修养低是很普遍的事情,他们并不能从前人的成败中得到借鉴,做起事来我行我素,或多或少地认为可以于马上得天下,也能于马上治天下的思想。

正是经过李存勖的成败,以及后汉的急剧灭亡,有了这些前车之鉴,才让后周的统治者吸取经验,终于找到了一统天下和长治久安的钥匙,为宋朝的安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透过表象寻找历史真相,以史为论,诉说个人见解,谢绝无谓脑补解读过度。有喜欢辽夏金元以及后宫八卦的朋友可以关注猴格,不会让您失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