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她說丨2021,關于孩子們的賬單

文丨陳明豔

她說,當媽媽以後,隻有金魚一樣的記憶,花錢如流水,往事随風逝,不知不覺一年又過去了,今年做了什麼,回想起來,似乎隻有孩子的影子,正是印證了“滿腦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那句歌詞。

她也說,當媽媽以後,自己似乎變得無所不能,上得職場下得廚房;記憶力空前強化,孩子們藏在犄角旮旯裡的衣服鞋子襪子,她身上也如同裝了定位裝置,一準能搜尋出來;預知能力upup,吞金獸們一聲“媽”,就知道要出多少血。

2021年最後一天,讓我們來看看,媽媽們的年度賬單長啥樣。

媽媽:@小雪 25歲娃:5個月

今年6月,臨盆将近,與朋友相聚之時,小雪拍了拍肚子,說:“很多人都說是男孩,但我更希望是女孩,女孩是媽媽貼心的小棉襖。”7月,孩子出生,是女寶寶,讓小雪松了口氣,“男娃呱呱墜地,房子車子票子,一下子就可以見到頭了。”

養娃5個月,即便小雪性格大條,也難免感覺到了“壓力山大”,以前工資夠自己花銷,生娃以後明顯感覺捉襟見肘,且消費的焦點也随之轉變。生娃以前,“雙十一”“雙十二”等消費節,是小雪solo的主場,衣服包包鞋子化妝品,想買什麼買什麼,孩子出生後,她的購物計劃已逐漸向這個小家夥傾斜,購物車裡,多出了不少嬰兒用品,不太喜歡計較得失的小雪也學會了精打細算,關注起了更多優惠活動,奶粉尿布也是整箱整箱買。

和衆多95後媽媽一樣,小雪也面臨養娃和職場的沖突,她憂慮起了未來的職業規劃,“俗話說‘一孕傻三年’,懷孕十月,生孩子産假半年,相當于這将近兩年按下了暫停鍵,這對職場女性來說是緻命傷,所有的職業規劃和晉升計劃都會擱淺。這算不算是種另類的支出?”

媽媽:@周女士 41歲娃:6歲

“還沒有統計全年賬單,不過就經驗而言,孩子的消費,課程費、課外費、餐飲、服裝等支出較大。”周女士曬出了今年12月份的賬單,賬單顯示,當月孩子共計花費7709.7元,占比39.1%,為當月最大支出項目。

她說丨2021,關于孩子們的賬單

媽媽:@晨曦 51歲娃:17歲

學生時代,晨曦的成績很好,但由于家庭條件差,兄弟姐妹多,讀書隻讀到了高中,是以,有了孩子以後,她的一個念頭就是: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今年,大女兒已經出來工作,實作了經濟獨立,讓晨曦松了口氣,兒子上高三,是關鍵時期,僅僅是兒子的教育費用,包括學雜費、教材費、補課費、生活費、住宿費等費用,就已經花了約5萬元。晨曦在拾味館工作,薪水并不算特别高,給孩子提供的物質條件,她已全力以赴。

養育一個女兒,一個兒子,光是教育這一項,就耗費了晨曦不少精力,但在子女眼中,他們的母親總是沉默的,溫和的,并未責備過他們不切實際的花銷。兒子喜歡玩遊戲,幾百塊錢的遊戲裝置,晨曦也從未制止他消費,喜歡體育,晨曦便全力支援他的愛好,作為一個不熱衷體育運動的婦女,她還給孩子買了科比紀念手環。

她說丨2021,關于孩子們的賬單

媽媽:@吳女士 45歲娃:19歲

“今年最大的一筆支出,應該是孩子的學費和生活費。”

吳女士掰着手指一一細數。

孩子去外地上大學,每年學費5200元一次性繳納,每月生活費2500元打到卡裡,入學第一個學期,吳女士和先生把女兒送到學校,又玩了幾天,相當于一次全家遊旅行。從女兒入學開始,花在她身上的費用林林總總大概有7萬元……

吳女士感覺自從孩子上了大學,她使用微信轉賬的次數猛然增長起來,“一線城市消費高,大學生也要有交際生活,去聚餐,去旅遊,去考證,去增長見識,她還學起了化妝,衣服換個不停,春節回家過年,機票又要訂了,兩三千很容易就不見影子了……孩子上了大學,花銷大也能了解。”

養娃多費錢?吳女士搖搖頭笑着說:“從小到大她的性子就是這樣,愛亂買東西,也不知道浪費了多少錢,雙十一給我和她爸買了一堆東西,還有羽絨服,海南這天氣哪裡用得着羽絨服,她說她那邊冷,就想着給我們也買。”她歎了口氣,“希望她以後出了社會能養活自己,不要花錢大手大腳,入不敷出。”

媽媽:@樂樂女士 46歲娃:22歲

“養娃的感受?那就是很累,要操心的太多,怕給的太少。”樂樂表示。

樂樂認為,房子是孩子的底氣,也是女孩子獨立的基本物質條件,一直以來都想給孩子置備一套房,但由于之前一直沒有看中的房子,也由于海南商品房限購的因素,不得不将計劃擱淺,今年手頭上不緊張,也有看中的房子,給孩子買房的家庭計劃就提上了議程。

“說到壓力,還是多少會存在的,畢竟對我們而言也不是一筆小數目,因為是貸款,前期首付加上雜七雜八的費用也是先預交了幾十萬。”

“給孩子買房隻是想她能過得輕松一點,不至于讓她有太多壓力。”她笑着說,“但是她現在好像沒太多壓力,是以活得很悠哉。”

媽媽:@梁女士 88歲娃:45+

88歲的梁女士沒有什麼收入,現居海南鄉下。她沒有終身俸,兜裡最多隻有那兩千多塊錢,從百到角,整整齊齊疊在一起,是孩子們給的零花錢,她也舍不得花在自己身上,随身揣着,怕不知道丢哪了找不着。兒女們總是告訴她别節儉,想買什麼買什麼,她搖搖頭,說自己有吃有喝不需要,更苦的日子都熬過來了,現在的生活還有什麼不滿意?

她的錢從子女身上來,也總是往子女身上去。今年春節,孩子們拖家帶口回家過年,柴米油鹽醬醋茶總需要準備好,缺了的鍋碗瓢盆需要補進,老人自掏腰包把貨品補齊,無論何時,也無論孩子們多大,她都是默默操心一切的“田螺奶奶”;兩個女兒回家串門,紅包也總得備好,好不容易回來一趟,總要有一些儀式感,紅包不多,五十一百,總是心意,也給孩子們送去好運。

今年7月,“摳摳搜搜”的梁女士送出去了一個厚厚的千元大紅包,她咧嘴笑,“奶奶老了,操心不了太多,你們讀好書,考上大學,以後出來有份好工作,能養活自己,奶奶就放心啦。”這是她對孫輩的寄望。

繼續閱讀