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她说丨2021,关于孩子们的账单

文丨陈明艳

她说,当妈妈以后,只有金鱼一样的记忆,花钱如流水,往事随风逝,不知不觉一年又过去了,今年做了什么,回想起来,似乎只有孩子的影子,正是印证了“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那句歌词。

她也说,当妈妈以后,自己似乎变得无所不能,上得职场下得厨房;记忆力空前强化,孩子们藏在犄角旮旯里的衣服鞋子袜子,她身上也如同装了定位装置,一准能搜寻出来;预知能力upup,吞金兽们一声“妈”,就知道要出多少血。

2021年最后一天,让我们来看看,妈妈们的年度账单长啥样。

妈妈:@小雪 25岁娃:5个月

今年6月,临盆将近,与朋友相聚之时,小雪拍了拍肚子,说:“很多人都说是男孩,但我更希望是女孩,女孩是妈妈贴心的小棉袄。”7月,孩子出生,是女宝宝,让小雪松了口气,“男娃呱呱坠地,房子车子票子,一下子就可以见到头了。”

养娃5个月,即便小雪性格大条,也难免感觉到了“压力山大”,以前工资够自己花销,生娃以后明显感觉捉襟见肘,且消费的焦点也随之转变。生娃以前,“双十一”“双十二”等消费节,是小雪solo的主场,衣服包包鞋子化妆品,想买什么买什么,孩子出生后,她的购物计划已逐渐向这个小家伙倾斜,购物车里,多出了不少婴儿用品,不太喜欢计较得失的小雪也学会了精打细算,关注起了更多优惠活动,奶粉尿布也是整箱整箱买。

和众多95后妈妈一样,小雪也面临养娃和职场的矛盾,她忧虑起了未来的职业规划,“俗话说‘一孕傻三年’,怀孕十月,生孩子产假半年,相当于这将近两年按下了暂停键,这对职场女性来说是致命伤,所有的职业规划和晋升计划都会搁浅。这算不算是种另类的支出?”

妈妈:@周女士 41岁娃:6岁

“还没有统计全年账单,不过就经验而言,孩子的消费,课程费、课外费、餐饮、服装等支出较大。”周女士晒出了今年12月份的账单,账单显示,当月孩子共计花费7709.7元,占比39.1%,为当月最大支出项目。

她说丨2021,关于孩子们的账单

妈妈:@晨曦 51岁娃:17岁

学生时代,晨曦的成绩很好,但由于家庭条件差,兄弟姐妹多,读书只读到了高中,因此,有了孩子以后,她的一个念头就是: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今年,大女儿已经出来工作,实现了经济独立,让晨曦松了口气,儿子上高三,是关键时期,仅仅是儿子的教育费用,包括学杂费、教材费、补课费、生活费、住宿费等费用,就已经花了约5万元。晨曦在拾味馆工作,薪水并不算特别高,给孩子提供的物质条件,她已全力以赴。

养育一个女儿,一个儿子,光是教育这一项,就耗费了晨曦不少精力,但在子女眼中,他们的母亲总是沉默的,温和的,并未责备过他们不切实际的花销。儿子喜欢玩游戏,几百块钱的游戏设备,晨曦也从未制止他消费,喜欢体育,晨曦便全力支持他的爱好,作为一个不热衷体育运动的妇女,她还给孩子买了科比纪念手环。

她说丨2021,关于孩子们的账单

妈妈:@吴女士 45岁娃:19岁

“今年最大的一笔支出,应该是孩子的学费和生活费。”

吴女士掰着手指一一细数。

孩子去外地上大学,每年学费5200元一次性缴纳,每月生活费2500元打到卡里,入学第一个学期,吴女士和先生把女儿送到学校,又玩了几天,相当于一次全家游旅行。从女儿入学开始,花在她身上的费用林林总总大概有7万元……

吴女士感觉自从孩子上了大学,她使用微信转账的次数猛然增长起来,“一线城市消费高,大学生也要有交际生活,去聚餐,去旅游,去考证,去增长见识,她还学起了化妆,衣服换个不停,春节回家过年,机票又要订了,两三千很容易就不见影子了……孩子上了大学,花销大也能理解。”

养娃多费钱?吴女士摇摇头笑着说:“从小到大她的性子就是这样,爱乱买东西,也不知道浪费了多少钱,双十一给我和她爸买了一堆东西,还有羽绒服,海南这天气哪里用得着羽绒服,她说她那边冷,就想着给我们也买。”她叹了口气,“希望她以后出了社会能养活自己,不要花钱大手大脚,入不敷出。”

妈妈:@乐乐女士 46岁娃:22岁

“养娃的感受?那就是很累,要操心的太多,怕给的太少。”乐乐表示。

乐乐认为,房子是孩子的底气,也是女孩子独立的基本物质条件,一直以来都想给孩子置备一套房,但由于之前一直没有看中的房子,也由于海南商品房限购的因素,不得不将计划搁浅,今年手头上不紧张,也有看中的房子,给孩子买房的家庭计划就提上了议程。

“说到压力,还是多少会存在的,毕竟对我们而言也不是一笔小数目,因为是贷款,前期首付加上杂七杂八的费用也是先预交了几十万。”

“给孩子买房只是想她能过得轻松一点,不至于让她有太多压力。”她笑着说,“但是她现在好像没太多压力,所以活得很悠哉。”

妈妈:@梁女士 88岁娃:45+

88岁的梁女士没有什么收入,现居海南乡下。她没有退休金,兜里最多只有那两千多块钱,从百到角,整整齐齐叠在一起,是孩子们给的零花钱,她也舍不得花在自己身上,随身揣着,怕不知道丢哪了找不着。儿女们总是告诉她别节俭,想买什么买什么,她摇摇头,说自己有吃有喝不需要,更苦的日子都熬过来了,现在的生活还有什么不满意?

她的钱从子女身上来,也总是往子女身上去。今年春节,孩子们拖家带口回家过年,柴米油盐酱醋茶总需要准备好,缺了的锅碗瓢盆需要补进,老人自掏腰包把货品补齐,无论何时,也无论孩子们多大,她都是默默操心一切的“田螺奶奶”;两个女儿回家串门,红包也总得备好,好不容易回来一趟,总要有一些仪式感,红包不多,五十一百,总是心意,也给孩子们送去好运。

今年7月,“抠抠搜搜”的梁女士送出去了一个厚厚的千元大红包,她咧嘴笑,“奶奶老了,操心不了太多,你们读好书,考上大学,以后出来有份好工作,能养活自己,奶奶就放心啦。”这是她对孙辈的寄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